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学习心得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的学习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的学习心得 篇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自《论语·学而》“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
大意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别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卑不屈的人格,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原句有几点要注意,“忠”字代表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信”字,有两种含义,一是诚信,二是信用,这也是我们现在为人处事立世之根本。
朱熹这位大儒家学者加注:日醒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儒家是中国文化的起源,讲究修身。《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里面所讲的就是以修身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成就。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背景: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很多人已经不重视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出现危机,这是孔子不愿意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人如果能做到日三省,则能成就大业。
论语的学习心得 篇2
通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讲座和董事长《致全体党委委员的一封信》,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今年星会议的主题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对文化的认同感"。11月份董事长专门致信全体党员委员,提出"做事先做人,治企先修身",并且推荐全体骨干观看于丹《论语》心得讲座,希望大家"修己以敬,内省不疚"。为何临近年终,董事长不谈如何创利,如何加强管理;反而要谈忠诚度,文化认同感,我认为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董事长在《致全体党委员的一封信》高屋建瓴的指出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我们自身。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在高速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与企业发展背道而驰的事情。如有对企业不忠诚的、有居功自傲、有不思进取,有抵御不了诱惑。这些现象都需要我们修己以敬,修身立德,修己以治企业,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想这才是我们董事长《致全体党委员的一封信》的良苦用心。因此,我想首先谈一谈自己对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于丹教授《论语》心的讲座的学习,使我感觉到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领导者。我们骨干要秉承"修身持家治天下"的使命感,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强的意志力。"修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儒家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等,都是强调领导者要注重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陶冶和完善。
领导者要使员工信服,一要"敬事",即要有敬业精神。二要"克己",要自觉地约束自己,克制私欲,行正道,不做一切非礼之事。三要"不骄",在企业取得一定绩效时,不沾沾自喜,千万不可随之骄傲起来,满足于现状。四要"宽众",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五是"知礼"。不管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无论是对直接公众或是间接公众都坚持恭敬、诚恳、有礼貌。
修身是搞好企业是万事之本,我们骨干只有全方位修炼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上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
去年在普瑞会议上董事长提出了集团公司发展规划,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蓝图,然而前途是光明,但道路亦非常曲折,如何克服困难,亮剑争赢,这就需要集骨干队伍的精气神,聚我们企业魂。正如我们常说的三流企业靠老板,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要完成发展规划,必需要让企业文化统领我们的心志,建设一只团结廉洁的骨干队伍。
接下来,我谈一谈为何要加强企业文化认同感。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包涵了企业的精神、宗旨、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最高目标、行为规范、形象标识、产品品牌与立业使命等基本内涵和功能,可以说企业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企业家们从自身的实践中体会到,创建企业文化是用心锤炼的过程,自醒自悟比学习借鉴还重要。
所以,我们每个员工,应该用企业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行企业文化。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宣贯企业文化的排头兵。而我们企业文化无论如何都要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去,即让企业文化落地。
最后,我谈一谈自己对企业忠诚的理解。
在企业里,什么是忠诚?我认为,在一个不断追求发展的企业里,忠诚同样也是品性、灵性和韧性三者的有机结合。在企业里,忠诚是服从于企业的价值观,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忠诚是出色的理解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完成使命所必须具备的手段;忠诚又是不随波逐流、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一种面对困难"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良好心态。一个员工,只有同时具备了这几方面的品质,才谈得上"忠于职守、忠于使命",才能为建设和发展企业发挥作用。否则,所谓"忠诚"只能是一句空话。
