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读后感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

时间: 福萍0 分享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范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写的书,书中有作者对教育的认识,有对教学方法的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一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位平凡的老师在讲授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感悟。这本书讲述的是:美国一位小学教师雷夫静心教育他班里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的人才。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重在教育的过程。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56号教室中他和学生零碎而平常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师身上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教室与教室原来可以如此不同!教室与操场原来有如此大的差别。

一、认识教室里的不良现象。

为何孩子们在教室里没有操场那么活跃,操场上总是热闹非凡,课堂上却总是死气沉沉?雷夫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的很多教室都存在很多不良现象。

(一)教室里被害怕控制着。

雷夫老师说,“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的确,教室里老师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然而学生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老师的盛怒……

(二)教室中的“贿赂”行为

“如果你今天背过了课文,我就奖你一个练习本。”语文老师经常这样说;“这次球跳绳比赛,我们班能够获得冠军,我就给每隔同学奖励。”班主任经常这样说;“如果这次考试,你考到了班级前三名,我就给你买玩具。”家长们也经常这样说。这种以奖励作为“诱饵”来让学生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任务,达到要求的现象,在如今的教室,谁也否认不了它的大量存在。所以,孩子背书不是真正掌握文章的优美词句、体会感情、练习语感,而是为了得到“一个练习本、一次参加活动的机会”。孩子完成作业,考个好成绩不是为了掌握所学的知识,而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物质奖励。

雷夫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教室贿赂行为”!其实,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这种做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对于学生终生的发展毫无益处,因为这种做法否认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的教育思想,这是教育功利化的集中变现。

(三)教室里的讨好之声

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少的心理需求。可是这种心理需求,在教室里往往成为了一种“讨好”!一个孩子在一边卖力地读书,一边用眼瞅着老师。这时老师如果点头微笑,孩子就会读得更卖力;如果老师不予理睬,孩子读书的声音马上就会小下来。这个孩子读书的目的,不是发自自己内心的需求,而是为了得到老师奖赏,他大声的读就是为了取悦老师、讨好老师。其实,在教室里,很多时候也存在着老师“讨好”学生的现象:这次考试大家考得好,我就带你们去春游!老师为了让学生考好成绩,就用“春游”做诱饵,来“讨好”学生。雷夫老师并没有否认教室了里这种“讨好”的作用,无论是谁,在这种“讨好”中都付出了努力!但是,教育不是为了相互讨好,而是要学生内化为自己真实的行为。

二、信任的重要性。

从第一章中我读出了信任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我们往往是在不经意中丢失了与学生之间的那份信任。例如:我们答应学生表现好就带他们去游玩,结果由于种种原因而取消;我们给学生说好了今天中午来学校后就听写、背书,结果自己因突然的原因却没有到。用雷夫的一句话来说“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

这一章里雷夫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教育案例:一个年轻教师班里出现了一位邋遢的孩子,书包整天都是乱糟糟、脏兮兮的。为了让他改掉这个毛病,年轻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这位学生的书包抖搂出来,并拿出相机拍照,扬言要在家长返校日公开,还说出了“谁那里有垃圾,就丢到这位同学的桌子上,反正他那里已经是垃圾桶了。”的话语。其结果是,家长十分的气愤,告到了校长处。最可悲的是当事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自己做的对,说现在这个孩子已经知道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了。雷夫先生却认为“不要把害怕当成教育的捷径”。是呀,大人拿出一些手段和恶语,是会吓着或唬着孩子的,但是这不是教孩子们学好,而是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学生怎样吓唬人,怎样用暴力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够让我们的班级和学校充满着“害怕”,这样的学习和生活怎么会有效率,怎么会快乐,孩子们怎么能够主动的学习和生活呢?另外,害怕也不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信任。

接着可能有教师会问,那学生要是犯错误了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雷夫老师也提出了他的建议:对不当行为的处罚,应该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例如一名学生在做实验时不当操作,教师就告知他离开座位停止实验,看其他同学实验,明天有机会再做。打棒球不按照规则,没有竞技精神的,雷夫老师也会让他们坐冷板凳。而不是,班里一人捣乱,其他所有同学都被株连不允许到操场上打球;没有写数学作业,就惩罚下午不准上美术课或下课不准离开自己的座位。

