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感
观《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感
中国诗词大会,这样一个平台,如果能在我们自己的学校开展,那么,中国的古诗词就真的零距离与孩子们碰面了,一定会深受孩子们喜欢!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观《中国诗词大会》有感范文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寒假期间,我看了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对节目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深深感到震撼。
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经典诗文,比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古诗文的美妙,更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会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给禾苗除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们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
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自2017年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诗词大会》以来,我家的电视频道始终就定格在央视一套上,看着一位又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选手,听着“读书破万卷”的嘉宾点评,看着演播室内绚丽的水舞台,让人在波光粼粼中感受着诗意人生, 真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配乐也是美到醉人,在各种宁静悠远的古风音乐中,评委老师为现场的观众们解读着诗词背后的故事,打开了观众和选手的知识寻访之门,真是身心都被滋润了。特别是最后一场决赛,“00后小美女”武亦姝凭借不俗的实力和沉着稳定的心态,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让人真是“大饱眼福”。这时,我才感受到,原来中国诗词竟是那么美、那么有趣。
说它美,是因为从《诗经》开始,到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它唤醒了深埋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将人不知不觉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埋没在当下骄躁忙碌的生存环境中的那丝优雅和浪漫。
说它有趣,是因为这些诗人的名字和诗词都耳熟能详,动人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正如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的那样,“诗词是一种情怀,现在生活节奏变快,很多东西被我们忽略或遗忘,但古诗词一直浸在我们的血脉里。”
在《中国诗词大会》比赛中,最令人感动的是第一期出场的独臂女孩张超凡,被上天遗忘了左臂,却在人生磨砺中拥有了强大的内心;用诗词磨练意志的抗癌农民白茹云,身患绝症和家境贫苦并没有让她放弃自我,而是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在用诗词慰藉着心灵的伤;修自行车的大爷王海军,把对诗词的热爱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修自行车与作诗虽看似南辕北辙,却共同充实着他生命的每一天;从事高压电作业的小伙子毕凯也让人眼前一亮,理工科出身的他,仍然在每天繁重的工作之余抄读最爱的古诗文……
“爱国、爱家、爱生活”是古诗词的重要题材,这些共通的个人情感和对人性的思考,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原来,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学知识,更是传承品德与精神。这也许便是古诗词的重要所在。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古今诗词更是独具魅力的瑰宝!我热爱诗词,每逢空闲时间,我都会捧着一本诗词书高声吟诵: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味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在我看来,唐诗是时而汹涌浩荡、时而波光粼粼的大海;宋词则是水平如镜、玲珑如玉的桂林山水。
寒假,我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出《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是家喻户晓的董卿阿姨。这个节目从全国各地选出了100位诗词爱好者组成百人团进行答题,每次有4名选手进行个人追逐赛,胜出的一人将与百人团中脱颖而出的选手进行“飞花令”比拼,最后进行擂主争霸赛。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流程,却让人激动不已。在这里,每个人都沉浸在诗词的海洋中,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我最喜欢的是本季的冠军武亦姝,才16岁的她从容不迫。在决赛中,她是4个选手中唯一一个答满九道题的,她掌握的诗词量达到了两千首。在“飞花令”的比拼中,她说出的诗句、反应的速度令人赞叹!最后一轮的擂主争霸赛中,对手的失误与自己的实力,使她夺得了冠军之席。我相信,没有人不佩服武亦姝身上所具备的品质,没有人不为她喝彩!
