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2022《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个人观后感5篇

2022《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个人观后感5篇

时间: 镇圳1216 分享

2022《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个人观后感5篇

  五集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情节紧凑、细节详实,那你知道《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个人观后感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2《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个人观后感5篇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1

  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播出。该集大篇幅披露了金融领域一起影响极其恶劣、教训极其惨痛的案件——赖小民案。赖小民以及华融公司多名原高管现身说法,反思华融公司监督缺失的问题,接着纪委监委在片中对强化金融企业监督“开出药方”。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组织领导有力,让监督成为指导方向的“无影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指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规矩制度,首先要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要构建领导有力、执行坚决、监督全面的制度执行领导机制,让党员、干部以监督明方向,以制度为遵循。

  执行落实到位,让监督成为查准问题的“显微镜”。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责定位,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突出政治监督,强化日常监督,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查处对制度执行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保障国家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落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切实得以坚持巩固。

  问责追问紧跟,让监督成为根除病灶的“手术刀”。“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问责是一把利剑,也是一把手术刀,为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从是否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是否有利于推进党的事业角度出发,提高问责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要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通过精准问责,起到问责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让干部真正把责任扛起来,才能达到压实责任、激励担当的目的。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确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必须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切实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2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企业的纪委它主要的问题是独立性、权威性不够,所以就造成了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监督缺位,监督不力。派驻改革之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企业内设纪委改设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本质上属于上级纪委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所以它的监督力度就大了,权威性和独立性自然也就有了,那么监督的效果呢,也就出来了。

  要全面监督就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强全面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各级党组织在履行主体责任的基础上,推动部门主动扛起强化监督的政治责任,有效发挥监督职能,打通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衔接障碍,推动日常监督常态化,从点滴抓起,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党员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及时谈话提醒、教育警示,让党员干部不犯错、少犯错,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全面监督就要坚守职责定位,切实增强监督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理念,增强监督自觉性;突出重点,增强监督针对性;创新方式,增强监督精准性;注重整改,增强监督实效性。善于运用监督成果,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健全制度规定,完善防控措施,规范权力运行,确保职能部门科学决策、秉公用权、依法履职。

  要全面监督就要强化协同联动,注重各种监督形式有机贯通、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常态监督,勇于实践探索,大力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对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提炼,把工作成果固化为制度,深化规律性认识;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分析,找出症结,寻求解决办法,确保各项工作依规依纪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3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中提到:“监”,这个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在目前能识别出来的10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就有“监”这个字,“监”描绘的是一个人俯身低头面对盛水的器皿,本意是以水为镜照视自己,于是引申出自上视下的意思,又引申出监察、监督等含义。这个字走过几千年,外形几经演变,其核心含义却一直沿用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惩治腐败,不断扎牢制度笼子,构筑起惩治腐败的立体网格,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赞誉。

  织密笼子,推动制度管人。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不关进笼子,公权力就会被滥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从党的纪律、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干部监督和选拔任用着手,把各项纪律和规矩立起来,管住权力“任性”,取得了明显成效。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规党纪的笼子越扎越紧,党的纪律生命线越筑越牢。

  刀刃向内,推动刮骨疗毒。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十八大以来,每年都交出漂亮的反腐成绩单。其中,2017年至2019年,惩治中管干部61人,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86人,省管干部983人。持续高压反腐态势,有效震慑了腐败分子。

  思想塑造,筑牢廉政脑子。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加强廉政教育、红色文化教育、思想道德和党性教育等方式,坚定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弘扬了我国廉洁自律的优秀传统文化,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有效拧紧,不想腐的党风、政府逐步形成。尤其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受洗礼,内心有担当、行动有作为,不想腐、不愿腐的意志更加坚定。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惩治腐败的旗帜立场始终如一,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目标任务从未动摇。全党同志、全体人民见证了反腐败斗争从胶着状态到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历史转变。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4

  党委书记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如果不领导纪检监察工作,反而带头违纪违法,必然导致作风和腐败问题多发。

  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乡镇党委“大班长”的领导班子核心,怎样扮演好这一核心角色,值得认真探索和思考。

  一、讲政治顾大局,坚定政治立场。

  作为乡镇一把手,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扎实的政治思想素养。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实事求是、强化自己,使自已的业务水平不断升华。一是强化政策理论指导,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理论水平,政治上清清白白,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的书记;二是要强化带头引领,提高业务工作和政策水平,能够熟悉掌握和准确理解党在农村的现行各项政策,并用党的政策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要谦虚好学,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学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失成败,努力积累经验,要学会向实践要答案,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增长工作的实效性;四是要加强有关岗位知识的学习,以解决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提高法制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做依法行政的表率,工作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讲廉洁健肌体,坚定从严治党。

