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攀登者》观后感5篇_精彩电影影评

时间: 家锐21251 分享

  《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 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攀登者》观后感一

  电影其实很不错,只是演员阵容太过强大了,上映前大家对这部片子的期待值过高,导致现在有部分人认为导演毁了这部片子。诚然,这个故事或许还可以讲得更好,但是对我来讲,我已经挺满意了。

  我为什么说满意?

  在整个观影体验中,影片中那种为国攀登的使命感、责任感压的我心头沉甸甸的,好几次激动得眼含热泪,心中对老一辈为国奉献生命的前辈无限感激。在那样的年代里,一穷二白的中国做出了很多伟大的成就,不只是登顶珠穆朗玛峰这一件事,还有很多奇迹发生。。。。。。这些都是老一辈中国人用生命换来的,我很感激《攀登者》团队为现在我们这样一群00后、90后展现出这样一种为国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家国,家国,中国传统文化总是把这两个字放到一起。然而当影片中,方五洲因为登顶梦想没有实现而没有成家时,许多人大骂感情戏太多。感情戏真的多吗?或许很多,但是方五洲和徐璎这一段感情戏一点都不生硬,反而很合理。没有这段感情线贯穿剧本始终,这部影片反而会少了很多人情味,更会降低观众对方五洲的认可。如果没有这段感情戏,观众不会知道方五洲为了登山这个梦想失去了多么珍贵的东西。观众心里只会想:看吧,这个人只是一个被国家主义洗脑的,没有感情的登山机器而已。

  谈谈徐璎这个角色,一登场,从她的言行举止中,毫不掩饰对方五洲的爱意,甚至在当方五洲登顶受人质疑时挺身而出,这样的姑娘太令人怜惜了。那么方五洲为什么没有留下徐璎呢?他不喜欢徐璎吗?显然不是,当他爬上工厂顶部时,他目光炯炯盯着徐璎时,所有观众都知道他要对这个姑娘说什么。

  那句表白终究被一个坏消息打断,国际上不承认中国登顶珠穆朗玛峰。登顶三人组遭到质疑,甚至被国家冷落,方五洲也因此受到巨大打击,那句对徐璎的表白也再没有从他嘴里说出。其实徐璎给了方五洲很多次机会,临走前还特地过来问方五洲,那天在工厂到底要对她说什么。

  然而她终究什么都没有等到,最终带着遗憾出国。这个时候的方五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为什么不接受徐璎?我尝试把自己代入到影片中的方五洲身上,我问自己,如果我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有多么希望获得认可。如果没有人认可你怎么办?你所做的一切还有意义吗?更何况攀登珠穆朗玛不仅仅是个人成就,更是国家领土之争。

  我想如果我是方五洲,我可能会疯,爱情什么的,到那个时候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我的整个人生都已经陷入到自我怀疑、自我纠结的无限矛盾当中了。但是方五洲毕竟是方五洲,他很强大,导演给方五洲塑造成了一个极具个人英雄主义的角色,这一点确实是影片的一大败笔。方五洲的强大之处在于他没有完全放弃再度登山,他把爱情埋在心里深处,并且坚持天天锻炼身体,处心积虑的等待下一次国家征召他登山。

  感情戏发展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在国家登山队集结时,方五洲遇上了归国的徐璎。这个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很微妙,仍然互相喜欢,但是谁也不敢开那个口。两人心照不宣,但是在后面的登山冲顶过程中,一系列事情又让两个感情快速升温。直到最后,方五洲那一吻,突然让我有点心惊肉跳,差点就激动的哭了出来。这就像压抑很久的火山,突然小小爆发了一下,他们的感情在这一刻终于升温了,也让观众心里甜了一下。

  后面的故事不想再写下去了,总之这段感情线的结局并不是皆大欢喜。方五洲终于在登山过程中,失去了徐璎。从这一刻,我很深刻的感受到了,这群为国家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到底失去了什么。说不心痛是假的,我的共情能力真的很强,那一刻我眼里积蓄的泪水终于滑落了,心中涌起的无限敬意,不只是给方五洲,也给徐璎这个坚强又羞涩的姑娘,也给所有的登山队友。

  身处新中国建国70周年的今天,我们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很难去理解当年那些登山队员不选择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定日子,而去选择这样一条艰难险阻。但是再仔细一想,我们今天不也有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的人吗,那些边防官兵、那些冲在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家、技术员、那些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成就的人们,他们不也一样继续着方五洲那一代人的精神,让中国能够稳定发展,并且逐渐走上伟大复兴之路吗?

