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人民英雄张贵斌最新心得体会范文5篇_向老兵致敬
张贵斌,1925年出生,男,辽宁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人,1948年初参军。他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脱下军装后却深藏功与名,连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核实老兵信息,他才将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拿出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2019老英雄张贵斌事迹学习
山炮、野炮、加农炮、榴弹炮等数十门重炮一齐开炮,加上海面上军舰的轰击和空中飞机的俯冲扫射……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在塔山这个仅12千米宽的阵地上,东北野战军以8个师顶住国民党军11个师的进攻,成功阻击从葫芦岛援锦的敌军,战役激烈程度“甚至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这就是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局部战场——塔山之战的胜负,不但关乎辽沈战役的进展乃至结局,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自此以后解放战争的进程。”军旅作家王树增在《解放战争》一书中这样评价说。
当时22岁的东北野战军战士张贵斌宣誓“寸土必争,与阵地共存亡”。他所在连队的120人,此役后只幸存3人。因为在塔山阻击战中的英勇果敢,张贵斌获“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
时光荏苒,70年过去了。2019年4月3日,张贵斌的二女儿张英在本村的村民群里看到国家在收集退役军人信息的消息后,拿着父亲的退伍证来到西柳镇民政办,被告知必须要本人带齐所有证件和立功证书等完整材料才能办理。4月19日,女儿陪着93岁的张贵斌带着残破不全的报功书和军功章再次来到这里,登记个人信息。
看到这些证书和勋章时,辽宁省鞍山市军人退役事务局王久泽震惊了,他反复核实了这位老兵的立功信息和档案,这段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英雄传奇自此揭开。一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深藏功名70年,竟连身边的家人和同事都不知道他的事迹。张贵斌说:“以前不提,因为我不觉得自己是功臣,战友们都留在了那块阵地上,我只是大海里的一个小水滴,没必要宣扬。现在提,是因为国家需要采集信息。无论任何时候,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做好准备。”
1949年8月6日,张贵斌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教育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就要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从战场战士,到成为电力员工,他恪守这个承诺70年。
海城虽然解放了,但还有很多受苦的人等着解放,我不能只想自己家
1926年12月,张贵斌生于辽宁省海城市他山乡小码头村的一个贫农家庭,他幼年时给地主放过牛,少年时在店铺当过伙计,没上过一天学,“那时候是真苦啊,吃不上饭,穿不上衣,住的是小茅草屋,跟现在真是没法比。”老人回忆说。
张贵斌于1948年6月参军,成为了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担架营二连三十排十二班的一名战士,那时候海城刚刚解放。参军时,他的妻子丁凤珍怀孕两个月,家中还有多病的母亲。“我知道自己的苦,就知道天下人的苦。海城虽然解放了,但还有很多受苦的人等着解放,我不能只想自己家。”这是张贵斌参军时最朴素的想法。
经过一个多月的临战训练,张贵斌随部队西渡辽河。1948年10月7日,张贵斌所在的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奉命进入辽西地区,阻击国民党增援锦州之敌。10月10日凌晨,国民党“东进兵团”发起进攻,塔山阻击战打响。他一边战斗一边救治受伤战友,先后从前线阵地救下数十名伤员。
战斗中,张贵斌的膝部受伤,他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按上就继续战斗。“那一仗实在是太惨烈了,子弹就在耳边呼啸,飞机大炮轮番轰炸,就那么大块地方,基本被炸遍了,地下水都被炸得满阵地飞溅。我是全连120人里的幸存者,我的战友们大都留在了那块阵地上。”张贵斌说。此役后,张贵斌获“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四纵改制为东北野战军41军。东北解放后,张贵斌随军南下,转战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1950年至1953年,张贵斌先后在41军任后勤部卫生队上士、电讯队上士、通信科供给员、军直通信营司务长。1953年年底,因常年急行军、野外露营和长期工作劳累,加上腿部旧伤复发,他瘫痪住院。1954年7月,他被转到湖北省咸宁疗养院接受康复治疗,并担任了修养连的副连长,还是院党委委员。不久,因前方剿匪部队受伤人员太多,在病稍微好转的情况下,张贵斌主动让出床位,要求出院。鉴于他是荣立三次大功、四次小功的战斗英雄,组织上准备安排他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公安局工作,但张贵斌却选择复员回乡。
从此,张贵斌把军功章和立功证书压在箱底,就连儿女都不知情。亲戚、邻居和单位的同事只知道,他是一个老兵。
