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读后感 >

读《经典常谈》有感初中

时间: HT1 分享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经典常谈》有感初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经典常谈》有感初中1

读经典,品中华五千年之古蕴;谈经典,传历史长河中之瑰宝;而读朱先生谈经典,则是常读常新,越读越有嚼味。

《经典常谈》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其中有对《史记》《尚书》这类通晓古今的典籍的解读,也有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汉字的发展与变迁。书中不乏有对诗词歌赋的专题研究,板块式的内容,使读者能够对讲述的知识有系统化的了解,也能对某一方面的理解更加深入具体。

这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与惯常的学术性著作不同的是,朱自清先生著书的语言简练明晓,深入浅出,可以称得上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

朱先生的本意是通过这本书,中学生得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而事实上,读完这本书,那些古文经典的面貌确实在我眼里焕然一新了。

在读《经典常谈》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热衷于读外国名著,看外国电影,甚至于读一些外文原版书。也许是故事的取材离我的生活较遥远,也许是语言的新鲜感,它们的陌生疏离感对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让我手不释卷、一册接一册地读下去。虽然吸收多元的文化也未必是坏事,但在我钟情于外国名著的同时,中国的经典名著却被我冷落了。我在日常的表达中多了几分“不中不英”的译制腔,少了一份深沉含蓄的汉语言韵味。

读《经典常谈》让我找回了方向。无论吸收来自世界哪方的知识,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我们的根,是最不能忘记的。《经典常谈》中谈及的名著,没有故显高贵的气质,没有生人勿近的面貌,有的只是那一份文化底蕴的沉静,吸引着中华学子前去细细品读。朱自清先生让经典平民化了,更让“读经典”青年化,潮流化了。

读《经典常谈》,读人人会读、人人爱读的经典,传承与发扬人人应该知晓的传统文化。

读《经典常谈》有感初中2

之前在当当网凑单买的,短小精悍。全书以经典书籍为纲,但集部太繁,没能贯彻下去;顺序则以小学打头,继之经史子集,最后附了两篇指导大概和叶圣陶的评论。详细的立意和布局作者已在序里说明。

具体内容,在经部中,作者对五经或其传介绍得较为详细,四书把它当作宋儒的思想来处理,非常简略。史部除了史学成熟的经典史记汉书外,还选了个记言的战国策。子、集,则都是泛泛而谈。写法上,作者主要谈的是经典形成的过程,与后面的“叙述源流”类似,经典本身的内容谈得不多。另外有时还有后人的整理、研究、评论等,但并没有贯彻到所有的篇章中。

书中标明的参考著作,前面有几个上古典籍受古史辨的影响似乎不小,后面就丰富各异了;但其中许多研究到现在都已感到陌生,不再是“绕不开”的书籍。不过我不了解学术史(尤其是本书涉及的“国学”这一新学术,尽管它未采用此词作标题),无法展开来分析。

至于阅读体验,可能是受本书定位所限,太简单、太短,翻两页忽然就没了,戛然而止,给人一种根本没写完的感觉。也不知道当时的向导类书籍都是怎样的标准,或许可以从学术史和教育史两个方面研究一番。两篇“指导大概”倒是详细多了,但主要是谈文学、谈写法。尤其是柳宗元的封建论,本涉及到郡县封建之辨的重大问题,然而作者只是在最后提了一点点,反而费很多笔墨讲文体之类的,给人感觉拐到旁门左道上去了。不过这点不是他的问题,主要是我的兴趣不在文学上,跟他的着力点八字不合,故而看得昏昏欲睡。全书就当是读了个近代学术史的材料吧。

读《经典常谈》有感初中3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赏析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大家。无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春》《背影》还是《经典常谈》,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他的文字流畅优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这本书时,我深深地感受到朱自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作品。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瑰丽的色彩,同时还让读者对经典有更深入的认识,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本书还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呢!全书共有十三篇,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这本书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朱自清的散文结构十分优美,当我在读《经典常谈》赏析中的《周易》时,发现整篇介绍自然流畅,井然有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朱自清是先讲伏羲氏画八卦的传说、卜法和筮法,接着谈到《周易》的由来、如何逐步演变成儒家经典的以及《周易》在民间的流传与发展,最后才得出结论。

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诗经》中的内容,这篇文章的开头说:”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这样的讲解不仅让人通俗易懂,更为其增添了不少趣味,也无形中拉近了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我渐渐爱上了经典,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读完这本书,我终于知道了经典作品能千古流传的原因,因为它在让我走近千古文明的同时还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阅读经典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经典常谈》赏析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明白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激发我对经典的兴趣。让我们一起阅读经典,走近经典,走进古代,感受其中的魅力。让经典的光芒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心灵!让经典永远流传!

2283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