如果努力去培养塑造自己的品性、灵性和韧性,提高自己的忠诚度,那么,不论你在哪个岗位上,都一定会创造出色的业绩,为企业作出贡献。对企业来说,一个以优秀的品性、灵性和韧性为企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就是英雄,是一个忠诚的员工。
因此我作为一名员工要司其职,要忠诚,忠诚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忠诚全体员工,忠诚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主要表现就是自己工作让他们放心,忠诚全体员工就是自己工作让他们满意。
xx人对我寄予厚望,我想我也一定会加倍努力工作,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回报。
论语的学习心得 篇3
不知不觉,我已经在浦江学堂学习一年了,这一年我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论语》。第一节课,我们跟着老师一遍遍的诵读,我却提不起精神来,心想:这古人好好的话干嘛要说成这样,在我眼里,古人的经典文章真是深奥难懂。
随着陈老师的讲解,我不知不觉地被里面的内容牢牢吸引了,这本书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枯燥难懂,论语中的经典话语加上一个个小故事,变得生动形象,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这句话是说:要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言行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性情习惯。可见,观察人也是一种学习。只有会观察人交到对我们有帮助的好朋友。还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两句话教导我们要勤思好学,在学习中寻找乐趣,结交朋友。君子“温良恭俭让”,有广阔的胸怀和才能有真正的朋友。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孔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我反复思考这句话并且反省自己平时的言行。我经常在饭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要洗碗,要工作;父母让我帮忙打扫我也不愿意,拖拖拉拉。我觉得我要改掉这些坏毛病,对老师,父母都要有一颗敬畏的心,这才是“仁”,“德”。
读完《论语》,我发现我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做到论语里讲的,我一定要化为行动,以论语的内容为目标,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论语的学习心得 篇4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语录,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创立了儒家教派,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伦理、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
《论语》是一本“老古董”。年轻人很少由喜欢它的。他们多半认为,都21世纪了,谁还去看古文啊!尽管这样,还是有人喜欢它的。我就是其中一位。孔夫子是我的偶像,我爱屋及乌才喜欢《论语》的,就决定读读它。读后觉得,他的言论很有道理,可以知道我们为人处世。我最欣赏的是他“以仁为本”的思想,他的胸怀和他的学问一样大。
我认为,沉迷于漫画书的朋友们,偶尔看看古书,体会一下前人留下的精华,是大有益处的。
论语的学习心得 篇5
《孝悌乃为人之本》
“孝悌”是孔子礼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含义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先秦儒家早期教育的内容之一。
这一思想是孔子的弟子有子提出来的,主要是家庭教育层面的,到了亚圣孟子将其发展为学校教育,扩大了教育的外延,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就是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讲解孝悌的道理。这一教育思想也是《礼记·大学》中八修条目的主要内容,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业,必须首先修身,修身的核心内容就是懂得孝悌,懂得了孝悌才会尊敬他人,不至于犯上作乱,才能逐渐形成仁爱思想,就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扩大爱的内涵。
论语的学习心得 篇6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本篇主要还是以仁德为主,从各个方面去探讨仁德的特征。其中有许多闻名的句子,如:“朽木不行雕也。粪土之墙不行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在以前的教材中都消失过,对人们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第一个评论人物就是公冶长,虽然坐过牢,但是并不是他的罪过,所以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对于公冶长的了解,孔子是他的师父,我想他确定做了全面的了解和评价,所以才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看待一个人不是去在乎身份、地位、钱财,而是去看他是否具有最基本的仁德。
其次个评论人物是南容,姓南宫名适,他也是孔子的弟子。虽没有详细说明他究竟是哪方面突出,但还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无形中对他也做出了很高的仁德评价。
第三个评价的人物是子贱,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啊,假如鲁国没有君子,那他的优秀品德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呢?言外之意说自己就是个君子,子贱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有仁德的弟子。
对于孔子评价的方面,去衡量人的仁德,在这一章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对于一些不良的品德,还是在看过这一章后能做以悔改,盼望人人都是个具有仁德之心的人,那么这个将会是多么的美妙!
论语的学习心得 篇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在生活中,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多为别人考虑,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做事,我想许许多多的矛盾、纠纷甚至悲剧都不会产生。然而,当利益冲突一旦出现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为什么今天的我们想问题总是忽略了它呢?
