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
《榜样8》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启示。《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怎么写?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
钱七虎
在军事防护工程之外,钱七虎也关心着国家重大民用设施的建设。在南京长江隧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国家能源地下储备、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中,钱七虎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和关键性难题的解决方案。
刘玲琍
回想过去,刘玲琍已记不清多少次带着患病的学生去看病;记不清多少次自己掏钱为学生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陪伴在这些孩子身边。
唐菊兴
唐菊兴1995年初入西藏,第一站到的是著名的玉龙铜矿。在这里开展研究工作期间,他得知了玉龙铜矿那偶然的发现经历:一天,一位牧羊人拿着一块花花绿绿的石头标本交给原西藏地质一队的地质人员,由此直接导致了玉龙铜矿的发现。
吴惠芳
吴惠芳牵头组织修建了图书馆、小戏楼、休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用文化“唤醒”文明。如今,永联村还建设了爱心互助街,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全村志愿者超过2000人。
李桂科
李桂科,出生于1975年,1978年参加工作,197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开始从事疾病预防控制至今。现任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在他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33年来,始终把患者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为民、尽责、奉献之歌。
热孜万古丽·沙吾提
热孜万古丽结合实际实施了一项项举措,如开设“平安建设”微讲座、“你说我听”微服务、“爱是你我”微联盟等实践阵地,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服务群众能力,为社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横坎头村
红色基因是这片土地的先天气质。“浙东红村”横坎头村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19个根据地之一,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就在此处。这个藏在四明山褶皱里,曾经备受贫困之苦的小山村,现已成为集体经营性收入超300万元的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2】
观看《榜样8》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收获。这些榜样人物的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力量,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决心。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以这些榜样为榜样,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力量。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进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而努力奋斗。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我也将把这些榜样人物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会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动,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力量。我相信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一个正能量的群体却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只有通过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我想说的是,《榜样8》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种精神传承。这些榜样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将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这些榜样为榜样,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也将把这些榜样人物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3】
观看《榜样8》让我深受触动,这些榜样人物的事迹和精神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
首先,我感受到了榜样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榜样人物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是能够挺身而出,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他们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还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力量。这种精神让我深刻理解到,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我感受到了榜样人物的创新精神。这些榜样人物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是能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创新和进步。他们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工作中,还体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这种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感受到了榜样人物的正能量和影响力。这些榜样人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这种影响力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一个正能量的群体却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