我可以不回家、不吃饭、不睡觉,也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失
1954年12月,张贵斌复员回到家乡小码头村,正赶上村里组建生产社。村里没钱,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2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带领社员发展集体经济。120元钱当时能盖五间漂亮的大瓦房,而他全家六口人却还住在草房里。“我们家虽然苦了一点,但房子还能住。党员就是要以身作则,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张贵斌说。
1956年至1963年,张贵斌先后担任了他山乡信用社主任、大队支部书记等职。无论在小码头村当支书,还是在他山乡信用社当主任,张贵斌从没有为自己谋私利。
“部队的纪律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作为受党教育的老党员,必须要有这种自觉。”张贵斌回忆说,在塔山阻击战中,部队路过锦州老乡果园时,战士们强忍饥渴,没有一个人上前摘苹果吃。
1964年,张贵斌到海城县农电局工作,先后任西柳供电所会计、所长。当会计,他坚持原则、力求账目清清楚楚;当所长,他身先士卒、恪尽职守。
西柳供电所距农电局15千米,张贵斌经常拖着伤腿、骑着自行车,去局里上交电费、请领工资,每一个往返要三四个小时。每个月最后三天,他还负责抄西柳供电所负责的23个村的电表,平均每天骑自行车跑七八个村。
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张贵斌自制了一个钱褡子,把现金捆在身上,总能一分不差地将带着体温的往来款项送到。“那时候只知道他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但不知道为啥。他也从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耽误过工作。”西柳供电所的同事、今年78岁的刘洪生回忆说。直到记者采访,他才知道身边的同事竟是塔山阻击战中的战斗英雄。
从1963年开始,海城市农电局对农村电网进行大修改造。张贵斌工作的那段时间,西柳供电所的电网建设和改造任务十分繁重。作为电力行业的“新兵”,张贵斌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电工技术,很快就成为行家里手。张贵斌的老同事赵汝策说,张贵斌不仅在会计岗位上特别称职,在电力业务上也是一把好手。
当时人员少,当所长的张贵斌就带领全所职工参加会战。最忙碌的时期,他吃住在施工现场,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人晒黑了,累瘦了,可他没有一句怨言,每天在工地上抬电杆、架线路,总能超额完成施工任务。“那时候就是起早贪黑地干,不觉得累。一通电,老百姓特别高兴。有时候我们忙得没空吃饭,还有老百姓主动给我们送饭。电亮了,心里也亮堂。”张贵斌说。
1968年,张贵斌调到海城县农电局器材库工作。张贵斌的主要工作是从火车站接运器材,一火车皮的电杆、电线、变压器……靠人拉肩扛装上马车。这些器材在火车站多放一天,就需要多付一天的保管费。所以,只要器材发到火车站,张贵斌便和同事们套上马车去车站接货,经常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连夜发来的东西,我可以不回家、不吃饭、不睡觉,也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失。”张贵斌说。
“他平时不多言不多语,但闲不住。没事就整理库房、收拾仓库,掉的螺钉都捡起来、码得不齐的钢材他去一根根码好;笤帚坏了,他自己扎一扎……”同事薛宝民说。
不能浪费国家资源,省下来可以给更困难的人用
“人的一生要多做好事儿,少做错事儿,不做坏事儿。”这是张贵斌常告诫子女的话,也是他一生奉行的原则。
刚复员的时候,因为张贵斌身体不好,组织上给他配发了疗伤药品,但他基本没用过,都提供给了村里有头疼脑热的村民。做他山乡信用社主任时,有人贷款做买卖但后来钱还不上,张贵斌自掏腰包把钱还了。“1962年,我随父母被下放到小码头村,当时张贵斌主动帮助我们安顿下来。后来,我父亲病重,也是他帮着买药、送医,还一手操办了我父亲的后事。这种恩情,一辈子忘不了。”今年66岁的李恩思说。
93岁的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在不足31平方米的房子里。家里一张双人床、一个沙发、一张书桌、一台电视机、一个老式冰箱,家具简单陈旧,但干净整洁。卧室的书桌上堆满了书和纸,“人一生首先要孝敬父母,知养育之恩……”“做人要清白,做事要干净。过日子,靠勤俭,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这些纸张被他写得满满的。张贵斌在部队学会了认字,取得高中文凭。从那时起,他每天坚持学习,每有所得,就写下来。但他舍不得用本,就写在随手可得的纸上——小孩的作业纸、说明书背面、日历空白处……
“姥爷特别爱学习,我曾经送给他几本书做生日礼物,他可宝贝了。他还经常把写的纸条让我拿回去看,教我做人做事,我手里有好多张呢。”张贵斌的外孙女郭虹说。
张贵斌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说起父亲来,他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准攀比,不准奢华,更不准做对不起人的事。我们姐弟几个从小都要干活,吃饭掉个饭粒都要捡起来吃掉,袜子都是补了又补。”二女儿张英说。
张贵斌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前几年,他因病住院12天,可直到病好后才跟儿女提了一下,医药费都是自己出的。“现在国家给我的离休金不少,我很知足,不能再浪费国家资源,省下来可以给更困难的人用。”