董卿阿姨在节目的最后说:“人生自有诗意!如果你也热爱诗词,如果你也愿意和我们分享诗词的美好,请加入诗词狂欢当中吧!”这让人更加振奋,更加懂得诗词的美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看了这个节目,我对诗词更加热爱了!你不妨也去看一看这个节目,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的!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很多人向我推荐《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让我去参加。我好奇的看了看,受益很多,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董卿真漂亮,让我口水流了一键盘。咳咳,开玩笑,其实我并不适合参加这种活动,因为我基础很不扎实,虽然看了很多诗,但能背下来的还真不多。
这时会有人冷笑着说,你基础不扎实写什么诗。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基础越扎实,越写不好诗,前人的东西再好,也终究是前人的,若用那些来打造世界观,固然可以是坚实的城堡,也同样是难破的牢笼。前人的东西是瑰宝,我们不能否定,但也不能去迷圌信,还是要本着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理念去发展。
再说诗词大会,从大局来讲,我是很提倡这种节目的,因为面对满街美国大片、美式餐厅、半中半英的广告语等外国文化的侵略,中国文化显得这么的弱不禁风。中国五十六个民圌族统一,靠的不是血缘,而是文化,古文中也常用“书同文车同轨”来表示国家的统一。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圌宁那》中的那些俄国贵圌族,经常以会说法国话为荣,书中的那种讽刺让我感同身受,尤其是每年看到街上那些连英语四六级都过不了的年轻人拿着苹果过圣诞节时。文化的动摇就是国之根本的动摇,振兴中国文化确实迫在眉睫,习圌总圌书圌记说的文化自信也确实是下一步治国的重中之重。
再说诗词大会本身,很多内行的诗友对它不屑一顾,说他们只会背不会写,就算有几个什么什么教授什么什么高材生原创几首,也真的是不入流的。没错,确实很不入流,但再不入流也是中国的文化,我们应该去鼓励和支持,而且大众还是很接受他们的,可见他们对宣扬中国文化是有一定贡献的。
其实诗词大会不是诗人的天堂,是学者的天堂。什么是学者,我的理解是,他们与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书生有些相似,但主要继承的是为往圣继绝学这块,负责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其实我以前是非常讨厌学者的,因为他们总是歪解艺术,喜欢给诗词强加些自己理解的内容,他们还信奉传承,不接受新事物,不管你的思想好坏,只要与他们的文化有冲突,他们就会把你一棍子打死,这就是很多优秀的文化无法进入主流,渐渐被埋没的原因。
不过如今我不是很讨厌他们了,并不是因为他们认可了我的作品,而且,他们也没有认可。而是我学会了辩证的看问题,有他们的存在,扼杀了一部分文化,但大部分文化,还是靠他们才能发扬光大的,没有他们的注释,我是看不懂古文的,没有他们的抄录,我是不知道有唐诗这个东西的,没了他们,我甚至可能都不会识字。是他们这群孜孜不倦学者,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建立了中国的文化生态,一两个诗人、一两个被歪解的作品,一两个被扼杀的文化,怎么可能与他们的功绩相比。所以,我代表我自己,给与他们崇高的敬意。当然,能认可我的诗词就更好了。
我的诗词不被主流理解,其实还是因为我的理念,相信我,写了这么多年,总会有些自己的感悟。首先,我认为写诗是种影响人情绪的技能,不是种知识,生物学比文学更能很好的解释它。其次,我认为诗词不该有实质的内容,比如为这个事件写首诗啦,为那个人歌功颂德啦什么的都是不应该的,诗词只应该如同音乐一样,直接的描写感情,用简单的辞藻去拼凑一些朦胧的框架,具体的事物让读者去脑补,就像写乡愁,不必去写你家乡在哪儿,让每个人都觉得写的是自己的家乡就好,这种代入感是最强的。最后,诗词没有格式,平仄格律都是扯淡,你只要写的有感觉,让人一读就泫然泪下,那这就是好诗。
其实我的诗还是有很多人认同的,百度贴吧和新浪微博,都有不少人认得我(写到这儿突然老脸一红),有的人甚至读我的诗读了好几年,我真的很感动,这是我写下去的动力。这篇文章我没有打草稿,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所以发现以自己为结尾有点小了,那就强凑一个吧。
我写了六年诗了,没什么名气,看我诗的人也不多,属于小众当中的小众,不过我还是会继续努力的,因为我并不寂寞。贴吧、微博还有其他我走过的平台,有太多人为了诗词这项文化而努力了,有的人创办了诗社,有的人到处去杂志投稿、有的人自己印书去推广,他们大多都是年轻人,这是文化复苏的前兆,置身在这么一个伟大的浪潮中,我热血沸腾。不管以后自己的诗词成功与否,我都以参与过为荣,决不后悔。我要对李白杜甫说,你们很厉害,但,这是我们的时代。
观《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感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寒假期间,我带着孩子看了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对节目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深深感到震撼。
儿子今年上二年级了,平时,我总会带着他读些经典诗文,比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能让孩子领略到经典古诗文的美妙,更教会了孩子很多做人的道理。赛场上出现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出现的频率很高,画面呈现文字时,选手快速抢到答案,我家孩子迫不及待地拿起手中的笔写诗句。参与到其中,还不住地赞叹:真是高手,画面刚出现一半,就猜出诗句了,他们积累的诗句,最少上千首。孩子一个劲地羡慕。我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可以这样优秀,但是必须每天坚持诵读唐诗宋词,把朗诵作为一种爱好,只有这样才能出彩。孩子一边看,一边鼓掌,还认真听两位教授的经典点评。
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中国的古诗词,不仅体会了诗的意境美,而且还蕴含了做人的道理。古诗虽然只是短暂的四句话:“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现在,我们的生活都富裕了,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如果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那样,每天都是在享受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