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少年的你》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精选_看少年的你有感

时间: 庄宇21208 分享

  《少年的你》是《七月与安生》原班团队回归再升级之作,包括导演曾国祥、监制许月珍、编剧林咏琛、李媛、许伊萌,摄影指导余静萍、造型指导吴里璐、声音指导黄铮等,主创们经过了前作的磨合,再次合作不改初心,力图还原最真实的青春本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少年的你》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精选_看少年的你有感

  2019《少年的你》观后感

  现在家旁边就是一个电影院,看电影非常方便。中午吃完饭,十二点五十买了电影票,下午一点便已经坐在大屏幕前。来看这部片,一是奔着易烊千玺,二是奔着它涉及刑事,三是因为之前看到郭敬明与别人因为《悲伤逆流成河》的意义争吵,想看看四字弟弟如何演绎校园暴力。看完这部片后觉得挺值,比起几年前的国产片进步的不是一星半点。

  先是评论下易烊千玺,四字弟弟目前是我在TFBoys里最喜欢的,他有一种含蓄感,脸部比较平稳,表情比较控制。这从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表演也可以看出,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缺乏表现力,属于面瘫。

  其次,再评论下这部电影的刑事部分,这是一部有法律研究的电影,必须要为导演点赞。对比的对象是之前看过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还有很久以前看过的模拟庭审《十二公民》。点名批评风雨云法律研究不足,里边公安执法存在严重的程序瑕疵(比如,一个人行动);十二公民是模拟法庭,基本完全脱离司法实际。《少年的你》在看到陈念推魏莱下楼梯时,我脑中立马闪现了“故意伤害致死”,有同学也说朋友在看到该情节时立马查法条看要判多少年(10年以上)。虽然没有自首情节,但是综合考虑前因后果及社会危害性,电影最后判了四年,也算是基本符合一个法律人士朴素的价值观了。里边的公安执法、审讯、程序等基本符合本法律人的认知,关于高考程序的具体细节展示,也让人感觉导演是做了很多功课的。不像《中国机长》般地缺乏细节,感觉就看张涵予一直坐着了。我觉得社会电影请法律顾问还是很重要的,比如武打电影还得请武术指导呢不是。

  再说说关于校霸这个题材。记得曾经我上中学躲被窝里看《悲伤逆流成河》时曾经哭成狗,但是后来从谷阿莫的剪辑中看到女孩在海边指着围观的大家咒骂的画面时,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假了,这一幕现实发生的可能性为零啊。看这部片的时候,倒觉得很真切:女校霸真真与魏莱非常像,看着其实也就是个精明霸道、有点头脑的少女版华妃罢了。放学后的围堵比较真实,学生们为了高考而麻木不仁的样子也符合实际,除了陈念的世界校园的其他一切都很阳光美好,非常真实。遇到问题困难,陈念心里觉得父母、警方没用,还是有个混混朋友管用,真实得不能再真实。唯一不太真实的地方是,2011年手机似乎还没有那么薄、没有那么智能,当时我用的nokia5230厚的像块板砖(朋友们你们那时都用薄薄手机了吗)。

  多说一点关于校霸的事情,正像片中所说的:除了问题找学校,学校找老师,老师找家长,家长外出打工了。其实,我们为什么需要关注校霸,关注那些黑暗中的、不喜庆、不阳光、没有满满的正能量的事情?我想,我们都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而那些从小被迫与家长分离、缺乏关爱和正确教育的孩子,或像小北一样被抛弃的孩子,其实也是这个高速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社会代价。当美国人在享受着廉价商品、工业制品时,中国人的孩子却失去了应有的父母照料,令人痛心。

  再来抖抖书袋:从这部《少年的你》中看出了点《大象席地而坐》的味道,导演说没看过《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不过我想导演是看过《大象席地而坐》的,同样是绝望、无出路的小城,只因这所复读高中的教学质量而使人们看到了一丝丝希望。陈念的妈虽然蠢,但却比《大象》里黄玲的妈要干净天真难以讨厌些。而且,这部《少年的你》甚至还有点《狗十三》的味道,想要探讨长大、成人社会的虚伪与无可奈何。“长大就像跳水,闭上眼睛什么都别想,往河里跳,河里有石头、有沙子、有蚌壳,但我们都是这么长大的。”

