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学习心得 >

校本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 HT1 分享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本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校本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

12月24日,在教研室张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行40多人参观了临沂李官小学和临沂北城小学,通过参观学习,感受很大,收获颇丰。

一、观而学

(一)“菊文化特色”的临沂李官小学

1、以菊文化为载体,全力打造“文化名校、文明强校”。

李官小学自20xx年开展菊花种植以来,依托多年来的菊花养植和对菊花文化的逐步理解,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菊文化,并开发了《菊花》、《菊韵飘香》、《菊香满园》、《阅读在左写作在右》等系列校本教材。学生不但学习菊花精神,而且还画菊花、栽培菊花,把菊文化深深的渗透到学生的心里;教师也是一样。就这样形成了肯劳动、爱学习、讲礼仪的学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会工作、特别讲奉献、善于打硬仗的教师精神,学校文化展室是最好的证明。李官小学的学校文化展室、教师展室、学生展室都各具特色,令人震撼,让人羡慕不已。

2、同读书,共成长,师生大阅读,共享经典大教育。

李官小学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在校园的角角落落都可以看到警言名句、国学经典等,为师生充分营造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学校倡导师生“随时读”与“定时读”相结合,“规定读与自由读相结合”,“阶段展示和集中展示”相结合。“自由阅读大厅”“图书漂流站”“班级读书角”“校园读书节”,让每位师生在吟诗作画中,亲近经典;让每位师生在诵读经典中,享受人生。

3、搭建“社团”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李官小学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成立了“十个活动社团”、“两个常年训练队”和“一个综合艺术团”,给学生提供了发展艺术特长的平台,特别是该校的“花棍队”,非常有特色,很有实效。

(二)“弘扬个性化“的临沂北城小学

1、以“腾飞杯”为载体,深化师生综合素养提升。

北城小学自20xx年以来就举行“腾飞杯”教师展示大赛,有课堂教学、说课、教材内容考试、书法等。自今年开始,举行首届学生的“腾飞杯”展示大赛,并将持续下去。通过这一载体,让师生有充分展示的平台,同时促进他们的成长和提高。

2、以“少年宫”为平台,推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北城小学的少年宫具有一定的规模,功能室齐备,设施齐全,各种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对学生的特长发挥,个性展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学生撑起了一片多彩的天地。

二、学而思

通过参观李官小学和北城小学的校园文化、功能室建设及档案建设,让我深有感触。

反思一:学校的特色

学校的特色其实就是学校的文化,就是一种积淀,一种认可,一种传承。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学校就会没有长远的发展,更不会成为名校,但是学校的特色怎样创建?是凭空想一个,编造一个,还是静心思考一下呢?我认为,一所学校想有特色,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立足学校的实际,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正如李官小学,他们学校的特色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师生的需求,以菊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提升教师自我发展的素质。

反思二:学校的主宰

学校的主人是谁?是学生?是教师?我认为,学生和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更离不开教师,只有学生和教师发展了,学校才会有大的发展。所以学校一定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他们搭建平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快速的成长发展,成为学校的真正的主人。

1、教师的发展

对于教师的发展,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李官小学和北城小学,他们为教师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又为他们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如李官小学的教师读书,学校不但为教师提供免费的书本资料,而且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在读书的同时,收获成功的自我。北城小学的“腾飞杯”教师展示大赛,就是教师自我展示最好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但得到了成长,而且收获了荣誉。

2、学生的发展

在学生发展这方面,李官小学和北城小学也做得非常好,他们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康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如李官小学的“社团”文化,学生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如果得不到发展,那么就会慢慢消失。而李官小学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组建了学生喜欢的社团,通过社团,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发展,兴趣得到了提高。同时学校及时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李官小学的“四大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通过这样的平台,学生展示了自我,收获了自信。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发展的同时,收获更多的是成长的欢乐。北城小学的“少年宫”更是学生特长发展的天地,“腾飞杯”是学生特长展示的舞台。

这两所学校,在教师和学生发展上,可谓是各有千秋,但最终都是一个目的——为学生的发展终生奠基。所以,我们在学习他们的同时,要认真思考自己的学校,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对于我校,我们准备以“智慧杯”为载体,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为“智慧教育”是我校的特色,当然我们一切要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多开展适合本校师生的活动,塑造智慧儿童和智慧教师,点亮智慧,绘出彩人生。

反思三:教研水平的提高

在我看来,教研就是学校的生命,没有了教研,学校就没有了活力,一所学校教研搞得好,做得实,学校就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如李官小学的教研,扎实有效,有特色,有生命力。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社团课程文化大放异彩;常规管理有条不紊,检查落实具体有效;教师读书已成习惯,学生读书成为时尚,师生发展相辅相成;北城小学的教研,就是以科研引领发展,以特色导航未来。校本教材多种多样,活动、班会、家校和德育;常规管理严把“三关”,注重质量调研;教师读书感悟成册,自我发展成集;教研活动规范有效,“腾飞杯”成为师生发展的主流。