总之,《榜样8》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榜样人物,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决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这些榜样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4】
在收看《榜样8》后,我深受触动,深感敬佩。这部专题节目通过展示各行各业的榜样人物,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能量。
首先,我感受到了榜样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榜样人物在各自的领域中,都以身作则,为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还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力量。这种精神让我深刻理解到,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我感受到了榜样人物的创新精神。这些榜样人物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是能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创新和进步。他们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工作中,还体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这种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感受到了榜样人物的正能量和影响力。这些榜样人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这种影响力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一个正能量的群体却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
总之,《榜样8》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榜样人物,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决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这些榜样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5】
近日,我观看了《榜样8》专题节目,深受触动。这个节目于2023年12月21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共产党员网同步转播并提供点播、下载。
节目中的榜样人物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和成就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精神。这些榜样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科研人员,有的是工人农民,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医生。在面对疫情时,他主动请缨,奔赴前线,为病人尽心尽力地进行救治,没有一丝的退缩。他的正直、坚毅和责任感深深地打动了我。正是这样的精神,让我们在危难时刻看到了无私奉献的美好。
这些榜样的事迹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努力和拼搏的力量。他们的经历和成功不仅激励了我,更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正能量,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更加勇敢和坚定。
同时,《榜样8》也是一档充满正能量的节目。它让我们看到平凡人的成就和辉煌,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精神的力量。这个节目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榜样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向这些榜样学习,传承他们身上的精神和品质。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努力工作和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榜样8》是一档非常有意义的节目。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6】
李桂科与康复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义务承担起了“代儿女尽孝、替父母尽责”的职责,为做父母的解决子女读书、工作问题,替做子女的赡养老人,一干就是几十年。闲暇里,他经常陪伴残疾孤寡老人说话聊天。头发长了,帮他们理发;指甲长了,帮他们修剪。他悉心帮每位康复者清理溃疡,精心为每位老人过生日,无微不至照顾年老体弱者的生活起居。崔大弟、李少安两位康复者已经93岁,王应寿等几位康复者也快80岁了,老人们的手指甲很厚,足底也有厚厚的老茧。李桂科精心为他们修剪,练就了一手用咬骨钳剪指甲,手术刀削硬皮的“绝活”,他还专门为眼睛坏死的李少安准备了眼罩。
每逢清明节、火把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李桂科都会组织康复人员集体过节,营造山石屏村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每次外出开会、学习之前,他都要挨个到老人们的居所走一走,看看谁的头发需要修,谁的指甲需要剪。每次从外地出差回来,他也是第一时间想着要赶回山石屏村看望老人们。
从1986年开始,李桂科为每一位患者都留下了照片。2013年,他在山石屏村开辟了一间缅怀室,将100多位已经离世的老人的照片搬到了纪念墙上。每位老人到了生命垂危之际,李桂科都会为他早早准备好照片。老人们也会在临终时给李桂科讲自己的亲人和往事,留下最后的遗言。“疗养院建院以来,已经有200多位老人离世。没有照片的100多位老人,我准备在墙上画一个框,写上他们的名字和个人简介。他们当中很多都没有亲人。即便有亲人的,也很少有人会来祭奠。做这样一面纪念墙,就是为了让后人缅怀这段与麻风病战斗的历史,也让现在还活着的老人感受到被牵挂和惦记的温暖。”李桂科说道。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7】
到山石屏村疗养院工作一年以后,李桂科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了相互的信任,没有再穿着隔离服,只在为病人检查时戴口罩手套,进行必要的防护。“给患者治病的同时,还要治心。如果一直穿着隔离服,患者和周围的群众怎么会相信麻风病能治好呢?”1987年,在李桂科的主导下,采用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洱源县是麻风病高流行地区,在高峰时段,他们同时治疗着全县500多名麻风病患者。除了山石屏村,双廊、牛街、西山、乔后等偏远的乡村,在家治疗的患者都等着他们送药上门。
