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学习心得 >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 HT1 分享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8月,我参加了由澄迈县教科局举行的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暑期全员培训学习。虽只经历短短学习时间,却让我收获了许多,思考了很多。但是,要对经历了十年才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把握,对于我们所有的一线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下面我想谈一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新版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特点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与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革与创新。它体现了当前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它以实现各个学科的课程整合为首要任务,超越了学科壁垒,并首次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构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解决了课程理念和目标设置的一致性问题,宣告了“知识+技能”时期的终结,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二、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更具学科特点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新旧课标中教育教学理念的对比,改变了原来课程理念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普适性问题,使理念更加具体,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把握、理解和落实。

三、新版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参与、实践、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应更加关注如何为学生提供最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和尽量真实的语境;同时必须关注学校的整体课程设置与实施在行为养成上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四、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更加需要创新型教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创新的精神寻求优良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想,要做一个创新型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使用教材上要创新。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的情况,对教材的顺序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不断补充扩展。我们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断创新。在积极进行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用,在运用中不断学习。

3、要有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创建民主、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要有互动,既互相帮助又互相鼓励,形成一个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局面。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加认清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切切实实地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学会学习英语的方法,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世界,为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尽一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尽一份心。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才能真正地实施课程标准,才能让课程标准对一线教师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在此过程中,我认为最权威的解读者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自身。我会在看似平凡、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挖掘出自身职业的生命动力。相信在经过无数细节的精打细磨之后,自己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在教学大纲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的具体要求和指导。

师生关系上,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渠道。为了让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教师需要满足每个学生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建议第二条)。不能写错必纠,否则会损害学生的积极性;不能用冷言冷语来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一直严肃下去,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疏远感,从而影响师生交流。(建议第四条)。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在英语课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并实现目标,让学生在语言实际运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引导他们树立健康而稳定的精神追求。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面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组织学生进行配对活动和小组活动,鼓励他们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自己编写的模拟真实语境中。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语用的乐趣。我们还鼓励学生进行对话表演或演讲,让他们感受到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能力的乐趣。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指出学生在英语交流过程中的语法或单词错误。相反,我们特别赞扬那些平时内向、不敢大胆发言的学生,有时候甚至夸张地表扬他们,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天生喜欢获得成功,多次取得成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成功动机。

教师不能靠把备好的语言知识讲给学生听,然后对所讲知识进行控制性学习,一切都操纵在教师手中,应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语言,学生有相当大的主动权,有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这样才是一个好的课堂氛围。

学习方式:课程标准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认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是每节英语课的核心。只有实现了自主学习才能展现学习的个性化,才能真正促使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减少讲解时间,对于可以通过活动掌握的知识不要过多依赖讲解,对于学生可以努力表述的内容教师不要急于提供帮助。

课程标准鼓励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任务型”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有更大的实践空间。该方法注重应用,以应用为动力、目的和核心。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学方法。然而,我们作为教师在平时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还存在一些顾虑。

提倡探究式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获取知识或信息,然后运手知识去解决问题(如词汇、课文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完成),如语法,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从知识的系统性讲语法规则,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能力为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学习语法,变“精讲多练”为在应用中学习语法,为应用而学语法。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①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充满活力、具有潜力、值得尊重。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学生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而真正的关注则应表现为尊重、关心和关怀。因此,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②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获得愉悦和积极的体验。我们需要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充满热情还是无动于衷?他们是快乐地参与学习还是面带忧虑?随着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他们对自己的英语学习信心是不断增强还是逐渐减弱?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关注起来。

③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是英语课堂的重要任务。英语课堂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人性的场所。在英语教学中,隐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展示这些道德因素,并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通过学习英语知识,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也可以促进个人的品格完善与发展。随着英语知识的积累,学生会变得更加充满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和修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④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必须将其与社会和生活相联系,以确保其真正有效。然而,有一些教师把课本知识独立于生活之外来传授,他们将自己同学生分离开来,将英语教学同社会生活分隔开来。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枯燥、无活力、缺乏吸引力,教师失去了激情,学生也失去了兴趣。结果是学生只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应付考试,而在实际生活中却无法灵活运用。这对于我们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悲哀,也是我们在实施课程改革时需要特别注意改进的方面。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今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高中生物的新课改培训,经过半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首先,教学方法观念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

其次,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设备的影响,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生物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生物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

二、身体力行,践行课程标准

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且要放眼于未来,这样才能顺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适应并推进教学的进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宝贵的经验。不断得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而且要不停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学会总结与反省,形成自己的风格!