  这是一部不错的、充满细节的、比较深刻而且不太绝望的电影。导演人真好,让陈念承担了自己的罪责而能够阳光地活着,也让陈念和小北最终在一起走在了阳光下。否则即便陈念到了北京,也容易在噩梦中崩溃吧——毕竟,活着、心安之处才是归途。

  2011年是陈念与小北的流年,两个本来毫无交集的人,却因这样一桩事情改变了各自的命运,昨天的他们不知他们的现在,现在的他们也不知他们的未来。虽然在导演的安排下,陈念与小北最终归于一处,但现实中,更多的人如同这首四字弟弟所唱的《昨天的你的现在的未来》一样,匆匆而过,只停留在记忆之中,而他们的昨天、现在和未来,也在洪流中无声无息地耗散去了。

  2019《少年的你》观看有感

 

 看了《少年的你》的首映,无比震撼,无论是从演员的表现还是剧情走向,都是我心中理想的甚至超越了理想的样子。首先从影片内容来看,是反映校园暴力的,虽说现在社会重视校园暴力,希望给少年们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可是黑暗总是悄无声息,并且每个少年光明的背后都会有阴影。就像影片中表达的:谁都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谁又都是校园暴力的施害者。 陈念对胡小蝶的求助的不理睬、魏莱对原生家庭的恐惧、魏莱对陈念和胡小蝶的侵害、学校对弱势学生的调侃疏远、还有学校对施暴者的宽容,所有人都有错,都活在阴沟里,都希望有人可以拯救自己,当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失去了希望,就只有自己站出来,拯救自己。

  当陈念面对女警官的质问的时候她反问:“如果世界是这样子,你还敢把孩子生下来吗?”我想这场悲剧的发生,并非哪一个人的罪,那些身在光明的人,鄙视黑暗,所以一味地将黑暗往外赶。

  陈念与小北就像两个在阴沟里互相取暖的人,我喜欢这样惺惺相惜的两个人,不是烈火遇干柴的爱情,只是在黑暗中互相搀扶想要逃出这黑暗世界的两只想要自己发光的萤火虫。我喜欢这样的情感,有着相似生活苦难的两个人互相扶持、互相给予希望、互相相信。我一直深深记得郑易与女警官的对话,女警官说:“你觉得会有这样的人会为了对方坐几十年牢吗?”郑易说:“你和我不会,可他们是少年。”这样一段对话震撼了我,对,这就是少年,这才是青春,这才是无数成年人追忆的,那个无畏将来,不惧过8的青春。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一道疤,我希望你总会遇到那个愿意为你舔舐伤口的人,彼此信任,彼此珍惜,一同逃出这荒.唐的世界。

  2019《少年的你》观看心得

  两个完全不同人生轨迹和目标的人,两个在不同极端的人,最后却成为彼此珍惜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审讯室装不认识那段,我觉得是最感动的部分,最直击内心深处的是那股双方骨子里毫无疑问相信,和对对方坚定不移的爱。我相信没有人能分开他们的,他们是深深的印在了对方的灵魂里的灵魂伴侣,他们有着共生关系当告诉陈念小北骗她的,他成年了时,陈念终于还是崩溃了。因为害怕他会永远的离开,甚至消失在自己的生活中,那是她黑夜里唯一的光啊,内心充满了恐惧,无助,和挣扎。还好最后有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少年的你》是我这么久以来看过的最细腻又震撼的电影。

  让我们知道原来这个世界是真的有人,生活在阴沟却依然在仰望星空。

  易烊千玺很棒,从《长安十二时辰》到《少年的你》,让我们看到了见证了做为演员的易烊千玺在努力成长,也让很多人看到了他是认真的在做一个演员。而不单单只是偶像。他是青少年的榜样、楷模,一个正能量的少年!