还记得第一次购买电脑的时候,寝室里突然多出了五台电脑。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的电脑放在最方便、最安全的位置。由于每个人对电脑的使用时间和方式不同,寝室里经常发生冲突,电脑布局模式也不断更改,导致寝室失去了温暖的氛围,让人感到闷闷不乐。后来,大家冷静下来,开始考虑对方的需求,互相道歉并做出让步。最终,我们制定了统一的作息时间,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终于重归于好,成为了真正的好朋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收获,而仅有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带来危险。《论语》中这句格言提醒我们要深刻理解和牢记。我们所处的学习型社会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并且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大学四年里,我们或许会学到很多理论知识,但是我们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对于一些现实问题的探索相对较少。我认为作为大学生,我们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知识。
今年暑假,我随着我院三下乡队伍到了开县(全国的贫困县之一)。尽管只有短短的七天时间,在那里的每一幕都牢牢留在我心里,让我真正看见了贫困山区的经济、教育现状。有一个乡教学设施极差,没有书桌、椅、图书,教师缺编严重达200余人,有些学生上学每天要走四五个小时。有的村小每学期只能上一次计算机课,有些孩每一次都会走上半天的山路,学习三节课后再走回去。他们中不少孩因为贫困等原因而辍学。
在归途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山区的孩子们在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后就面临着劳作或打工就业呢?当地的学校教育能够为他们提供些什么呢?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复杂,与山区的经济发展、家庭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缺乏现代化产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山区的就业机会相对有限。而农田劳作和临时打工成为了他们常见的选择。然而,当地的学校教育却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尽管学校资源有限,但通过学习,孩子们可以获得文化科普知识、基础数理化知识以及一些生活常识等。这些知识无论是对他们个人的成长,还是对日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可以关注山区教育的问题,并积极参与公益项目,帮助提高山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质量。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捐赠图书、教学用具等方式,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此外,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为山区的孩子们提供辅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学业水平和职业技能。总之,虽然山区的孩子们面临诸多困境,但通过关注教育问题并积极参与,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和帮助,让他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前景。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论语》就是文化经典之一,学而思,思而学,必定有益。
论语的学习心得 篇8
一个万里无云的早晨,我还在宾馆的大床上睡觉。忽然,我想起了什么,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蹦了起来。浦江学堂的知本班,也就是我所在的《论语》班,由于下学期要学《孟子》,所以在祭拜完至圣孔子后,还要到孟庙参观。
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刷好牙,洗好脸,拉着妈妈向电梯奔去。六点三刻,我们知本班坐车前往孟庙。
我们刚进孟庙的门,就见路边立着大大小小的石碑。有一些石碑是皇帝立的,下面有赑屃驮着。它是龙王的九个儿子之一,长着龙头、龟背、鹰爪和蛇尾。
接着,我们又去看了孟庙里的一棵大槐树。它因为被闪电劈过,所以变成了一个“Y”字形。最特别的是它的树干,它是空心的,就像一个天然望远镜,人们能从里面看见天空。据说古代,有一位诗人从里面看见了天空中的明月,便给其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洞槐望月”。
最后,我们去了供奉孟子像的地方。我和两位同学一起对孟子诚心诚意地行了三拜礼,希望他能让我们快快乐乐、万事如意。
一天的孟庙之旅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孔子和孟子已经不在了,但他们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论语的学习心得 篇9
《论语》是孔弟及后人记述孔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它记述了孔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其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的《学而》篇就向人们叙述了关于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特殊论述了怎样做人的为人之道。孔夫子的那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依旧历历在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思索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索而不学习就会是危急的。《论语》中这句格言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牢记。我们在平常学习中,不但要努力学习,更要把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果。
通过学习《论语》后,使用明白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进展的今日,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论语》就是文化经典之一,学而思,思而学,必定有益。本书分了7个部分来解读论语: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抱负之道、人生之道。 其中我感觉许多道理是在社会生活中比较有用的。《论语》强调人的力气是无比强大的,假如做一件事情能够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善的整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那么这个事情肯定可以胜利。然而“尽人事而知天命”啊,假如个人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那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的结果,凡事还是要懂得知足常乐吧。
有人说过了三十岁就要给自己一种减法生活。这话说得很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拿我来说吧,我总觉得少一件衣服一个包一双鞋,常常为了要买什么样式的而苦恼。这些也不算什么大件的东西,但是说明我的心灵不够安静很空洞,所谓心灵之道即心中有什么就看到什么,我想人还是需要精神的更加丰富,而远离物质的纷杂才是所谓的减法生活”吧。不管是怎么生活,人最终还是想追求欢乐的。书中讲过一个寓言故事说:三个工匠在造一所宫殿。有人问第一工匠:“你再做什么?”他说:“我在砌砖”同问其次个工匠,他回答“你没看到吗?我在干苦力。”而第三个工匠却愉悦的说:“我正在造一个宫殿啊!”诚然,第三个工匠是最欢乐的。第一个人很现实,目光也很短浅;其次个人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祥林嫂”,在他心中不会有欢乐;而第三个人心中布满抱负和盼望,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难处,而是向往着胜利后的喜悦。我想这样的人,不管胜利与否,至少他的人生布满了阳光和欢乐,我想要这样的人生。