首先,要钻研教材,去体味新教材的意境,要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可以通过语言情感的表达而发散,通过在课堂中传递和学生产生共鸣,融入教师的情感之中,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对生命特质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产生美好的联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增强其参与意识,实现其自身价值。

其次,要把握教材的精髓,教法上应有所改革,新教材图文并茂,图片精美,翻开它,令人耳目一新,可将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情境。所以在教学中,许多环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体现出教师是学习行为的引导者、参与者,这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一种现实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三,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办法,新教材要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为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性。教学中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法上适应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在学法指导就是关键,教师要不断增进角色意识,努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配合学生去学习。探究活动是学生实践性学习行为。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配以相应的探究指导。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势,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主题意识的途径。在新教材实践性活动多,思维训练多,这一点显而易见,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通过师生的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环保意识,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了自己探讨答案的实践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思维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第四、在生物学新课改中转变师生角色,新教材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此要进行师生各自角色的转换。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新教材的改革,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要求出发的。由此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代的促进者;由教学行为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开发者。现代教师集学习者、欣赏者、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创造者、反思者于一体,在课堂教学中使这一集合体得以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新教材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式的学习者,而是主动式的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

三、不断反思,不断进取,与学生同步成长

在教学中不断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努力提高自己的生物水平,来更好地适应现在的生物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不断地觉醒,才能适应新课程改改革的发展,才能搞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

炎炎夏日,暑期活动丰富多彩,而“新课程网络培训”则给了我们一次“充电”的机会。一杯清茶,一台电脑,让我的心在这高温天里沉静下来。学习是可以带来快乐的,课程中关于“阅读”的目标、教学及评价这一环节,我感触颇深,特别是其中谈到“根据阅读是对话的认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如何定位”这一话题,我不由得与自己平日的教学工作相联系。

自我校开展生本学习以来,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期间,我充分意识到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并不能“大甩手”,想要提高学习能力则离不开有效的引导,特别是阅读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常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新课标也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好主角。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这不仅逐步形成阅读的能力,而且能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我没有一味地去分析,而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以充分前置性学习为前提,通过合作,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感受黄山三大名松的神奇,通过感悟地读,读后再感悟,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关注,以及学法的指导和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的语文味和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目的。

◇以“导”带学,有效合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创造新知识的能力。那么“会问”则是“学”的大前提,因此,日常教学时,教师应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当他们与文本充分对话之后,留给学生发问解疑的时间,激发学生主动“问”,学生在不断地感悟中,学会问有价值的问题,如:“黄山松‘奇’在哪里”,显然学生已经把握住学的重点,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此时就不能忘“导”的作用,让学生们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透彻地理解文本。

◇合作中引导感悟

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松之奇。抓住关键的句子和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黄山松奇在哪儿。首先做到有序,谈一谈(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发言。一人谈时,三人倾听,并给予别人意见,补充自己的想法。)评一评(结合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其次做到引领,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走下讲台,参与交流,并给予指导;在大组交流时,仔细倾听,并给予引导。在汇报时,学生能够将黄山松奇在它的千姿百态,奇在它顽强的生命力把握到位。这样一来,学生就慢慢学会合作,懂得怎么交流,合作才能逐渐有效,走向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应是有任务的,指向性也应明确,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及调整,旨在让学生合作的过程便于操作。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也要备合作,包括学生合作的任务,合作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应全面关注。