  年纪轻轻便有着异于大多数同年人的成熟内敛,心思细腻。他什么都懂,可他却从未抱怨。《少年的你》监制许月珍女士说“他还是小孩的时候受过困难,他好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去攻击他,所以我觉得他也是懂了那种孤独之后,眼睛里才会有那种感情的,有思想,有东西的。我觉得他是一个受过苦的小孩,但他没有把那个苦加给别人,他能去理解其他人,去感受其他人,他懂的别人的痛苦,我觉得那个是他最可贵的地方!起码近年吧,他是我见过,最美好的一个少年。”我这些年看着他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从开始的不被人看好小孩,到如今被那么多人认可,成为几千万粉丝的骄傲,看着他从孩子,到少年,再到如今的青少年!看着他脸上的笑一点点少了。易烊千玺,你做的已经够好了!你的坚持、努力没有白费,你做到了,我们也都看到了,我为自己能认识你,成为你的粉丝而骄傲!勇敢的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记住你有纸鸟撑腰。希望你有一天能得到你想要的自由!易烊千玺,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你保护世界,我们来保护你。

  2019《少年的你》观看体会

  昨天看了《少年的你》,继去年看过《小偷家族》,前几年看过《告白》之后,又一次被打了一记闷拳。这部电影最后结局有点生硬,现实生活中被霸凌的人恐怕也没陈念那么好的运气。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剧透,各位可以放心。今天只是想谈一谈关于“霸凌”这个话题。

  这个词应该是最近几年才在国内被提起吧,记得我读书那会儿,好像还没有这个词。回头想过,从小学开始,好像确实每个阶段的班级都有被霸凌的同学。记得小学时有个女同学反应比较慢,但因为青春期发育得早,人又长得比较高大,那时候成为了被霸凌的对象。几个调皮的学生给她起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外号。印象最深的是那时有一本笔记本在班级里流转,班级的刺头们在里面写以她为主人公的各种恶意编造的故事。

  后来因为那个女同学的父母知道了她被霸凌的事情,转了学。没人知道她去了哪儿,也没人在意。二十年过去,我能记起来的也只是当时有这么个人。我是那场事故的旁观者,什么都没做,也一直不以为然,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悔的。只是有点迟了。

  什么是霸凌?从我的角度理解,本质上就是因为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被人带有色眼镜看待、对待。身在职场,其实我们也会遇到很多与霸凌有关的时刻。比如“学历背景”、“已婚未孕”、“身高样貌”这些关键字,让很多人从面试一开始就没了机会。这会不会也算是一种职场霸凌呢?

  前段时间我的项目因为人手不足,跟HR要了几个实习生headcount。我电话面试了一个男孩,接起电话时他就很紧张,但看得出很看重这次机会。聊天下来,应该是个认真又可靠的人。匆匆聊完,我便跟HR讲了尽快发offer吧。后来这个男生顺利入职,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工作态度认真端正,与同事相处融洽,处理问题进退有度。实习期满,我认真地把他推荐到了合伙人那边,希望给他发个return offer。

  这之后有次私下聊天,他告诉我从没想过自己能接到我们公司的面试电话,原因是他的学校背景不够好,之前尝试过的所有同级别公司都失败了,基本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我很惊讶,他能力这么好,怎么可能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他说在大四之前的暑假参加了一个面试培训班,当时培训班的老师直截了当的说,他的学校不在咨询公司的target school里面,面试是不用想了,肯定通不过的,尽量选一个内资所实习吧。

  我很惊讶现在竟然还有这种机构,这么轻易地就给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休止符。和一个同事把这个当新鲜事闲聊,她却不以为然,觉得选院校背景好的没错。

  如果不是这次聊天,我不知道原来真的有同事会因为学校背景判断面试者去留的。之前面试也没有HR跟我提过,说哪些学校的学生不能发offer,我从来也没有因为一个学生的毕业学校去质疑过。如果不是后来与同事闲聊,我还不知道原来真的有人会戴着有色眼睛去面试。

  可我们组织面试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找出能力强的人吗?如果只是为了找一个学校背景好的人,为什么不直接系统筛选就算了?

  因为自己读书是在香港,环境比较闭塞,其实我分不太清国内或国外很多学校的等级。我当然知道北清交复是好学校、Harvard是好学校,对于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我确实会高看一眼。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讲,世界上学校这么多,我真的很好奇大家是怎么区分到底哪所学校该是所谓的TARGET SCHOOL?就比如洛杉矶大学有14所分校,我可能连名字都没办法叫全,难道面试者从我没听说过的学校毕业,就一定是能力不行吗?