再说为人处事交伴侣这部分,这部分给我的提示和警醒最多。小的时候小伴侣之间闹别扭我的父母总是责怪我;长大了到社会上交往,他们总是让我觉得我是欠别人的,假如有冲突,那么错确定在我。(当然,我不是责备我的父母。我在孩子小时候教育他也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根据黑格尔“正、反、和”的哲学理论,人生是要有这样一个过程才好。这是后话,有爱好的伴侣可以了解一下这个哲学论断。)这样下来,刚踏入社会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苦恼,我很虚心很低调了,但是反而有一些喜爱欺生的人会把冲突引发到我的头上来。经过几年的滚打,我树立了自己的处事原则,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不是人们常说的“以德报怨”,“投桃报李”。咋听起来孔子这么告知他的弟子,感觉有些出乎意料。其实孔子是告知我们处世要把握分寸,他提倡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当然也决不赞成以怨报怨。而是用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态度坦然地面对一切。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当使用的地方。了解的这一点,我觉得为人处事仿佛轻松愉悦了许多。有了正确的处世态度,假如你又是个正直的人,那么我想会交到益友的。由于真正的好伴侣不会只听得进去赞扬褒奖的话,更应当听的是批判和反面的看法,由于坦诚恳在的看法是人生进步的动力。
人生之道,对于我还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究竟我刚刚踏入而立之年,经受的事情还很少,我盼望能到达书中所说的“海到终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他讲的不是制服,而是山川对自我的提升。我站在山顶,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这就是六经注我的境界,是三十岁这个年纪所应当具备的心灵自信的力量。我还在努力,盼望好的学习能导致我的行为转变。
论语的学习心得 篇10
暑假里本是为了应付检查才捧起丢在案头已近乎遗忘的《论语》,最初总觉得上学时已经学过多篇关于《论语》的文章,感觉自己已经读得很透,可是今天当我再以教师的身份去拜读它的时候,却有了另外一番的收获。或许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习惯,我对孔子的教育思想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被孔子的言行深深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所折服。
一、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许多老师经常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缺乏耐心。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应该耐地去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比如,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提醒他;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而应该反思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使孩子体验及时完成作业的成功感。
再说说“学而不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自己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正像陶知行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为了教育好学生,教师自己不但需要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还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就需要有一种不断学习的精神,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活的教科书。
二、在《论语》中,孔子展示了多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我最深受触动的是他所倡导的“因材施教”。作为教师,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各异,必然存在着各种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就像十根手指的长度并不完全一样。因此,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个体化的要求。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特长,让他们能够体验到不同的快乐与成就。正如《论语》中孔子的学生各具所长,这正是因材施教的成果。《论语》还提到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只有通过“温故”,我们才能真正地“知新”,也只有真正“知新”,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三、快乐的教师之道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是繁琐而劳心的。在这个清贫的生活世界中,如何寻找快乐,并在清贫中保持尊严和内心的愉悦呢?这需要我们在内心中建立一个快乐的乐土,追求自我的完美。孔子在《论语》中告诉学生如何寻找生活中的快乐:“未必贫穷而快乐,富裕而重视礼仪的人。”
通过学习《论语》,感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要热心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二要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讲究教育教学方法;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发扬《论语》中所提倡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勤于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论语的学习心得 篇11
古代有一则典故称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是强调了学习《论语》的重要性。时至今日,学习《论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而孔子被认为是古今中外最有智慧的人物之一,所以可以说,《论语》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籍。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获得智慧并且增进自己的智慧。此外,《论语》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儒家注重“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中的许多思想对于中华民族道德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学习《论语》,我们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还可以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个人深感受益颇深,主要体会如下几个方面...