◇合作的效能高

初读课文的过程,教师往往习惯让学生通过自读的形式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而,读课文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生本课堂”中,我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读,和学生自读相比,花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效果却不一样。学生自读,遇到不会的字,他得借助工具书,花时间解决,而有时,即便读错了一些字也不知道。小组合作读,不会读的字大家会提醒,读错的字,大家会纠正,同样的时间,效果上看,合作读明显优于自读。

◇合作中不失语文味

教师应时刻谨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而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则更应让学生以提高语文素养和积累美妙的语言文字为目的进行有效教学。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前,看过很多教学设计中将三松图片或视频在课堂初始就出示给学生,这样却忽视了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去把握松的特点这一关键,先出现过于直观的图片势必限制住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很难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理解,课堂便失了语文味。因此我将出示图片的时间放在检测环节,让学生合作分辨三松的过程正是对学生是否把握好三松各自特点的有效考察,同时进一步感受松之奇,深化了课堂。而这个过程是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智慧地引导使学生在自主的情感支配下完成课文段落学习的阶段性小结。

◇导“内”延“外”

教师应关注到学生对课堂所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例如:本节课重点的学习已经在学生的自主合作中完成,这时,我把三棵松的学习拓展到黄山无处不在的松海,配合课文中出现的“屹立”“斜出”“弯曲”“仰”“卧”“俯”“状如黑虎”“形似孔雀”等词语对照相应的图片情景朗读,深化主题,加深对黄山松的理解。在学生从理解黄山三大名松神奇到感受黄山松海神奇魅力同时,学生再次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借助给喜欢的松写档案卡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方法,并模仿着去写其它松。这一环节既沟通了课堂内外,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构建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心情舒畅的“对话”环境,合作无疑是营造这一环境的有效“秘籍”,而有效的合作也的确离不开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合作是有任务的,指向性很明确,在让学生合作时,我们设计的问题要便于操作,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也要备合作。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5

为紧跟新课标改革的步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20xx年7月16日--17日,在县教体局统一安排下,我校组织小学英语教师参加了线上课标解读培训活动。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对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明确了今后的教育方向。概括来说,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教什么——课程内容的改变

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构成,这六大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

首先,分级标准发生了变化。在旧课标中,分级标准分为五个等级,而新课标将课程内容减少为三级,而且每一个级后面都有一个“+”号级别,从五级降为三级,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台阶的坡度会更大。特别是每一个级别后面,都设置了一个“+号“级别,十分耐人寻味。在新课标中,这个“+”号是为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意味着英语不再有明确的年级限制,国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扎实学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做一定的提升,去满足+”号级别的能力需求。

其次,词汇量的要求增加了。20xx旧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量为1600个,即对于参加中考的学生,词汇量要求是1600个,200-300个短语。而20xx版新课标最高级别的词汇量达到20xx个,比原来增加25%,并要求活学活用,对于多出来的400个词汇,就出现在新课标最高级别的三级“+”。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要求。

最后,对于语言技能和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提高了。在20xx版课标中读的要求中关于语篇的要求只有两项“能借助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的故事或短文。“而20xx课标中把听、读、玩演视听都归纳为“理解性技能”并提出:学生能发现语篇中段落主题句与段落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整体的逻辑水平。小学阶段累计课外阅读更是要求在8000词左右,课外试听每周不少于30分钟。同时,要求三至四年级课外阅读量达到1500-20xx词,五至六年级课外阅读达4000-5000词。这个阅读量对于只学习教材,从不进行课外阅读的孩子来说难以企及。

二、怎么教——教学模式的创新

通过培训,我对今后如何教学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明确和有新意的提法——“教--学--评一体化”。虽然我们平时在教研过程中,也提到这一思想,但是20xx年新课标不仅对此有了明确的提法,而且有了更加细致的指导,让我们一线老师知道如何具体实施“教--学--评一体化”。

其次,新课标中提到“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虽然我们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也强调突出单元整体教学,但是“单元整体教学”写入新课标,说明单元整体教学是大势所趋。过去的优质课是只看一节课,而现在的优质课是看多节课之间的整体性,把握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整体教学对于“大观念”的提炼,以大观念连贯多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内在的联系的基础。内外兼顾,才能够充分体现一节课的教学的整体性。