  所以,中国真的永远不缺方五洲这样的人。

  身为中国人,真的很自豪。

  《攀登者》观后感二

  国庆档三部曲《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在祖国70周年华诞前夕,在如火如荼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中,隆重登上了大银幕。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气势恢宏的阅兵仪式,看到中华之崛起,无不为之动容。祖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未来的憧憬,更是对厚重历史的铭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很高兴有好的电影作品,可以讲述大国崛起背后的故事,这些沉甸甸的历史,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谱写出一曲动人的主旋律,更给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我认为,影片的意义,不应当只局限于制片的格局、演员的演技和特效的水准,尽管这些已为不少影评人诟病,但是如果跳出影片框架,深挖电影真正想要呈现的故事立意,往往能得到更多的精神食粮。以下是我观看《攀登者》的一些感受,希望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献上我对祖国母亲的一份祝福。

  《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中国攀登队3名成员成功从珠穆朗玛峰北侧登顶,却因为没有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受到国际质疑,沉寂15年后,他们重组中国登山队,并带领9人再度登顶,用实力丈量出珠峰新高度,自我证明的故事。影片有两条线,故事主线—挑战珠峰,为国争光;故事侧线—爱情和信仰,从选择到融合。方五洲、曲松林和杰布三人,历经生死,终于成功登顶珠峰,方五洲为救曲松林,丢掉了摄影机,曲松林为了攀登第二阶梯,冻伤脚落下残疾。三个英雄凯旋而归,却在国际的质疑声中,归于沉寂。为救自己而舍弃的影像资料,成为曲松林打不开的心结,横在他和好兄弟,也是救命恩人的方五洲之间。15年后,三兄弟在祖国的号召下再聚首,经过重重困难,打开心结,终于再次丈量珠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而在另一条线里,方五洲与徐樱相爱,但是受到未竟之事的阻碍,没有表露心迹,直到在徐樱的协助下,方五洲二次登顶珠峰,却因为珠峰环境艰险,徐樱体力不支牺牲,两人阴阳相隔,留下无尽遗憾。我认为影片几处情节设定,现在看来可能难以理解,结合史实食用更佳。

  首先,为什么曲松林对救命恩人有恨。1960年的登山行动,比实际想象中的意义还要重大。为什么香港澳门回归,举国欢庆;为什么申奥成功,万人空巷;为什么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决不让步;为什么自古以来,祖国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处于新时代的中国,有足够的自信和实力,有在国际舞台施展手脚的地位和话语权,我们也许忘记,祖国也曾背负着屈辱的历史,也曾弱小过,被剥削被欺负过。而今天中国的崭新姿态,就是凭借着不服输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毅力,从弱小,一步步发展壮大,一次次向世界证明我们的强大。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交界处,尼泊尔人在1953年从珠峰南侧成功登上珠峰,中国却从未登顶,因此遭受到主权领土的质疑。自己的山,自己却没有能力攀登,凭什么说珠穆朗玛峰是属于中国的呢?正因为种.种不利的国际舆论,才有了1960年的登山行动,这次登山行动承载的,是打破国际质疑,捍卫中国主权领土完整的巨大责任。而登山队的队员们,无疑背负着这份浓缩的责任和全国人民的期待。曲松林在片中问方五洲:“如果是你,在自己生命和影像资料中,会选择保护哪一个?”方五洲的答案也是影像资料,这就是说,队员们早已把登顶珠峰,为国争光这件事看得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所以当方五洲为了保护曲松林而丢掉影像资料后,曲松林捡回来的生命变得无比卑微,15年沉寂的生命于他,已变成一种折磨。但是如果影片把祖国高于个人,为祖国牺牲天经地义定为基调,我认为是不妥的。为祖国争光固然可贵,可是祖国是由千千万万个有着爱国心、民族魂的中国人构成的,队友的生命就不可贵吗?身为队长的方五洲,在危险中选择拯救队友的生命,这同样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同样无可厚非。最后兄弟二人冰释前嫌,是因为曲松林作为前线副总指挥时,突然感受到队友的生命,相比登顶,更是令人无法割舍的责任。

  其次,为什么方五洲不向徐樱吐露心声,两人相爱却一直错过。虽然在拯救队友,舍弃影像资料这件事上,方五洲从未后悔过,但是他们历经艰险登顶,却并没有让中国得到国际的认可,他的心里必定是充满苦涩的。更何况影片中,男主总是遭受同胞的误解和侮辱,国外质疑也就罢了,连手足相连的国人也不相信他们登顶,内心的悲愤谁又能解?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古美人配英雄,这个与英雄失之交臂,背负满满心债的男人,只好把儿女情长放在一边了。