1980年代,洋芋山麻风村居住着46名麻风病患者和22名家属,李桂科带领工作人员送医送药上门,指导生产自救、发展经济。经过近10年的努力,洋芋山麻风病患者于1990年全部治愈。李桂科又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康复者原籍村寨,挨家挨户调查研究,帮助他们解决户口、子女上学、责任田、家庭财产等等问题,为他们回原籍创造条件。在李桂科和工作人员努力劝说下,大部分康复者被原籍家人接纳,所有子女都回原籍落了户、上了学。最后3位无家可归的康复者搬迁到山石屏村,洋芋山麻风村彻底消失。2001年1月17日,洋芋山最后一个麻风患者杨兆元搬离居住了26年的麻风村,激动地说:“共产党万岁!李医生了不起!”
山石屏村疗养院的患者全部治愈,也是1990年。那一年,洱源县的麻风患病率由27.3/万降至0.067/万。李桂科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高兴地宣布道:“现在你们的病完全治好了,以后我就不用再来了!”“李医生,你不管我们还有谁管我们呢?外面个个都怕我们,话都不跟我们说。”想到他们都是一些无家可归或有家不能归的人,对他们来说山石屏村就是他们的家,虽然身体治好了,但更严重的是内心依旧孤独、自卑,对外面的世界依然害怕、恐惧,他们要的是尽快治愈心灵,重新融入社会。于是,李桂科放弃了回家的打算,继续走上了对患者们的治心之路。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8】
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为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代表颁奖。云南省共有19名同志和17个基层党组织被表彰,其中大理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他用40年坚守,诠释医者仁心。他以麻风村为家,和麻风病患者“亲密接触”,和同事们将山石屏和洋芋山两个麻风村的245名麻风病人全部治愈,彻底“清零”,让洱源县的麻风患病率由27.3/万降至0.067/万。他是全国麻风防治先进工作者,是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突出贡献奖、第四届马海德奖获得者。
他用40年陪伴,书写大爱之心。他与麻风村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搀扶着他们的生老病死。他组织志愿者、社团组织“走进来”,带着康复人员“走出去”,让麻风村和外界互联互通、融为一体。他在麻风村办学校,让山石屏村走出了6名大学生、1名研究生,为麻风村托起了未来,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他用40年耕耘,践行入党初心。他带领康复者修路架桥、通水通电、发展种养业,建新房搬新居,走上致富路。他用33年的辛勤耕耘彻底摘掉了“麻风村”的帽子,在山石屏村成立党支部。退休后,他继续留在山石屏村和村民一起建设全面小康新生活,建起了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让山石屏村的人们牢记历史、心怀感恩,听党话跟党走。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9】
社区工作人员余军丽每天负责为居民订购和运送物资,她对记者说:“书记在北京开会期间,经常叮嘱我做好保供工作,尤其是对老年居民、残疾居民的诉求,更要格外关注,不落一户。”
“关键时刻,书记总是冲在前头,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党员该有的样子。”社区干部白金娥说。
柯坪路北社区辖区内老旧小区多,进入冬季,辖区居民家中水管、暖气管等维修需求增加。热孜万古丽·沙吾提总是在第一时间组织工作人员抢修。“我经常接到居民打来表扬电话,说包户干部服务周到,这对我们来说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我们要继续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为民服务机制,更好地为辖区居民做好各项服务。”热孜万古丽·沙吾提说。
从北京回来后,热孜万古丽·沙吾提通过微信群与社区4个党支部分享参加感受,全体党员都倍感振奋。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0】
“阿姨,我来给你送菜了,今天的菜特别新鲜!”“是古丽吗?”钢城片区柯坪路北社区58岁的居民关素珍还没开门,就听出了门外热孜万古丽·沙吾提的声音。连日来,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和志愿者一直忙于为居民运送蔬菜等生活物资。
热孜万古丽·沙吾提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自治区先进工作者、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钢城片区柯坪路北社区党委书记。从2008年到社区工作开始,她就带领社区干部开通了24小时便民热线,组织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并安排专人记录辖区居民诉求。哪家老人患有慢性病,哪家孩子该上学了,哪家居民换了工作,她都了如指掌。
这次从北京一回来,热孜万古丽·沙吾提便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
“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古丽都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社区书记我们很安心。”提起热孜万古丽·沙吾提,社区居民充满感激。对此热孜万古丽·沙吾提热情回应:“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们是一家人,大家的事就是我的事。”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1】
初到柯坪路北社区,热孜万古丽第一件事就是入户了解居民需求,晚上带着社区干部自查自纠,出台了工作职责规定、党员考核制度。经过半个多月的磨合,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高了、责任心强了。
当时,热孜万古丽逐一拜访社区的十几名退休干部职工和老党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邀请他们一起收集居民意见、宣讲党的惠民政策......一起为辖区居民服务。
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热孜万古丽结合社区实际,设立党员示范岗,开设“微党课”“微讲座”,推动3家单位、42家商户与社区协同共建,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积极组织辖区党员开展集体学习、主题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2】
2003年,从新疆财经大学毕业的热孜万古丽来到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头屯河街道工作,一干就是19年。19年,让这个一说话就脸红的姑娘蝶变为办事雷厉风行、遇到困难就向前冲的“硬核”书记。
2008年,热孜万古丽担任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钢城片区柯坪路北社区党支部书记。这是一个老年人多、流动人口多、商业网点多、困难户多的“四多”社区。