最经典的一幕就是,雷夫老师对班里一位不交作业的孩子的教育:丽莎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在交作业时找不到了自己的作业,并当着老师的面到处翻自己的书包和资料袋。作为老师我们很清楚这是怎么回事,看到一贯这样的学生我们有时可能就忍耐不住了,会大发雷霆,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变成一位“大恶人”的形象。但是雷夫老师低下身子说他相信她,相信他写了作业只是找不到了,不过有一个大问题需要丽莎注意,那就是乱放东西。然后告知她可以在两位同学中挑选一位,中午帮助她整理资料袋。结果,从此以后丽莎的作业再也没有找不到过。这就是信任和不走捷径的教育。这也是没有害怕和榜样的教育。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正如伊建立在为本书写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要想教室成为学生温暖的家园,我们老师就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要懂得决定教室的尺度就是我们教师自己,要用自己的面貌来改变教室的内容,要用自己的气度来提升教室的容量。我们教室要摈弃害怕,建立信任,老师要“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我们的教师要抛弃“贿赂”,就要让学生明白“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教育是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让教室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教育才会变得真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雷夫老师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我们要时刻牢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努力改变自己,用心经营好自己的教室,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二

作为老师的我们对于雷夫这个人,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雷夫·艾斯奎斯现为美国洛杉矶市霍伯特小学五年级教师。霍伯特小学是全美第二大小学,这所小学高达九成学生的家庭是贫困的,并且他们还多是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然而,雷夫所教的小学生的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这就如他所写的这本书的题目一样,真是一个奇迹。

这本书不是很厚,全书主要讲述了雷夫对教育的理解以及他如何将他的理解实施到具体的教学之中。因此,我读这本书,没有“拜读”的朝圣感,而是像在听一位资深的教育实践者讲他的教育故事。书中没有许多高深教育理论,讲述的都是雷夫在教学中的切身感受,深刻思考;书中的教育事例都不是一个个规范严整的教学模式,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那么,雷夫是如何在56号教室创造奇迹的呢?他在书中做了详细的解答。

这本书有三个部分,共十七章,每个章节对应着一个教学内容。谈到教育,我们不可避免要回答“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雷夫书中的第一章“给我一些真相”,就是解释“为什么教?”“给我一些真相”,真相是什么呢?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师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这确实是真相,我们在课堂上,辛辛苦苦讲了许多知识,可能这些都没能让学生记住,相反我们对他们的惩罚或者批评,让他们产生的害怕感,却让他们深深地记住了。这样虽然看起来教室整齐了,但是这整齐是由于“害怕”,师生的角色由于这个“害怕”,是对立的。这样,学生怎么学得好呢?雷夫很明白,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一伙的,他们应该一起去攻坚克难,习得知识。因此,雷夫实行“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纪律必须合乎逻辑”、教师就是榜样等一系列方法,让孩子们体会到:师生是一体的,应该互相信任。这就是雷夫老师的“为什么教”。为了一起学知识而教,而不是为了“害怕”害怕的事情发生而教。我想,雷夫老师通过这个章节告诉我们,我们教育者应该目标明确。其实不仅是教育,做任何事都是这样的,总是会有这样那样不完美的情况出现,不应该过于注重那些不相干的东西,主要目标达成了就行,不能因小失大。

书中的第二章“寻找六阶段”,在我看来,就是“教什么?”学生信任老师,你们信任我,我很高兴。但是我希望的不仅仅是你们信任我,你们最终是要独立的,那么,你们没有我在的时候,你们会怎样去面对这个世界呢?雷夫老师嘲笑那些自以为是“孩子王”的老师:“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老师能力再强,传导不到学生那里去,也不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让学生成为独立的自己,雷夫用“六阶段”来说明他要教会给学生什么。“我不”“我想”“我要”“我能”“我有”,始终有一个学生主体的“我”。相比直接灌输学生怎么做,雷夫老师更注重的是学生们自己会怎样看待自己。因此他问:你们是为了我才刷牙的吗?你们是为了我才系鞋带的吗?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准则,由他律进而自律。让学生有独立思想,自由人格,是雷夫老师的终极追求。是啊,知识是无穷无尽,学不完的,但是学习知识的态度却是只要培养起来,就可以无往而不利。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三观”正确的、独立的人,这不就是我们中国提倡的“素质教育”么?