  因为学历背景去质疑一个人的能力,未免太草率了。我为他们感到遗憾。明明通过了笔试、简历等等一系列硬性条件筛选的过程,最终却因为面试官的有色眼镜失去了机会。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现在或未来成为一个面试官,麻烦给所有坐到你面前的面试者同等的机会吧。人生已经很艰难了,不要因为过去堵上别人所有上升的通道。

  2019《少年的你》观看感想

  电影《少年的你》于10月25日突然上映,深度揭示了一个现在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校园霸凌现象!

  看了一些观后感,都表现出了对这一现象的无奈,好像是无解的。但我认为,要最终解决校园霸凌,唯一的办法是:家庭教育,让家长学习!

  让家长学习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诚然,每个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可你们所给予的爱是孩子所需要的吗?你们所给予的爱有多少是从自己角度出发的呢?或者是说是为了自己的某个利益呢?

  比如,影片中主人公陈念的妈妈,在她的心目中也很爱自己的女儿,而她的爱是什么?就是在不忙的时候给女儿打个电话,关心下女儿的生活和学习成绩,然后在自己有限的收入中给女儿省出生活费!对她而言,她也是一个好妈妈,而在女儿被欺凌后,强忍着泪水接她电话的时候,她不知道;当女儿在无奈之下,把一个小混混当作自己的“星空”时,她不知道;女儿在学校的一切她都一无所知。她可能一直认为,女儿在学校好好学习!

  再说影片中的欺凌者魏莱,虽然家庭富裕,自己成绩也好,也很受学生欢迎,但她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欺凌者呢?我们看她的父母对她的爱又是什么?因为家庭富裕,所以,对女儿要求极高,只需成功,不需失败!爸爸甚至因为她的复读而一年都不跟她讲话!也许,爸爸认为这是对女儿最好的爱,激励她成才。而女儿感受到的是什么呢?压抑,不被接受,所以,她在家中,实际上也是一个被欺凌者,所以到了学校,她便成了欺凌者,在欺凌他人的快感中消弭家中高压、缺爱的不安全感。

  这是欺凌者的一个普遍特征。有研究数据指出,50%的施暴者来自有虐待行为的家庭。他们本身来自于一个充斥着冷漠、欺凌甚至暴力的家庭,从小就缺失了亲情建构的安全感,这让他们焦虑、恐慌,同时也可能对他人冷漠、敌视。

  再说另一个主人公小北,13岁时父母离异,妈妈为了自己嫁人竟然残忍地抛弃小北,从此杳无音讯。于是,小北对生活失去信心,成了一个小混混,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无人关怀,当陈念问他的伤口疼不疼时,瞬间被感动,把陈念当作自己仰望的“星空”,最后,与陈念攻守同盟,宁愿为陈念坐监狱。

  还有小渺的家长也是对希望小渺能够改正错误,恨铁不成钢,竟然在众多学生面前殴打、羞辱自己的孩子!你说,这何尝不是一种爱,但这样的爱,孩子能感受到吗?感受到的是爱吗?会像家长希望的那样去做吗?

  父母始终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一生的教室。父母应该是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如何去尊重对待他人、如何去选择面对自己人生的导师。​

  父母不仅仅是关注孩子的成绩,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更关键的是关注他的心理成长,关注她的生活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只有在家庭里获得足够的爱,孩子才更加自信面对自己的生活,面对自己的朋友圈!

  所以,段泽远的导师————黄导说过,孩子一切不好的行为都是对爱的呼唤!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无论是施暴者,被欺凌者,都是没有得到家庭父母的爱,都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心理上都有缺失!要么通过欺凌寻找自己的安全感,要么寻找自己的相互依靠。

  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等一系列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与学校对孩子个性有最直接影响。所以,段泽远坚定地认为,只有父母学习如何给予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如何给予孩子正确的爱?而不是满足自己意愿的爱,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追求美好,向往美好,健康成长?校园暴力才能消失在无形中。其实,这也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基础,是社会安定的基石!

17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