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少年的你》有感范文5篇精选
《少年的你》将青春片与现实主义题材结合,聚焦高考、家庭教育等社会话题热点,旨在从成人的角度反思能为正青春的少年可做的事小编整理了观看《少年的你》有感范文5篇精选,欢迎参考借鉴。
观看《少年的你》有感范文
不可否认,《少年的你》在呼吁关注未成人犯罪、校园暴力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这一点很有意义。毕竟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关心,比你我的喜好,更重要。
好了,关于影片暂时写到这里。
最后,我试着揣测了一下影片之外的现实:陈念遇不到小北,选择继续懦弱,多年后,这段被欺凌的过去,被尘封在心底某个角落,成为一道阴影,也可以继续云淡风轻地生活,只是偶尔想起,痛恨当初不忍苛责的懦弱。
有人会问,受害者为什么一开始不敢站出来,为什么不报警,为什么不反抗……成人的世界、旁观者的视角,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似乎总有一百种解决方案,大家好像集体失忆一般,忘记了年少的自己,也曾那么无助、那么懦弱。有没有人记得自己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了大人?又有多少人确定如今长大的自己已经足够勇敢?
回忆的滤镜赋予过去的自己太多美好的想象,其实青春根本没有那么多高光,甚至还可能很灰暗。早在青春的路上,人们已孤身行走,与往后漫长的人生一样。
观看《少年的你》有感范文二
电影的开始,由___饰演的陈念旁观了她一个女同学被欺凌,绝望后自杀的死亡过程。后来被欺凌者变成了她自己,她祈求母亲回来保护她,但是她妈妈根本没有理会她;她祈求老师保护她,老师也抛弃了她;她祈求警察保护她,也没有结果。后来她遇到了一个小混混(易烊千玺饰演)被打时主动报警结识了这个小混混刘北山。之后,陈念有了小混混刘北山的保护,在这段时间里,俩人共同生活、相互帮助、互相了解,渐渐有了感情。
某次,在刘北山不在的情况下,陈念为了帮助同学再次遭到欺凌,还被撕碎了衣服、拍了裸照。刘北山回到家中看到陈念那个模样,别提有多心疼了,拎起家伙事儿就要去为陈念报仇,但是陈念拦住了刘北山,俩人抱头痛哭。之后,欺负人事件的主要人物魏莱害怕陈念报警去求陈念原谅,一番言论之下陈念误伤了魏莱,把她从很高的台阶上推下去摔死了。
刘北山为了替陈念顶罪,利用所有指证,将自己“定罪”,说魏莱是他杀的,帮她把后面的事情处理完并教陈念如何面对警方。而郑易(电影中的男警察)坚信自己的直觉,认为刘北山在撒谎,之后,刘北山快到判刑的时候,郑易找到陈念终于说服了她,然后陈念就去自首了,她因此也得到了解脱。
观看《少年的你》有感范文三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们,不要多管闲事。这个道理依旧很受用,___扮演的陈念对警察说过一句话,大致是:长大就好了,长大很多事情就记不太清了,可是却没有人应该教我们怎么长大。
是啊,我们学会了不计较,学会忍受。
大多数,旁观者比施暴者更可怕,用沉默冷漠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拿起手机拍照,转发分享点赞评论。
陈念有小北,悲伤逆流成河的易瑶只有自己,听着《不哭》感到莫名心酸,现在无比感恩自己的父母一直在身旁陪我长大。
愿这样的悲剧尽量减少,想保护世界的你们记得保护好自己。
电影整个看完没有眼泪,那是因为很幸运的没有经历过。但演员的演技真的超级赞,再一次粉上___的演技,16岁小姑娘无疑。此刻,千玺在我心里已经是定义为演员,很真挚很打动,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千玺,真的很优秀。
看之前,已经把小说看了一遍,改动挺多,但很多地方都有还原。自从读了大学,看电影不再是简单的品,而是有深度的去看。小说里的陈念和小北(北野)真的无助的让人心疼,电影里的陈念和刘北山,真的幸好还有彼此。虽然,陈念被欺凌,但是还有小北陪她,跟在身后,陪她搞怪,套上床单,马路边吓过路的车辆,陪她兜风……还好,最后的结局是美好的,期待他们最后肩并肩的走在阳光大路上。
这样的电影值得一看,会抑有些刻意的压抑,可哪里会有每天都是晴天的今天,如果遇到,请勇敢的面对。
观看《少年的你》有感范文四
一
很小的时候我特别内向,家里说是那种见了陌生人低头不问好不讲话的那种。小学在非市中心区的地方上学,家长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二年级的时候我换了班主任,典型的被顽皮小学生磨没耐心的小学班主任,脾气贼爆炸,我现在还记得她发火的时候做了又尖又亮的美甲的白胖的手敲在蒙了海蓝桌布课桌上的样子。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有分担区,大清扫的时候要把自己负责的地面洗刷干净。我的分担区在走廊,教室门口出去后数第二排大地砖。某次大清扫,我结束的时候收拾好东西离开了一下,忘了是去办公室还是去卫生间了,等我回教室的时候迎接我的是地上一盆满满的脏水,和怒气冲冲的班主任还有我妈(我妈那时候是教导处主任)。班主任披头盖脸一顿臭骂,大概意思就是我清扫完了人没了把自己的脏水放在别人分担区,我一个小孩还是班长为什么这么品质低下。我说不是我的,我都收拾好了才走的(盆是开学大家每人交一个,平时都在一起,清扫的时候随便拿一个。因为基本都是住在学校周围的所以大家交的盆都很像)。