书中的第二、三部分,方法和疯狂之举。通过学科的教学活动,课外组织的活动,雷夫向我们展示了他在具体的教学之中是如何做的。也就是我理解的“怎样教”。第二部分“方法”主要展示的是课堂教学。雷夫的课堂教学,在我看来,就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活动,让课堂上的教与学真实地发生。我们都是当老师的,因此很清楚,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很容易成为老师的一言堂,老师讲老师的,学生想他自己的。之所以会这样,因为我们教给孩子的知识,孩子们没有体会到这是知识,即使体会到这是知识,也不觉得这有用。雷夫的课堂,最多的是师生互动,让学生有参与感。书中的第二部分,有两个例子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是科学课的故事,课堂中有一位来班访问的老师看到一组孩子在组装火箭时犯了错,正准备为孩子示范正确的组装方法时,却被雷夫阻止了,因为雷夫认为失败也是一种经验。现在想来雷夫的做法是明智的,联想到上个星期我们观摩薛法根老师的《珍珠鸟》,薛老师鼓励孩子们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本质是一样的,因为所有的教育其实都是自我教育。孩子从现实的失败中学来的经验,肯定要比老师告诉他的正确答案,来得要真实,感受要深刻。还有一次在体育课上,雷夫让孩子们看比赛的时候用学过的积分方式记录比赛的分数,雷夫的这一做法就是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真实的生活当中,让教育更有意义。

“疯狂之举”这部分主要讲的是雷夫如何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这部分我感觉学生的参与感更强了。也让我觉得雷夫也太“贪心”了,居然还“占用”孩子们的课外时间。难怪他把这些课外活动称为“疯狂之举”。这些“疯狂之举”都是雷夫的“额外工作”,雷夫通过这些“额外工作”向我们诠释了“教育即生活”的真谛。对于雷夫来说,他是教师,他生活的全部就是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雷夫让他们明白: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而生活中的一切,无时无刻都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受教育的。当孩子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怎么会不成为“爱学习的天使”呢?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跟我一样,都感受到了雷夫对教育的“疯狂”热爱之情,因此,我给自己这篇分享稿取的题目是“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师”。因为在我看来,雷夫对教育的真诚近乎“疯狂”的热爱,是他能在56号教室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因此这份热爱是无价的。因热爱投入时间,雷夫的生活就是他的教育事业,他把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教育孩子上,或者说,他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和孩子们一起的活动上。书后面附有雷夫一天的生活纪事表,这个纪事,可谓是满满当当。因热爱产生智慧,正是雷夫对教育的热爱,才让他一直努力地思考着怎样让孩子学得更好。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有闪烁着雷夫教学智慧的话语。无论是课堂上的指导学习,还是课外活动的指导人生。热爱――让雷夫的教学充满智慧。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两句雷夫的话,一句是,我这个老师没有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一句是,好的表演和其他的事情是一样的,都是由十分的天赋加上九十分的努力而来的。这两句话是雷夫教学活动的生动写照。而这两句话也告诉了我们雷夫创造奇迹的秘诀:时间加努力。这一秘诀在雷夫所带的孩子身上,也得到了鲜活的证明。天道酬勤,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雷夫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人生的道理。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师。雷夫用他的真情打动他的学生,用热情感染他的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考察清楚学情指导学生,师生共同努力,浇灌出了第56号教室这朵“奇迹之花”。雷夫的事迹告诉我,真诚的热爱自己的事业,肯花时间和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这个道理不仅仅限于教育事业,我想,这是雷夫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教益。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三