  再次,为什么徐樱明明病情严重,还要身处险境,亲力亲为。我认为这种表达略显夸张,却有一定深意(也可能确实是导演没有把故事编好,我强行找出的深意)。高原肺水肿来势凶猛,而徐樱还没有完成她的任务,所以不能倒下。她知道她是方五洲最相信的人,帮助他实现理想抱负也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她也知道错过中央气象局预测的最后窗口期,身为气象组负责人,剩下的坚持和风险必须由她一人扛起。所以她选择在最虚弱的时候拖着病躯,向上攀登,只为更精准地判断珠峰上的气象,随时和冲锋队保持联系。如果说方五洲在漫漫岁月长河中,一直不忘初心,永远是那个坚毅、果敢、威武的硬汉形象,那么徐樱就是那种外柔内刚,并且不断进步成长的高级知识分子形象。他们的爱情,从最开始方五洲在徐樱与祖国交给他的任务之间进行选择,到后面并肩作战,直至最后徐樱不惜牺牲自己助方五洲完成任务,发生了质的转变。这种转变实现了爱情的升华,爱情和爱国看似分裂,熊掌与鱼不可得兼,实则水乳交融,爱情与信仰交织在一起。至于结局为什么是悲剧的,我想大体是因为悲剧把好的东西捏碎了给人看,才能触动人心底最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吧。

  最后,片中一系列完成任务式的过场表演,包括总指挥、黑牡丹出现的意义,都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意是1975年)。但是影片对这些形象的塑造确实存在问题,不仅没有还原人物形象,还混淆视听,抹黑了他们的地位。比如的英勇领导,在片中变成胡乱指挥;黑牡丹本是登顶女性第一人,训练有素,在片中变成给李国梁添乱的傻白甜。

  从总体上讲,《攀登者》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故事,有着非常崇高的主题思想,加之演员表演功底突出,动作戏和特效保持了较高水准,本应是一部上上乘的口碑佳作,只可惜有些主题表现得不够突出,对于不了解历史的观众,甚至会造成一些曲解和误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认识这段历史,并以此励志,向上攀登。就像影片中的那句话“山就在那里”,我相信中国电影一定可以打造出“建国宇宙”,也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佳繁荣富强!

  《攀登者》观后感三

  我一直很期待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不差,但是大家对它的期望特别高,所以有点失误都会成为遗憾。 明明是个震撼人心的电影,前两次攀登和遇险的那些镜头很刺激很精彩。 可惜最后登顶时,留的镜头太少如果队员有登顶在上面留下一点中国人怎么怎么的话语,把大家的那口气抒发出来就好了。

  本来我挺激动的,结果突然方五洲就想着徐樱去了,感觉一口气不上不下得为什么到最后方五洲还是只想着徐樱呢。如果最后只是默默放下化石暗示一下,回忆少点就好了 这种电影有爱情的部分其实可以,但可惜攀登者的爱情部分描写有点多,少一点像琅琊榜,爱情在大义之后那种遗憾的爱情才值得人回味,这里面的爱情着墨太多,导致大义太少。相机和测量义的意义很重大,有好几次人们为了保护这两样东西愿意牺牲自己,但个人觉得描写有点少。特别测量仪描写太少 如果李国梁的爱情就留下为黑牡丹的拍照、黑牡丹心软提前十秒和最后的信就好。徐樱和方五洲的爱情多一点知己和遗憾就更好,现在电影的徐樱的牺牲,没有让我感觉她是为国牺牲,像只是为了成就方五洲任性的后果。如果像琅琊榜中林殊与霓凰郡主那样虽然相爱,但为了大义国家牺牲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就好了。(感觉导演想拍这个感觉的,但拍过了) 这个电影整体是值得看的, 1960年英雄登顶却被怀疑外国不承认,我们国人就也不承认……可笑就因为相机丢了。曲松林本想牺牲自己保护相机,却没有完成遗憾了很久。 但李国梁却为了相机牺牲了自己,很悲伤,但也解开了他的心结

  还有就是曲指挥官,当时让李国梁再来几遍的时候,他本来去了,一个瘸腿的指挥官都能在3分钟内完成比吴京震撼力更强,为啥要删除?

  这一次的登顶我们不但补上了照片还测量了中国的高度 最后的成龙大哥出场,可以表现出胡歌的角色杨光一直没有放弃攀登的愿望,值得尊敬 我最遗憾的就是为啥要删除这句话 “几亿人民就只想着吃饭这点问题,我们这个民族又有什么希望呢?” 这句话是攀登者这部电影的一个基调啊!为啥要删除呢?而且预告片都出来了却删除了…… 我想知道导演怎么想的。方五洲是老师的那个时候,我就希望他能说一些能打脸学生的话,结果他直接就吃瘪了…… 伤心……

  还有一点我不能理解,这里面的女性角色就是恋爱和脱后退的吗?无论是女医生还是黑牡丹还是徐樱都应该是有自己的发光点的。结果这部电影全是要靠男性角色拯救……

  最后的纪录片花絮,让我感觉到敬佩。1975年留下的的梯子, 至今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前人的努力值得敬佩啊,

  也没有想到我看文字都感动得热泪盈眶,看电影却没有那种感觉,哎!