人生观。《论语》的核心是讲做人,而做人的首要问题是立志。孔子是“志存高远”的典范,“修己以安百姓”(即“修养自己,使所有的百姓都安乐”)是孔子向君子提出的要求,也是他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而且坚持不懈地要去实现它,周游列国20xx年之久,力争改变无道的现实,所以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朝闻道,夕死可矣”,“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等之说。孔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执着追求理想及勇于担当的精神正是当代很多人所缺少的。
价值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即“长久处于贫困中”)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中的“利”,是指个人的物质利益,是物质的、自然的方面;“义”是指反映社会整体利益要求的规范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是人文的、精神的方面。孔子肯定人们都希望富贵,厌恶贫贱,同时又要求按照义的标准来决定对富贵贫贱的取舍,自觉地把义放在第一位,以道义的要求约束自己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孔子还指出了君子和小人对待义和利关系的不同态度,不符合道义的富贵,孔子视为“浮云”,对其是不屑一顾的。“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是古今中外都适用的道德准则,当今社会那些“一切向钱看”、以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唯利是图、甚至见利忘义的人难道不应该对照这一准则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么?
孝悌之道。孔子讲究孝悌之道,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弟子在家要讲孝,出外要讲悌”孝悌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渐渐丢失。我们经常能听到老人食不饱腹,甚至被子女赶出家门等不孝之事。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就是孝了吗?孔子在回答其弟子什么是孝时曾说,赡养父母要“敬”如不敬,那就与饲养狗马没什么区别,孝敬父母难的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如果只是有事情子女去做,有酒饭给父兄吃,这样不能算孝,在向孟武伯解释什么是孝时还说道。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说“要让你的父母只为你的疾病担忧”不必为自己其他方面担忧,因此,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全部。
为人处世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智慧,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例如,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表达了与人相处时应保持和谐但又保留个性差异的态度。“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强调了追求和谐的价值目标。和谐是孔子仁礼思想的核心之一,而为了实现和谐,孔子提倡“和而不同”和中庸的思想。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四书·中庸》的注释中解释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的主要思想是阐述人际关系和处事原则,避免走向极端,而是获得恰到好处的平衡。“中”是实现和谐的基础,过度或不足都不利于和谐。有些人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折中主义,不注重原则。然而,孔子曾经说过:“乡原,德之贼也”,指出那些沾染俗世、追求利益的人,不讲原则,只追求取悦众人的“好好先生”是值得反对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是反对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者。因此,认为中庸之道不注重原则的观点是对其误解和偏见。
为政之道。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如果为政以德“就可以像北斗星那样,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在它周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将政治归结为正人正己,而且正人要先正己;为政以德首先要求当政者,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能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上梁不正下梁歪”
论语的学习心得 篇12
一年的《论语》学习结束了,陈老师让我跟孔夫子和他的弟子们都成了好朋友,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也成了我们心中的圣地。自然,到山东祭孔,便是我们《论语》学习的心愿,也是我们最好的结业典礼。
在陈老师和家长们的努力下,我们知本班终于祭孔成行。7月4日下午,我们坐高铁到达曲阜,先去了孔林,次日参观孔庙、参加祭孔大典,第三日我们参观了孟府后回到上海。
在曲阜,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儒学氛围。在高铁出口,我们看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街道两旁的路灯杆上,挂着《论语》中那些朗朗上口的名言;在来回接送我们的大巴车上,导游和司机对于孔子和孟子的话语都能整段背诵。