  党的十九大以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民动员上下联动,开展反腐败斗争,工作成败关键在领导干部。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农村基层领导干部,零距离接触群众,其廉洁自律情况直接体现了我们党在群众中形象的好坏。因此,乡镇党委书记的廉政建设工作,更应该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而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坚持开展中心组学习,党委书记以身作则,端正自已的学习态度,纠正自身的思想错误,不断武装头脑,掌握党和国家的第一手政策,传达好上级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将工作有效落实,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素养筑牢思想防线,坚决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二是开好民主生活会,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针对民主生活会上查摆出来的问题,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件一件抓整改,建立整改清零制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整改实效取得群众的认可,引导班子成员也要正确对待他人提出的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三是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自律,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村级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完善村干部“两问一晒”履责过程管控机制确,落实好《村级重大事项申报》、“四议一行两监督”、民主评议等制度,强调村级重大事项“先党内、后党外”的规矩意识,促进党员干部谋事干事,加强自我监督,时刻管好自己的言行。

  三、讲作为重实效,坚定为民服务。

  保稳定促发展是基层工作第一要务,一个称职的乡镇党委书记,必须要在领导地方经济发展上有作为。“作为”的体现,一是能团结,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出战斗力,这已是不容置疑的道理,每个团队只有紧紧团结在一起,才能蓄聚无坚不摧的神奇力量,才能扫荡平工作中存在的“绊脚石”。同理,乡镇党政班子只有真正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其力量才能显得强大无比,乡镇党委、政府的威信和号召力才能在工作中得以体现;二是会谋事,即是要有科学决策的能力,要多谋善断,少出差错。有些人对待工作只是简单的执行,有的人则有所创新,这两种人处理事情的结果和层面会完全不同。凡事按规矩去做,不会出问题,但是也不会出亮点。做事前谋与不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未必见得。凡事只要认真、科学、积极地去谋划,胜算就会掌握在自己手中。“谋”,可以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把常规转化为超常规,甚至把似乎已成定局的失败转化为奇迹般的成功。“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三是能干事。要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迎难而上,一抓到底的精神,做事高效首先在乎一个“勤”字。“勤”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手勤”、“脚勤”、“脑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切不可惰性缠身,否则就会误事、误民。要立志做策马奋蹄的先行者,万不可做得过且过的撞钟僧。四是善处事。人的一生经常会面对进退得失,与人交往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进退得失之际如何选择,磕磕碰碰之时怎样处理,这其中就有一个处事风格的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以什么样的风格处事,直接关系到党的威信和形象。有的人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遇荣誉就上,见责任就推;有的人遇到事情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生怕便宜了别人,亏欠了自己。这都是风格不高的表现。风格不高,威信肯定高不了,就难以让人信服信任,就会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一名领导干部有人格魅力,很重要的就体现在处事的高风格上。我们讲高风格处事,并不是简单地提倡见荣誉就让,见责任就揽,而是说想问题、办事情要有更高的站位,在处理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时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个人。高风格处事体现的是高风亮节、是思想境界,更是一种眼界和胸怀。眼睛盯着事业发展的大局,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对待个人进退得失时就会多一份坦然,在处理同志之间的关系时就会增几分大度。对待事情要有平常心,对待事业要有责任感。以这样的态度处事,就会扎牢成就事业的根基,就能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就能以人格的力量推进事业的健康发展。要带头勤政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为群众谋利益,带头开拓创新,在创新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干出自己的特色。

  总之,作为党委书记,恪守职业道德,坚定政治信念,坚持政治信仰,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清贫,保持健康的肌体,才能够以自身的浩然正气带好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清正为民,造福百姓,成为一名合格的乡镇党委书记,为世人所称赞,为百姓美名扬。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5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过去在一些非中共党员这样的领导干部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不受约束的思想,监察法颁布之后,实现了对所有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给各级监委依法履行国家监察职能,提供了法律的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作为党员干部,要敢于斗争,勇于担当,争做模范先锋,争做人民的好公仆。

  作为党员干部,首先要牢固把握思想这一关口,不断增强思想觉悟能力,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自己的内在动力。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信心、增进自觉、鼓舞斗志,切实增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意识。作为党员干部要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面对任何的诱惑,都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将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始终将权利的运用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心里装着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具体深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作为党员干部,一要有敢闯敢试的胆识。在困难面前拿出大无畏的精神,要敢于做一个“吃螃蟹”的人,避免出现“当老好人、怕得罪人”的现象。二要善于创新。强化创新的意识,无论在工作方式方法,还是在解决突出棘手问题上,及时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方式方法。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挣脱经验习惯的束缚,勇于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方面突破常规。此外,党员干部要学会创新的方法,实践来源于理论的指导,一要向书本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大局方向;二要向群众学习,从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中细细读懂工作创新的价值所在;三要从实践中学习,通过逐步探索从成功实践中找到“借桥过河”的捷径。在大力推动创新时,要一针见血,抓住实际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去落实突破,才能打破工作中瓶颈,以此带来新的机遇。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担当需要新作为。对党员干部而言,要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争做时代的好先锋、好模范,用心激励“勇”字精神,勇于将担当作为压实在肩上,才能在困难中拓展发展新路,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29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