这两所学校,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教研马虎不得,要做就做最好。朴实无华,扎实有效,特色鲜明,是我对教研的追求。我们要多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开展适合自己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教研活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宣扬,而在于有效。

总之,参观了,学习了,思考了,最重要的是实践了。我们要沿着自己学校的实际,多学习名校的经验,多思考,多创新,为自己学校的发展,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校本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

一、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新课改理念,积极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改进21世纪课堂评价和培养模式的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以生为本的育人原则,结合远程研修,因地制宜,学以致用,加强关于课堂中的评价的学习和研究,将21世纪技能评价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深入探究双向三段五环高效课堂模式,促进XX县一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大幅度提高我校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我校的科研教育水平,为创办特色名校贡献力量。

二、研修目标

1、深入总结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探索校本课程研发的具体有效途径,继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三段五环课堂教学研究;

2、结合远程研修,积极推进学校、学科组和教师个人教研,努力提升学校、学科组和教师的研修水平,积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始终关注学生学习,深入探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方式,构建学习小组下的高效和谐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4、努力探究出一条将“21世纪课堂评价”融入到常态课堂教学中研究之路,设计出符合我校特色的具体可行的评价体系,为培养具有21世纪技能和素养的世界公民而奋斗。

三、时间安排

本学期整个学期

时间段:20xx年9月10日~20xx年1月22日

四、研修内容

(一)以备课组为依托,深入开展每个教师继续研读1-3本教育专著活动,继续研究远程培训的内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要求每位教师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书籍自选,学科组提供参考书目。继续研究远程培训内容,深入体会。学期末提交一篇个人研究总结,并在学科组qq群中发表。

(二)认真搞好先个人备课再集体备课再个人备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不断结合21世纪技能和评价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备课和授课水平。

(三)制定教研计划,加强集体教研,学科组内部实行分工,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重点研究如何把21世纪技能和评价贯彻到课堂中去和我校三段五环学习小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继续执行学校“青蓝工程”,学校骨干教师与教龄不满三年的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备课、听课指导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同时师傅在带徒弟的过程中深入研究,获得自身更快发展。

(五)继续实行学科组每周听评课制度和推门跨学科听课制度,开展全校性公开课和学校开放周活动,通过听评课集思广益,在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广大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契机,资源共享,运用理论分析实践,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备课组研究水平。

(六)实行“走出去”与“请进来”学习交流制度,开展校外交流,倾听讲座,学习专家经验,开阔视野,改进理念,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学生学习研究。

(七)实施海量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举办语文节,通过活动落实教研,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

(八)深入研究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培训学生,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校本课程学习心得体会3

一、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最是简单。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由此,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阅读与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例如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现在,我们却常常对“读”束之高阁,尤其在公开课中,更是舍不得给学生读的时间。课堂看似热闹,可学生学完后却知之甚少。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自悟与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四、注重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课堂上,我们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生活即课堂,因此,我们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把语文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引领我们用的学习方式,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们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校本课程学习心得体会4

在学校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适性培训之后,语文学科组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分学科培训。老师们在培训过程中积极、认真、主动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每位老师改变了原有的教育观念。

培训采取专题讲座与分组讨论、大会发言的形式,理论与实践结合。虽然时间短,由于形式新颖,并且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大家对此次课改的重要性、紧迫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

观看教学片并对教学片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思考并在思想上进行转化学习新教法、新观念。在多媒体教室全体老师听新课程改革课、示范课非常成功,课后分组讨论评价,老师们积极发言、认真分析、研究、探索新课改的教法。每位老师认真撰写课改论文,书写心得体会,新教材的教案,并制成磁盘。

在学习的过程中,无一人缺席,老师们的激情很高、统一认识、统一思想深刻体会到了课改的重要性.决心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积极开展课改,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师生互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作用,充分发挥挖掘,开发学生的能力.在科学组各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录像、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媒体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增加乐趣,增添直观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耳、动眼、动脑的能力,培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任务艰巨,肩负的担子十分沉重,要适应新的课改,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为平昌中学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我们育才人应有的贡献。

校本课程学习心得体会5

校本课程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门新兴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观,更是一种学习观,这种观念对各门学科课改的推进,对素质教育的促动有着深远影响。我校的校本课程在不断的调整中日趋完善,以便能更好的展示“爱心建构民主教育,和谐促进师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一)研读理论,寻找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建构包含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的一种国家课程计划框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2、我校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辖区内有丰富的历史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如:有广东省东纵烈士革命陈列馆、荔枝种植基地、蜜蜂养殖基地等,这些基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资源。另外,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3、校本课程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形成特色的关键,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科研意识增强的有效途径,同时还会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进步伐。