热孜万古丽把第一步棋“下”在了抓班子带队伍上。针对班子内部分工不明确、推诿扯皮、工作走过场的问题,她细化班子成员工作职责,制定党员考核制度。支部党员实施月评比激励制度,对工作表现好的给予奖励,表现较差的予以批评教育,督促转变工作作风,激励党员积极作为。
在热孜万古丽的努力下,班子的凝聚力大大增强,社区有了一支愿干工作、敢干工作、会干工作的干部队伍。
“以前总感觉不知道怎么干,现在按照制度走,每天要干什么都很明确。前几天,热孜万古丽书记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一周多时间里,我们按照既定计划和流程开展工作,心里特别有底。”柯坪路北社区干部马宁说。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3】
“昨日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今日的‘桃花依旧笑春风’,太多的感慨犹如玛旁雍错碧绿的湖水,心里突生幽蓝色的伤感。诚如这‘玛旁雍错’是‘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但现实中的我们确实又是败者,败者也就想托‘圣水’来清洗心中的烦恼和孽障,以此来逃避现实的残酷,想来是‘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真是言有尽而爱意无穷。”
这是六年前唐菊兴去阿里时所写的散文《西藏之古老,阿里之遥远》中的一段话。当记者细细读完此文,先是吃惊于唐菊兴细腻的文字功底和笔尖下流露出的真挚情感,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他的一种情怀。
在学生们的眼中,“唐老师粗犷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而火热的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文青”,唐菊兴却坚称自己只是个“爬山匠”。“学生时代读了很多古人的诗词,到现在这个年纪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唐菊兴说,在工作之余,他偶尔会写几篇随笔,大都是关于生活琐事或工作经历的感慨和感悟。
唐菊兴在自己的网络空间里发表了十几篇随笔日志,时间最早的一篇发表于2007年,算起来从那时至今基本平均每年要发表两三篇。这些随笔中,有在参加野外考察后的杂记、有对藏区生活的描写、有对亲人朋友的思念、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每一篇都是洋洋洒洒数千字,语言平实但十分耐读。
在阅读这些随笔的过程中,记者还惊喜地发现,唐菊兴还是个摇滚迷,在他好几篇随笔中都引用了鲍勃·迪伦(BobDylan)等著名摇滚歌手的歌词,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社会公众对地质工作者的了解不够,很多人认为我们就是一群长期生活在荒郊野岭的‘粗人’。其实,我们不光在践行‘三光荣’精神,也还是有一些人文情怀的。”唐菊兴说,这也是在传播地质工作正能量。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4】
在藏区工作,过河也是个技术活。“由于高原山区几乎没有桥梁,因此我们过河很多时候都是靠越野车加足马力然后一口气冲过去。一旦汽车在湍急的大河中熄火或者被石头卡住无法前进,就需要一个人下河去把钢缆挂在被困车辆上,然后用另外一辆车把这辆车拉出来。”唐菊兴在给记者解释着过河的“技术细节”,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他总是不允许队中的藏族工作人员和学生下河,而是自己淌着冰冷刺骨的雪水到河中央去把钢缆挂好。
唐菊兴说,藏族技术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最重要,因为他们才是让整个项目可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多年来,他与很多藏族技术人员和学生都结下了患难与共的战斗友谊。有一次,在藏东类乌齐开展土壤测量期间,由于洪水冲垮了连接县城的大桥,收队时全体队员只能涉水过河。正当大家相互搀扶、举着行李和样品在洪水中摸索前进的道路时,藏族技术员古桑突然脚下一滑,倒进了洪水中。由于水性不好,古桑眼看着就要被洪水冲走,嘴中还喊了两句“唐老师救我”。唐菊兴顾不上多想,急忙扔下手中高举的行李,游过去一把抓住古桑,硬是将他拖到了安全地带。
唐菊兴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我国西藏的地质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地质人才。近几年,他利用西藏甲玛科学研究基地为西藏大学等高校开展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教学培训,为藏族地学英才的脱颖而出做出了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他也十分注重培养藏族技术人员,有很多跟着他在野外干过的藏族同胞现在都已经成长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按照中央部署,自2014年以来,他又连续为人社部组织的西藏高层次地质人才培训2期学员共计120余人,为西藏地质六队、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西藏地热队等地勘单位培训技术人员200余人次。
“在藏区工作的地质工作者是促进民族友好团结的纽带。因为我们扎根基层,每天都跟藏族同胞们同生活同劳动,这种情谊是最真挚也是最牢固的。”唐菊兴说,地质工作是连接藏汉同胞友爱互助的天然桥梁,而他自己心甘情愿做这座大桥上的一块青砖。
2023《榜样8》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5】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成理1979级石油地质普查勘探专业张水昌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1980级矿产地质及勘查专业校友、兼职教授唐菊兴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1984年本科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矿产系,同年留校任教;1990年获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成都理工大学资源与经济系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副主任(主持工作),系主任;2002年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2004年—2006年期间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研究工作;2007年3月调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宗急缺矿产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科技部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102个重大工程之一)铜矿找矿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