“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心怀感激。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给国家作贡献,只能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受党教育70年,我有生之年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听党话、跟党走。”张贵斌说。
2019人民英雄张贵斌学习心得
今年93岁的张贵斌,是立下多次大功的战斗英雄。但他脱下军装后,把荣誉压在箱底,深藏功与名。这一藏,就是65年,其中有57年是在供电公司。
参加惨烈的塔山阻击战,他冲锋在前
1948年初,鞍山刚刚解放,23岁的张贵斌毅然选择了参加解放军。刚参军,他就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战役——塔山阻击战。
“7天6夜,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张贵斌和战友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部队挡在塔山。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获记大功一次。1949年,作为战斗英雄代表,他在北京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49年2月6日,老人清楚地记得这个时间。这一天,张贵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随后,张贵斌随部队转战东北、华北等地,先后立大功、小功数次。直到1954年受重伤,他才不得不离开部队。
转业时,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公安局工作。但张贵斌把机会留给战友,自己选择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他说,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于是,他收起了军功章,当起了农民,从未向家人和外人提及自己的战功。
在农电局物资岗位工作,算好心中的“良心账”
1962年,张贵斌来到了海城市农电局器材库担任负责人。“海城农村那时候还没有电,我们每天就是干活,给农村架电网。”张贵斌回忆说,建设材料每天都是前脚进库,后脚就被拉走用了,工人们没有休息日,工作热情非常高。“有时候人手不够,我也跟着工人们去架线,就靠人力把电送到各个村。”
在农电局工作的最后几年,张贵斌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他的同事说:“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
他在要害的物资管理岗位上干了10年,坚持原则,没为自己谋过一分私利。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得与失。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仅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
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可以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出院。他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张贵斌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能活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啦,不应该再要求什么了。”
终于拿出军功章——大功4次、小功4次
然而,这几十年来,所有人,包括儿女、单位、邻居,都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直到2019年……
2019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拿出来。
勋章和证书让在场人员惊讶不已。老人的报功书,写明了张贵斌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果敢,被评定为大功。经档案查阅证实,张贵斌在战斗中先后立大功4次、小功4次。
2019人民英雄张贵斌学习体会
他曾参加过辽沈战役中最惨烈的塔山阻击战。7天6夜的战斗,全连120多人只剩下3人……
他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脱下军装后却深藏功与名,连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核实老兵信息,他才将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拿出来。
他就是94岁的老兵张贵斌!
战斗7天6夜,全连只剩3人
这张残破不全的喜报,历经了70多年,纸面已泛黄,但上面的文字,仍清晰地记录着一名战斗英雄浴火沙场的事迹。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参军来到部队。当时,他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
1948年10月,塔山阻击战打响。此役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张贵斌和他的战友们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部队挡在塔山。
张贵斌:“那时候一边打仗一边救伤员,7天6夜,我背了20多个伤员。天上扔炸弹,根本不想,一心就想把这仗打胜……胜利以后我们连就剩3个人。”
记者:“当时一个连有多少人?”