然后班主任就一顿说怎么不是你balabala,还跟我妈说你怎么教育孩子之类的。我们家最基本的教育就是人品必须要诚实敦厚,这可还了得,当时我妈就拖着我上楼揍了我一顿。后来高中的时候讲起这件事,我觉得老师脑子是不是有问题;我妈觉得当时一是她太冲动了,二是老师的处置方式也有问题,这再怎么着也是班级的事情,就算是我做错了,也没必要在处罚我之前把她找来煽风点火的。我后来的后来再一想,也许是我平时不经意伤害了谁,或者有人看我不顺眼,众所周知,教师子女一向很拉仇恨,故意使坏的。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小小孩子哪懂管理的学问,做班长狐假虎威,怎么可能不招人嫌呢。但是我后来恨的都是那个短暂教了我一年的班主任,在很多小学里班主任的好脾气都是被磨光了的,而且教育小孩不可能都是和风细雨,也只能够是因为这个,很多小学生都是在老师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被摧残了心理。
二
三年级的时候我妈出国学习一年,我转到了家门口的小学。我们小区属于学区房,买房的家里条件都不差,就算家长没文化也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当时附小刚成立,每个年级就一个班,人口简单环境和睦。我很高兴终于摆脱了以前那个鬼地方,准备开始新生活,刚到就参加班委竞选,发言之后我一个萌新全票通过成了班长,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真nb。我还遇到了我的幼儿园同学,加上一众认识我妈妈的老师做后盾,算是成功打入新环境,顿时上天入地宛如离了五指山的孙猴子。
那个时候很兴偷菜和抢车位,但是我家一向管得严不让我上网玩,我每天听他们兴奋地聊着聊那完全插不上话。虽然有点失落不过也还好,新同学比以前的同学不知道有趣多少了,学校里也没那么多破事,我很喜欢这个学校。平时体育课我们都霸着单双杠玩花样,有一次我们下课准备回去的时候,我听到后面传来一声嗤笑“哈哈,萝卜腿”,声音来自我的幼儿园同学。我当时没觉得是在嘲笑我,后来我发现她和一些死党表面和我玩得很好,实际上在暗地里嘲笑我,拿我取乐,虽然我直到现在都不晓得她们都聊些啥,但是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感受到被你以为的好朋友在背后捅刀是啥感觉。
三
四年级的时候我妈妈回国,我百般哭闹最后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学校,并且还不是原来的班级。我那一年很消沉,现在想来都不堪回首,就是一种得救之后又进入深渊的绝望,不学无术,不上正课就去舞蹈队、学校大队部里瞎混,总之只要不在班级里去哪都行,听写不写作业不交,和老师顶嘴。我同桌是一个又白又秀气的男孩子,家里好像是开文具店的,我那时候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小霸王脾气,看到他好看的钢笔就借来用然后占为己有,还让他给我带好看的本子,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后来可能是他家长觉得不对,估计是爸妈教他拒绝我,我一直觉得软弱好欺的男孩子鼓起勇气在我索要钢笔的时候拒绝了我。我忘了我那个时候是什么感受了。
班里有一个很好看声音好听唱歌也好的女孩,我们那个时候是很好的朋友,后来高中的时候我们又分到了一个班。直到文理再次分班以后我才恍惚想起来,四年级的时候我们仿佛是吵过一次架的,那后来就如同陌路了。高二以后我们又因为各种原因走得远了,甚至圈子都没有什么重合得地方。我讨厌过这个女孩子但是也很喜欢她。现在我已经记不起四年级为什么要吵架,高中又如何走得更远了,但是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满怀喜悦地喊着“阿丁阿丁”的样子。
四
妈妈工作调动去教育局,我又一哭二闹地如愿回到家门口的学校,回到我爱的班级里。总的来说生活虽然不如三年级无拘无束,但是还是每天心情舒畅高高兴兴的。四年级那一年对我还是有影响的,一些不好的性格还一时没有消失,有次和同桌闹的时候我笔尖扎到了他眼皮(or眼角,忘了,总之是个很危险的地方),惊动了双方家长,我作为一个犯了错从不认错的大倔牛第一次说了对不起,当时五年级,同桌非常真诚地看着我说了句没关系。这件事或许谷东阳已经忘了但是我一直记得,并且从那个时候起我一万个佩服他的包容心。
初中同桌有次看到了我学生交通卡上一年级拍的照片,说你要是现在长这样我肯定追你(窦子裕就是你个臭小子)。四年级以前,我在老师眼里长得好看、白白净净、乖乖巧巧、品学兼优;四年级开始,我长得越来越凶,毫不客气地说就像监狱里的犯人一样,皮肤发黄眼神冷漠充满戾气。
初中高中大学,留在通讯录里的小学同学已经寥寥无几,以前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有的忘了,有的会在某个瞬间跳出来。我原谅一切在附小对我怀有恶意的老师同学,这个学校挽救了我。我也对所有我伤害过的同学道歉,以前很多时候我的性格行为是很过分的。
毕业的时候同学簿里大家约定:保持联络,十年后再见!十年真的很快。
烂尾,写到最后不知道怎么结束,但是又想保持联络这句话留着。再次感谢附小,感谢遇见附小的你们。
观看《少年的你》有感范文五
Ⅰ
“你小时候为什么欺负别人?