比如,在设计外研版五年级下册Module 5 A Great Present为例,通过知识的建构获取对present深层认识,通过单元的内容的重新梳理和整合,将这个单元分为3个板块,第一课时谈论买礼物的经历(学习理解),第二课时讲述送礼物的经历(应用实践),第三课时分享送礼物的经历(迁移、创新)。通过对零散的单元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后,建构了层次清晰、关联性强的单元框架,从而建立起各独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不断深化对大概念的认知。

三、怎么评——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此次培训中,专家明确指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纳入评价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在评价中,学生既是评价的主体,同时也可以是被评价的主体,只有这样的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同时将多元性评价融入到课堂中,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的深层目标夯来基础,使学生能力获得多方面的培养,提高英语课堂教学,令英语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拥有评价的主动权,才能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到监督和激励的作用。

通过专家的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标的出台无疑给我们老师和学生都指明了方向,它让我们老师在实践教学中不再迷茫。在我看来,它就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希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要深入研读新课标,解读新教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做出应有贡献。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6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内涵

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文化,对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通用语言文字,热爱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评价建议: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

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根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

(1)过程性评价原则

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第一学段的评价要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过程性评价应统筹安排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立足重点,关注各个学段的水平进阶。评价要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沟通、合作和创新能力。

过程性评价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家长参与过程性评价,通过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处理好语文学习和个人成长的关系,发掘自身潜能,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

作业评价建设:

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总之,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阅读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的内容和新的要求,这次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给每一位语文老师一个新的导向。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会坚持终身学习,依据课改理念,提升专业素养,立足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7

随着20xx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诞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在自己认真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及听了多位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及讲座后,对于新课标我有如下体会: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对比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新版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如:重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部分提出明确要求,促进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

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语文课承担了文化的奠基,文化的传承的任务。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育人,新课标站位比较高,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润物无声”,注重文化熏陶,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在课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如可以进行古诗飞花令比赛、课本剧表演、红色故事大王等活动,调动学生大量阅读相关书籍的兴趣,从而了解、亲近、爱上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课下学生可以积极参加校园文化社团,参与学校和社区举办的戏曲、书法、篆刻、绘画、刺绣、泥塑等相关文化活动,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四个学段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的特点,20xx年版语文新课标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贯穿四个学段,螺旋发展,体现各学段特征的同时,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又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相衔接。

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有所侧重。语文学习任务群,从而加强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打通语文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逐渐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通过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切实推进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真正推动评价和考试发展,更多关注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典型表现,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分别描述四个学段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生在该学段结束时语文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的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了层次性、整体性,为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供了基本依据。

评价要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统筹安排评价内容,立足重点,关注各个学段的水平进阶;要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要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等。这样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科学习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注重整本书的阅读及阅读思维

整本书的阅读体现了一个人的学习力,关系着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课标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超越了过去的名著阅读范畴,从关注“读什么”走向关注“怎么读”,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提升阅读,扩大阅读视野,增进文化底蕴,至关重要。

其次,更加关注学生的阅读思维,特别是新课标增加了思辨性阅读,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意义重大,对于培养学生基于证据的理性表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语文新课标,整体上更注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导向。随着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作为中国人我们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更有坚定信心。语文新课标就像语文课程的灵魂导师,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名了方向。当然,至于以后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还需结合学情,实事求是地去探索和钻研。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十分有幸参加了本次江苏省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本人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xx年版),开阔了视野,有了全新的全面的体验。《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观察、重操作,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体验性经验。其次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地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学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下面本人就结合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进行浅淡。

例如,数轴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学举一个箭头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学作为原点位置,把o写在大卡片上,挂在相应的同学的胸前。各人代表数轴上不同的整数点。由教师发出-3,1、大于2的数等指令,符合教师指令的同学要举手,比赛各个小组的正确性高低。学生通过扮演实数,合作成数轴这一游戏,既掌握了知识,对数轴的数和点有了深刻的了解,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节课时,本人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整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回忆,而是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剪拼法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多让学生参与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远比我们老师口头说教的效果好得多,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应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这是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前提和核心。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9