张贵斌:“120多人”
记者:“就剩下3个人。”
张贵斌:“嗯。”
张贵斌:“当时腿上有块肉被飞机炸弹刮了下来,我就用土面子糊上,再用布条缠上,血就止住了。那时候不觉得疼,还抢着背伤员。”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1948年初刚刚参军的张贵斌立一大功。之后他跟随部队打武汉、打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部队。
在哪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公安局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复原回乡,把机会留给了战友。在他看来:在哪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1954年复员回到家乡海城,张贵斌从此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都压在箱底。儿女、邻居、单位同事都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
从部队转业后,张贵斌先后在村党支部、西柳信用社任负责人,之后又到西柳供电所当会计,再后来到海城农电局物资供应站工作。
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农电局西柳供电所任会计,他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力求账目清清楚楚。西柳供电所距农电局15公里,张贵斌经常拖着伤腿,骑自行车去局里办事,每一个往返都要三四个小时。寒来暑往,这一干就是6年,张贵斌从没耽误过工作。
到器材库工作后,张贵斌的主要工作是从火车站接运器材。一列车电杆电线变压器,靠人拉肩扛装上马车,一干就是十天半个月。张贵斌与同事赶着马车去车站接货,经常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但在张贵斌的带动下,大家伙从没有过怨言。
张贵斌:“以前都是点洋蜡或小油灯,现在修电,电亮了,老百姓心也亮堂了,我心里觉得更亮堂。”
“回家养病,给国家省钱”
作为离休干部,按照规定,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理出院。
张贵斌的女儿张英:“ 本来应该再住一个星期,但是他说不住了,要回家养病。”
张贵斌:“我回家养,给国家省下那钱,给灾区的学生、贫困户们,给更多需要的人。”
对党忠诚,不给国家添麻烦
2017年,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做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对战功只字未提。
直到今年鞍山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事迹才被家人和社会所了解。今年四月,张贵斌才第一次将深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和喜报拿出来。
张贵斌:“我入党70年,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应该对党忠诚,我就把这事情说了。”
西柳镇民政办公室主任陈雷:“当我看到这些军功章、立功受奖证书时很震惊,因为很少有人会有这么多军功章。”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有31平方米,是他离休后攒了7年工资买下来的,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三个女儿一直在农村务工,儿子接他的班,在镇上的供电所当管理员。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部队接受的教育。
张贵斌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张贵斌:“无论什么时候,心里都要想着国家和大多数人,不能光想着自己。人这一生,要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样我们的国家就更强大了。”
2019人民英雄张贵斌学习有感
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老兵张贵斌堪称圣人。
张贵斌,1949年2月入党,跟随部队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南,参加塔山阻击战等战役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
1949年,作为塔山阻击战战斗英雄代表,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54年,主动放弃留在武汉公安和广州海关等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申请回老家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于1978年10月离休。
张贵斌同志深藏荣誉功勋60余载,在地方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退役军人信息比对核查时,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才被人知晓。
这让我想到另外一个老兵:张富清。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而在张富清退役转业时,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张贵斌说:“我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张富清说:“我一想起和我并肩战斗的战士有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我有什么资格拿出来,在人民面前摆啊。”
《中庸》说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张贵斌、张富清这样的老兵不就是圣人吗?
在国家和人民陷入沉沦时,他们把自己化身为火苗,拯救这个国家。当国家站起来了,他们选择默默无闻。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老兵就是我们国家的牛,奉献出一生,默默无闻,不求回报。
正因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圣人”存在,我们才有今天的富强。向老兵致敬!
2019人民英雄张贵斌学习感想
一个月前,在记者采访老英雄张贵斌的过程中,老人不止一次表达过想去辽沈战役纪念馆看看。17日,在儿女的陪伴下,老英雄张贵斌终于圆梦。
当天早晨,张贵斌早早起床,像出征的战士一样穿上军装,在国网鞍山供电公司的安排下,与老伴和儿女出发。
“快看,有位老兵!”到达辽沈战役纪念馆后,身穿戎装、满胸勋章的张贵斌刚下车就立即引来参观群众的关注。本来老人是坐着轮椅参观的,但当走到辽沈战役纪念碑前,张贵斌坚持从轮椅上站起来,步行到碑下,庄严地敬了个军礼。“看到了,终于看到了,不用总想了……今天能过上好日子,太不容易了,想不到我还能来看战友们。”在纪念碑前,老人像孩子一样哭了。
在纪念馆一处展柜前,张贵斌一眼认出了塔山英雄树。这棵大树当年曾为坚守塔山的战士挡下无数子弹,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弹孔。此刻,他与讲解员互换了角色,讲起了这棵树当年的故事,周围群众听得津津有味。在全景画馆,张贵斌看到了辽沈战役的还原图,老人又跟儿女和讲解员讲起了当年战斗的惨烈情景。
走出纪念馆,老人在烈士名册碑前久久不愿离去。他抚摸着战友的名字,不停地呼唤他们的乳名。“战友们,国家强大了,现在不用打仗了……”张贵斌含着眼泪向曾经的战友说着悄悄话。当大家提醒他注意身体,早点回去时,他说:“还有李恩禄(音)没找到,下次要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
最后,老人郑重地向纪念碑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以此向那些逝去的战友,致以最庄严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