闲暇之余,我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读了这本书,我发现无论是在哪儿教学,要想做一名好教师,尤其是做一位学生心目中永远的好老师,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是自己所有的智慧、才能和精力的。雷夫就是一位这样的好老师。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对孩子的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是令我深受感动,尤其作为一个老师,受益更大。第56号教室,这间普通的教室,却又那么不平凡。走进这间教室的孩子们是幸运的,他们的人生因雷夫的出现而与众不同。雷夫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了无限的奇迹。这本书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奇迹”。“这个教室产生了什么奇迹?怎么才会产生奇迹呢?”我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了读书之旅,我发现雷夫老师带给孩子们太多的惊喜,也让我看到了太多的不可思议。

我的震憾,首先来自于雷夫老师“几乎每年48周,每周6天,每天12小时的和学生们涌进教室里,沉浸在莎士比亚、代数和摇滚的世界里”。其次,我的震憾还来自于雷夫老师那一次“教室里的火”——教师上课上得竟然连自己的头发着火了都还不知道!竟有如此投入教学的老师!而且学生们“抡起胳膊使劲地打我的头”时,他却“觉着当老师棒极了”!而更让我感到震憾的是,雷夫的学生们竟然都着迷般的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又仍不愿离去。这是一种怎样的“疯狂之举”,又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奇迹!

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从教二十五年来,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小学担任五年级老师。这所学校位于美国的洛杉矶,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并且大部分来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班里小学生的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而且孩子们谦虚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他们纷纷进入哈弗、普林斯顿等名校就读取得不凡的成就。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

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功无捷径的真谛。雷夫先生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这些都是免费的。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爱那些调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了。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态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

在雷夫的用心、努力下,雷夫和他的学生受到了外界的高度赞扬。在我认为,雷夫心中最骄傲的应该是n年后他的学生还会回到56号教室去看望他、帮助他和他的学生们,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然而雷夫却说最骄傲的是学生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于是我豁然了!忘也好,记也罢,只要真心付出了,付出得有意义,何必计较、在意那么多呢?

很感谢学校为我们推荐的这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因为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还给我带来了一个教育家典范、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启迪。感谢雷夫,因为他提醒了我,多一个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还因为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教育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地实践、反思、实践,因为“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

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四

我读书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拿到一本书我会先看看这本书的序言,尤其是作者的自序。这本书序言开头是这样的“我清醒地知道自己并没有超越常人之处,我所做的工作和其他数以万计努力奉献、希望世界变得更好的老师们是相同的。教学过程中屡屡受挫和睡眠不足都是家常便饭。我经常大清早醒来,就开始为了一个无法得到妥善教育的孩子而烦恼不已,有时候觉得当老师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段话深深的吸引了我,因为我觉得这和自己的内心是极度相近的。抱着好奇的心理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希望自己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困扰自己问题的方法。雷夫,一位平凡的教师,他用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用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了温暖的家,造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信任与耐心,感悟了热情与责任,留下了钦佩与感动。

书中说: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缺乏了某样东西——害怕。单纯的信任比害怕的威信更重要。雷夫和我们大多数教师一样,最开始都认为要给学生下马威,这样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学生才会听话。今年我接手初二学生心里就有一定的忐忑,因为听其他老师说过这届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基本上是板着一张脸上课,严肃的处理每一件事情。经常性的大声呵斥,对那些问题学生的批评更为激烈。可开学没有几天就出现了三次学生顶撞老师的事情。其他老师每次告诉我的时候,我的怒气就急剧上升。心想:“多少年没遇到这样坏的学生了,怎么连最起码的尊重老师都做不到”。接着就是我找出这个学生先是严厉的批评,然后开始讲道理。但我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明显,虽然当时给“镇”下去了,一转眼他们还是老样子。其中一个男孩子在我批评他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抗拒是我很多年没有见过的。这是一个问题学生,对老师的批评充耳不闻,甚至说过一些与他这个年龄很不相符的狠话。他也是我学期初就打算重点教育的对象。前两个周就在我反复的批评与他反复的对抗中过去了。但这个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我也发现这两个周的我这越来越不像我了,与我自己所想的教育效果差距也越来越大。后来我开始尝试与他多交流,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学生很喜欢“讲道理”,或者说是局限于自己所谓的“道理”中无法自拔。我就想是不是能在这方面有一个突破,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作用。