我没有欺负过别人。
那别人为什么欺负你?“
电影里的故事主题是个青春疼痛爱情,是爱情改变了人生轨迹,是初恋都要经历波折,是拙劣的谎言欺骗法律,不过我印象最深的是上面那句对白。
似乎从人生脉络上看,所有人的初生,最先掌握的是暴力。暴力也是一种道理,是从始到终,可以贯穿一生的道理。而暴力的获知来源颇为广泛,从孩童间争抢的玩具,从父母教育时把屁股打红的竹竿,是烧烤摊位一言不合砸碎的玻璃瓶渣,是电影电视剧里乱溅的血液。
比比皆是,层出不穷,暴力是各种事态中最容易被人察觉的表象。
暴力就是一句,干就完了。
或许每个人从开始与另一个人有交流开始,暴力这个道理就在被唤醒,唤醒的早晚直接取决于个体体格的发育程度。而在发育到较身边人更高一点,即便只有一丝一毫的程度时,暴力的表象就成了倾轧与压迫。
这个表象可以给幼龄的儿童带来玩具,给青春期的少年带来虚荣,于是就有了欺凌。
在我小的时候,瘦瘦小小,是排队的最前排,是上厕所的最后一个。所以我没有足够的暴力资源。所以到了现在,三十岁的我有时候都会想,要是我很健壮,我就可以如何如何。
这个想法的形成,更多是滥觞于童年经历。即便那些经历还没法称之为阴影,但仍然清晰可见。
Ⅱ
“我想走出去”
在长大的过程中,人们都在学习。去看书,去听讲,从而去学更多的道理,去掌握更多的智力资源。这些智力资源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变成了社会规则的受益者,资源的多少就可以变现成受益的高低。
人们接收着更多的不同的道理,渐渐代替了暴力的效用。所以那些吃过读书少吃过亏的长辈总要叮嘱孩子们好好读书,这些听着长辈们的话长大的孩子们回头看过走过的路,又会继续叮嘱下一代。
周而复始的轮回脉络,似乎在浩瀚的道理中间,无限循环。
于是,书看的越来越多,眼镜的镜片越来越厚,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似乎拥有庞杂可能的未来,自己手里也多了个能照出道路的手电,光不亮,但是往前能走。
所以这是高考最大的意义,是当今所有孩子的另一个起点。
Ⅲ
“但是我要耗下去”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暴力。
老师有时会把这些事情当做同学间的恶作剧,课堂上点名批评,或者找来家长。
有用吗?
父母有时会问,是不是你先做错了什么,不然为什么人家总是欺负你?
凭什么?
青春期成长的疼痛,多数植根于孩子们的期望被辜负。
不被理解的孩子们,又常常会听到老师家长对别人夸奖自己的时候笑眯眯的说一句:
这个孩子从来不给我惹事。
是谁该幸甚至哉?
所以被欺负的孩子就在等,在耗。等过这个星期,等过这个月,等过这个学期,等到这个学年结束后的分班。电影选在了高考这个时间点,这同样是人生最大的矛盾点,似乎熬过去就海阔天空。
耗着耗着,等着等着,盼的那天还没来,却怀着对这个世界的怀疑,有了后天抑郁症。
Ⅳ
“她还是个孩子”
当有受到欺负的孩子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都变成个例典型。
那文过饰非的时候,没站出来的孩子还有多可怜?
暴虐霸凌事件的肇事者年纪不够,不负刑责,不上刑罚。即便有矫正有教育,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手段,但是事情发生了以后再做疏导,覆水难收。这不是亡羊补牢的问题,这是些根深蒂固的创伤,校园霸凌如此,性侵幼女如此。
事情发生了以后,有人来表达哀伤与同情,来告诉受害者他们会严惩。
但这个世界真的没有感同身受。
或许以我的身份来说这些事情很不恰当,我应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告诉大家有好的办法去处理这些问题。
但我一路走过来,我还没有见到。是我知道的道理还不够多。
换个角度看,任何人都没办法对尚未发生的事情进行控制,没有人有时光机和任意门,去及时制止那些不美好。可是,这也是一种无奈和妥协。
肯定有美好,所以我们也就只能选择相信。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放之四海而皆准。
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被我们安心的带到这个世界来,不被过度保护,
可以没有抑郁,可以放眼童年,放肆大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