在曲阜,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儒学知识。在孔林,有五千五百块石碑,其中最有趣的是孔伋,孔俚和孔子这三块石碑的排法,导游告诉我们,这种排列法叫“斜儿抱孙”,我还特地将其画了下来。在孟府,我们学习了“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的孟子故事。还认识了一个字“仉(zhang)”,这是孟母的姓氏,就像妈妈说的,要不是来这里参观,可能我会一直把这个读做ji。还是在孟府,有一颗流苏树,也叫四月雪,开的是白色的花。还有两颗石榴树,导游特别说,这是白石榴。花和石榴都是白色的,是希望孟府的后人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在曲阜,我们完成了我们的心愿。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尽管天气很热,很多同学宁愿不背水,也要把《论语》朗读本放在包里以便时刻温习,路上我们在陈老师和谢子聪的带领下,还进行了《论语》背诵的接龙游戏。为了保证当天祭孔仪式8点准时开始,我们早上5点半就起床,整个仪式非常严肃庄重,我们每个知本班的学生从头至尾都保持着整齐的队伍,最后在《礼记礼运大同篇》的齐声背诵中完成了整个仪式。
陈老师问我们,愿意跟哪位孔门弟子坐同桌。如果让我选,我希望能和颜渊成为同桌。为什么呢?因为颜渊排在“孔门十哲”之首,他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是我的榜样。见贤思齐,这也是我这次祭孔最大的发现。
论语的学习心得 篇13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本意:气质比理性强的人,有野性;而理性比气质强的人则会慢条斯文。有理性,又有气质的人,就可以成为君子。
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 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 协调。 小而言之,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 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 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得节而不切实际。所谓 “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忘了做人的根本。 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 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广而言之,“文质彬彬”还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 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以理解和发 挥,从而使“文”与“质”成为一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 得到深入研究。所有这些,当然不是我们在这里能够讨论得清楚 的。
论语的学习心得 篇14
看完了《诗经》再看《老子》,一部部几千年前的不朽经书让我获益,并让我不禁迷惑;几千年前的先秦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这些道理的呢 但是这些字字珠矶的作品对我来说还是有些太深奥了,咬牙读了几本后,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论语》上了。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被学生们记录下来。这些记录主要是他们在课堂上做的笔记,并且学生们还为这些记录付了一些报酬。经过汇集整理,这些记录后来就成了《论语》。从汉武帝开始,儒学被尊奉为统治思想,《论语》则被广泛运用于治理国家。这表明《论语》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且受到了古人的高度赞扬。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并不像一座雪山,只有专业人士能攀登。在我看来,《论语》更像一碗热腾腾的鸡汤,喝下去后能洗涤灵魂,甚至升华思想。孔子的《论语》以简约的方式呈现,没有冗长的篇章。他认为无言也是一种教育,正如他曾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这句短语最好地诠释了《论语》的精髓。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伤痕闯过来的。全世界都惊叹于我们,因为我们的一种信念,孔夫子就是一个很叫信念的人。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去兵。子贡曰:于斯二者先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兵、食物都是护生的:人都有一死“还不如信念重要了”对待生活。孔子最爱颜回,他曾夸奖道。贤哉”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论语》好像一位智慧的老者,给予我人生的指引。在处世方面,孔子说:“用直率的态度来回报恩德,不抱怨;用更多的恩德来回报恩德。”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司马牛向孔子问道君子的特质。孔子说:君子既不忧虑又不畏惧。” 司马牛进一步问:“既然不忧虑、不畏惧,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为君子了吗?” 孔子回答道:“不忧虑、不畏惧,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孔子还说:“内心审视自己没有悔疚之感,那么有什么优点和害怕的呢?人们以相似的特质聚集在一起,物以类聚,所以在交友时需要特别谨慎。孔子说:“有益于你的朋友有三种,对你有损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友直率的人、友善解人意的人、友善广博学识的人,这些都是对你有帮助的朋友;而友过于机敏的人、友善过于柔顺的人、友善过于冲动的人,这些都是对你有损害的朋友。” 孔子还说:“三军可以有多个统领,但平凡的人却不能剥夺志向。” 让我明白了志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