  《攀登者》观后感四

  做好了大哭一场的准备,结果一滴眼泪都没流出来。只要升国旗我就起鸡皮疙瘩,这不能算。

  首先,我个人不是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人,文艺作品中情感的表达需要非常细致才能够打动我,这部电影没有达到这个程度,眼泪只能达到盈眶的程度,就是流不下来。

  其次,比较让我出戏的一个点是,在温度那么低的山上,所有人的整张脸都露在外面,我能理解五官对演员情绪表达的重要作用,但是我替他们冷,零下几十度,脸都得冻木了。

  最让我觉得震撼的一个地方是最开始曲松林为了往上爬在珠峰上把鞋脱掉的那个镜头,为了登顶不顾一切。

  登山的过程是反复出现的,就是一个攀登,刮风,翻滚,再登,再刮,再滚,前半程比较揪心,很紧张,后半程确实有点疲劳了。

  在感情线方面,吴京和章子怡没什么cp感,李国梁和黑牡丹之间的感情铺垫的太短促,以至于在后面黑牡丹和其他人的反应对比太过于强烈让我觉得不至于,杨光和医生之间我觉得有一条暗线!

  《攀登者》观后感五

  之前看过一条评论说 演员很努力 奈何导演不争气 我在犹豫之余 出于对历史的了解和登山英雄的缅怀 依旧去看了 观影之后 发现果然如此我惊讶于这么好的题材 导演竟然可以拍出这样的效果

  故事一开始 故事的叙述还是正常的 老队长牺牲的那个片段可以说是整部电影最感人的地方 队长那句“我们自己的山 我们自己登上去” 着实让我动容 but 越往后 电影的走向越崩坏

  神奇的感情线电影一共有两条感情线 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让人觉得猝不及防 叠加尴尬 导演极力想要通过两对情侣的生离死别来表现登山的悲壮 只可惜事与愿违 观众除了觉得尴尬还是尴尬 此外 在主题为登山 意在歌颂登山英雄为了祖国 为了民族尊严能够奉献一切意志的电影里硬要插入两对情侣的爱情故事 实属考虑不周 实践起来只会力不从心 像导演这样硬挤硬塞 只会导致人物形象的扁平和不丰满 以及镜头分配的混乱 难以引起共鸣 如若一定要加入爱情因素 重点突出方五洲和徐缨一条即可 另外导演为了营造氛围 刻意地安排了过多的煽情镜头 结果就是让人没有办法代入故事中 其实在了解了相关故事的前提下 不需要煽情 也足够震撼人心 导演需要做的就是把故事讲好 讲清楚 令人失望的是 导演并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历史事实没有被还原 这是最失败的地方剪辑部分非常混乱 故事线破碎 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显得很突兀 观影前对登山英雄不畏牺牲精神的动容在看电影时完全没有机会抒发

  再具体说说人物部分胡歌饰演的杨光一角 这个人物出现的作用我认为意在表明攀登意志的传递 除此之外 没有什么别的用处 这点在影片最后的片段得到了体现 缺点依旧是生硬;黑牡丹这个人物是本片最让人生厌的角色 这个形象在电影里的意义不知道是什么;总之 尽管演员很努力 但是因为导演的不靠谱 人物这一方面 真是一言难尽;再举个例子 方五洲这个角色 在第一次成功登顶珠峰后 因没有影像记录 遭受质疑时 内心的愤怒与无奈应该是很值得细说的 而导演只是用寥寥几笔带过 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没有具体的阐述

  与同期上映的其他两部电影相比《攀登者》在上映前是最让我期待的 然而观影感受也是最差的 不论是过程还是回味 都让人十分失望 尤其是配音和口型对不上这点真的很影响观感

  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但如果没有忠于实际忠于历史事件 就别谈什么改编了

  本片还算差强人意的可以说是画面的给人的震撼 不过也就这样了

  或许换个导演 电影的层次会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章:

1.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精选5篇

2.2019《攀登者》电影观后感影评优秀5篇

3.2019《攀登者》电影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精选

4.2019《攀登者》优秀电影观后感5篇范文

5.2019《攀登者》经典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15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