(二)、广泛研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借助一个周期的“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探索、试验、研讨提炼、总结经验,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地域风采时代特征,力求让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踏上开发——运行——管理——评价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2、学生发展的目标

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具备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以及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生存本领。

3、教师发展目标

教师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拓宽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和谐人际关系,增强合作意识,激活探索热情,触摸时代信息脉搏,促进自身专业水平提升和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4、学校发展目标

通过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争创市级模范学校。

二、选修为主,必修为辅,科学规划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我校语文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学校的资源、地理条件的分析拟定开发人文素养、健康素养、科学素养、审美素养、生活技能五大类结构的校本课程,分成必修和选修两在板块。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我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努力做到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倡导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摆脱学习的疲惫感、倦怠感。

注重中小学课程内容的衔接,尽可能避免同内容的重复开发,即使有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意侧重点的不同。

三、研修导向,积极实践,崇尚落实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

我校自进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以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先后进行了多次校级的现场研讨活动。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每一内容都必须通过科组研讨———学生选择———学校考核三关,才能说明这一内容是一次成功的开发。

1、科组研讨。由课程开发教师小组报送课程说明以及课程纲要,科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进行集体研讨,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决定其是否参加课程发布。

2、学生选择。由课程开发教师小组精心组织课程发布形式及内容,吸引学生积极加入。学校根据学生参与数来确定该课程是否有开设的必要。

3、学校考核。课程进入实施一定时间后,学校领导小组深入学生活动中,通过访谈、量化等多种形式了解课程实施的实效,根据考核成绩决定该课程是否有效。

校本课程学习心得体会6

校本课程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门新兴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观,更是一种学习观,这种观念对各门学科课改的推进,对素质教育的促动有着深远影响。我校的校本课程在不断的调整中日趋完善,以便能更好的展示“爱心建构民主教育,和谐促进师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一)研读理论,寻找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建构包含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的一种国家课程计划框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2、我校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辖区内有丰富的历史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如:有广东省东纵烈士革命陈列馆、荔枝种植基地、蜜蜂养殖基地等,这些基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资源。另外,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3、校本课程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形成特色的关键,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科研意识增强的有效途径,同时还会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进步伐。

(二)、广泛研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借助一个周期的“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探索、试验、研讨提炼、总结经验,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地域风采时代特征,力求让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踏上开发——运行——管理——-评价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2、学生发展的目标

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具备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以及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生存本领。

3、教师发展目标

教师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拓宽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和谐人际关系,增强合作意识,激活探索热情,触摸时代信息脉搏,促进自身专业水平提升和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4、学校发展目标

通过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争创市级模范学校。

二、选修为主,必修为辅,科学规划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我校语文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学校的资源、地理条件的分析拟定开发人文素养、健康素养、科学素养、审美素养、生活技能五大类结构的校本课程,分成必修和选修两在板块。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我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努力做到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倡导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摆脱学习的疲惫感、倦怠感。

注重中小学课程内容的衔接,尽可能避免同内容的重复开发,即使有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意侧重点的不同。

三、研修导向,积极实践,崇尚落实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

我校自进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以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先后进行了多次校级的现场研讨活动。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每一内容都必须通过科组研讨---学生选择---学校考核三关,才能说明这一内容是一次成功的开发。

1、科组研讨。由课程开发教师小组报送课程说明以及课程纲要,科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进行集体研讨,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决定其是否参加课程发布。

2、学生选择。由课程开发教师小组精心组织课程发布形式及内容,吸引学生积极加入。学校根据学生参与数来确定该课程是否有开设的必要。

3、学校考核。课程进入实施一定时间后,学校领导小组深入学生活动中,通过访谈、量化等多种形式了解课程实施的实效,根据考核成绩决定该课程是否有效。

校本课程学习心得体会7

通过本次学习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校本教研的实施。

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众多的,这些因素,既有促进方面的,也有阻碍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校本课程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学校外部因素。

从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来分析,影响校本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学校因素。当然学校因素是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多客观条件的综合。只有教师与领导,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密切合作才会使校本课程真正体现个性化的特点,以实现学生的内在价值,即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此为基础才能考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即实现教育的工具价值为社会服务。

作为一个基层的教师,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底蕴同样重要。因为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校本课程的评价者。教师素养的提高,不但是对课程的进一步开发,而且是学生视野的开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校本课程的合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推动者、引导者,而不是传统国家课程的转述者。所以教师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合的角色观,钻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研究的自觉性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2287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