初中生要怎么学习地理_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科目,这一宏观广大而复杂的地理环境是学生难以成功感知的,理解和记忆的,从而使其成为一门较难学的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地理的最强动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初中生要怎么学习地理_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一、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经线,经度以及东西半球的划分”这一知识点时,我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做游戏之前,师生看书经线图后,归纳总结经线经度的排列规律(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越往东越大就是东经,越往西越大就是西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和东经160°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游戏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找几名同学围成一圈,围圈同学的个数是360的约数,我习惯找24名同学,每个同学的头上戴有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用图画纸或纸壳做好的标有经度数的头饰,头饰分别标有0°、15°、30°、45°……165°180°、165°……45°、30°、15°。这24名同学按顺序围成圈站在教室的中间,其余同学坐在这24名同学的外圈的座位上。游戏开始,每个参加围圈的同学先看好自己头饰的和左邻右舍的同学的头饰的数字并记下来。然后手拉手做律动转圈,并随时停下来面朝圈外后坐在地上,这样不参加游戏的同学便于观察这24名同学头饰的度数。然后老师指定一名同学后,这名同学向大家招手,其他同学判断这名同学在东经还是西经?多少度?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或者老师按下列顺序提问,全班同学观察并按顺序回答下列问题:谁在西经15°?谁在西经45°?西经用哪个字母表示?他们俩谁在东?谁在西?分别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谁先看到日出?东经15°在哪?东经15°和西经15°哪个先看到日出?西经45°和东经15°之间相差几度?相差60°还是300°怎么计算?东经度一定在东半球吗?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参加游戏的和没参加游戏的同学可以一对一的换位置,然后老师再提出类似的问题,或稍难一点的问题。通常情况,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这样一节课下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互动。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七年级非常喜欢做游戏,所以学生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就不算难事儿了。
二、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不管学习哪一科目,问题一复杂了,很多同学就不愿意动脑筋了,对学习的内容也就失去了积极性,这个时候老师要把问题简单化,这样学生对学习内容就会重新产生兴趣。比如我们在学习八年级地理“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的时候,“我国的地形和地势”这张图的内容比较多,看起来比较乱。针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简化的:首先老师说出重点内容让学生在图上一一指出,然后老师再把刚才学生指出的内容用简图的方式画在黑板上,学生一看老师画的图真的简单明了,最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简图,这一任务,学生能顺利完成。学生非常喜欢画,并且产生一种自豪感——我也会画地图了。进而在乐趣中学会了知识。“我国的地形和地势”是八年地理的重点,通过这种方法,复杂的地形地势就被简单化了。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学习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的有关内容。本节重点是大洲和大洋的名称,轮廓,相对位置,及洲界线。我们可以把复杂的大洲形状简单化——把大洲的形状都变成规则图形,这样就给人一种清晰的感觉,从而便于记忆。
三、合理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
我们在学习“中国的旅游业”的时候,考虑到书中的图片资源比较单调,于是我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搜集足够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源,再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自己的感受,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这节课。记得有一次全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听了我讲的这节“中国的旅游业”。当时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我在一张一张地一边解说一边播放清晰的图片或视频,有关于自然风光的,有关于名胜古迹的,有关于民族风情的。学生们都睁着明亮的大眼睛认真观察,有的同学略翘起屁股,想要站起来,有的同学不由自主的说了出来“我也要去”。有位领导评价说:“图片和视频的效果都这么清晰,看了之后有如身临其境之感”。课后总结时,我向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之后,有什么想法?”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其中一个同学大声回答道:“我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毕业后赚好多钱,然后带着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名同学回答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您猜一猜,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怎样?积极性高不高?这节课的效果之所以这么好与充足的图片和视频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这些图片和视频,单凭华丽的辞藻是不能达到这个效果的。在学有关八年地理“黄河的治理”的时候,新课前用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滚滚的黄河水,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黄河的含沙量真的很大,所以学心理就产生了一种想法:黄河的含沙量这么大?这沙子是从哪里来的?对所流经的地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怎么治理黄河?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学生就有兴趣一步一步地认认真真的跟着老师的思路往下听课,效果也很好。
四、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地理
平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问题及地理现象,体会到学习地理的有用之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时,同学们都知道南方由于降水多适合大面积种植水稻,而北方由于降水较少不适合大面积种植水稻,可是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吃北方生产的稻米,那是因为北方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粮食和瓜果糖分的储存,所以北方产的粮食和瓜果的糖分往往要比南方的多。再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影子的长短来判断:太阳的直射、斜射、斜射的有多厉害,从而知道地球表面由于纬度不同,各地获得太阳光的热量多少也就不同,斜射越厉害,单位面积里获得太阳的热量就越少。结合所学的知识,纬度越高,地面上等高的物体的影子越长,单位面积里获得太阳的光热就少,气温越低。根据影子的长短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与四季的变化等等。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我们还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地理知识紧密联系实际,学生才能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潜移默化地把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学生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才能觉得足不出户已游遍全球,才能感受到上地理课是一种享受。学生兴趣倍增,成绩斐然。
相关文章:
5.初中怎样学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