这次的培训从新课标的解读入手,向各位老师阐述了新课标下的各项语文教学活动将如何开展,我感觉受益匪浅。其中有几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首先是教诗歌三部曲:一读,想想有什么;二读,想想是怎样的;三发挥想象,还可能有什么。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要达到作者和读者共同感受,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力,感知能力,五感一心,情景交融。感知能力形象思维伴随着联想活动展开,如何更好地去教好学生领悟教学内容,让学生去动脑,去想象,才能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诗歌教学相比于课文教学,难度更加大,由于内容的深刻,让学生在理解方面也更加困难,但有了这些方法的指导,对于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即将教三年级的老师,作业也开始成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此次培训中,XX老师风趣幽默地解读作文教学,也让我感触颇多,教师解读单元习作要求如何设计作文课:1、教材训练点;2、写作支撑点教师解读单元习作要求教给学生的写作所需知识能力方法策略,招数即无招,需“顺”。选取少数合适的习作方法,不贪多;3、教学着力点:关注如何教,当堂写发现学生困难,设计教学流程中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写作困难处,如写景作文,教认识顺序,排列景点,引用连接词串联。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时也被迫对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进行了调整原先想既然是远程培训,也不会很紧张,可是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体会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让这每天的听、想、写等无形的压力赶的无影无踪。培训真的是既太紧张太辛苦!

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可以说,在研修学习的这些日子。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 . 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化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化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4.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培训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化学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人的潜力真的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也让我见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创意。在教学技能的学习上,我的收获很大。规范的教学流程,巧妙的课程设置,让我感觉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脑里模糊不清的概念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学技能的学习,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这次,我参加了 小学数学教师新教材培训班学习,通过 观摩示范课,课例实践等活动,的确受益匪浅,并对新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标准, 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

1、创设有趣的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2、教学学习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实际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相关的教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与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 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

二、学习方式

1、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准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变成走过程、形式化,没有必要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个知识点上意见发生分歧或需多方面解决问题时,适时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2、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3、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初步形成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时,便采取讲一讲、看一看的方法。教师先教一教,让学生看一段,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求不宜过高,只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借此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说出来,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首先、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好处

大纲上说:“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这天务必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也即: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既凸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务必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如何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呢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在新课程理念中,始终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笔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进行超多的训练。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用心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样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其次、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应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应静下心来认真的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把握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就应关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透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由此我们呼吁的课堂就应是:课堂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在那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

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职责,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能够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职责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自私的,而应是关爱他人:透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透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忙心存感激。透过与人交往、合作,构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忙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善待生命:透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好处与价值。

第三、学习新课程,品味新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案例,学生能够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资料。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构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对待他们接触过的问题,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创新。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

如今教师的主角与从前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理念下的老师的内涵应更丰富,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要教学生怎样学。新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理解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高中地理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

总之,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英语新课程标准》。通过研读,我深切感受到新课改对观念的转变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改强调课程教学应该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注重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对我而言,最令人触动的是新的教学理念中所提倡的“人文教学”。它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和学习过程,使得真正的教学过程成为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个性,融入教学环境。如果想要有效地实施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必须掌握“英语新课标”,以适应教材改革的需求,以适应新教材和新教法的需求。只有适应当今素质的需求,才能准确把握新的知识体系和学生实际情况,提高课堂效益,达到“英语新课标”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以下特点,应将其理念融入到教学中:

一、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学习者的目标,使其知道他们将要学习什么内容以及达到何种程度。教师可以在教学计划中设定清晰的目标,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这些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交际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和写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强调学习策略的培养。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例如记忆技巧、阅读技巧、写作技巧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提高英语水平。

四、强调情感态度的培养。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引导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产生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尊重他人的观念。

五、关注评价与反馈。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全面性和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进行评价,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综上所述,教师应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明确目标、关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习策略、培养情感态度以及关注评价与反馈,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23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