课外活动其他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队的训练,教室里剩下四个学生,我在教师里监督他们自学。不大一会他又小动作不断,而且愈演愈烈。我告诉自己不要发火,要冷静。这次他的道理是课外活动应该是自由玩的时间。我顺着他的理由心平气和的一个个驳倒了他所认为的道理。从他的表情中我知道这次谈话的效果胜于以往任何一次,最后他也认识到了错误,真诚的道歉了。或许这次谈话的作用,这以后他经常到办公室告诉我某某同学违反纪律,在什么方面做得不好。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先表扬他能发现别人的不足,再利用这个机会问他应该怎么做,你能做到吗?同时也鼓励他发现班级的情况就来汇报,他很欣然的接受了。现在这个学生的改变仍不能达到我们的满意程度,但我知道他慢慢的在改变,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改变。读了这本书,也使我彻底明白:光镇的住是不行的。一方面,对他们严格要求是必须要做到的,另外一方面,要和学生们互相信任。信任可以取代恐惧,信任可以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这样处理问题也变得容易起来。正如书中写到“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最后,我非常感谢学校举办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能静下心来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总之,这本书需要我细心研读,慢慢消化。因为我们和作者雷夫一样,我们都有一个教室!一个注定不一样的教室!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先把学生变成天使,再让他们爱学习,这是我今年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五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全书字里行间处处渗透出雷夫老师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智慧。一个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学生愿意提早两个小时上学,而又延迟放学时间,即使毕业了仍不忘每周回到这个教室,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一个普通的最基层的老师,竟然获得了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奖章”,感动了整个美国社会,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会施魔法的老师?读完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师角色,不自禁地感叹:做教师就应做一个像雷夫这样有追求的教师!

读着这本书,我的内心还是翻腾起不小的“浪花”: 雷夫老师是一个敢讲真话、有智慧、充满爱心的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全面而详细地阐述和介绍了雷夫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有效行动。雷夫倡导“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取悦某人———我要遵守准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第六阶段的道德要求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慎独”不谋而合。他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注重写作的培养,并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他让学生热爱地理和历史,和学生做实验,培养学生音乐和美术的修养,热爱运动,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务。所有这些,看似和普通老师没什么两样,但在每项教育活动中,都充满了雷夫的智慧和激情,学生和他在一起快乐无忧,每项学习学生都投入极大的热情,尤其是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和旅行两项活动,更让学生全情的投入和无限的热爱。

雷夫也是在标准化测试的大环境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辟蹊径”,即实现了“终身性”教育,也没有影响应试的效果。引起我心灵微震还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断思考的态度。曾经他自认为自己的科学课上的很完美,并让他的继女来欣赏。女儿一句“将来没有一个学生会成为科学家或从事研究工作”,使雷夫陷入了思考。他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沉下心来寻找问题,最终找到原因,改变了方法,后来的学生不断的有科学家或医生等科研工作者出现。

因为对工作的爱与专注,才会出现“头发着火了”也不自知;因为对孩子的爱,才会不自觉得要对孩子进行终身有益的教育。让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初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只有爱自己选择的职业,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快乐而阳光,只有我们教育者充满了爱,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是呀,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要胜过爱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之切,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自卑,大胆地去寻找失落的绿洲,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读完这本书让人感动和难以忘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做老师,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时刻不能忘记爱学生是我们的根本。下学期马上要教初三了在新的一学年里我应为自己和孩子们创造些什么呢?雷夫说:“这是你拥有的时间,是你生命中无可逃避的又一段历程,假如你愿意的话,你可以用它来做很多事情,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生活。”我坚信我能做到让自己和孩子们满意!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推荐】《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精选读后感

56号教室读书心得

关于教师读书笔记7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56号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教育《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14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