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大结局观后感5篇_看小欢喜感想
《小欢喜》该剧改编自鲁引弓的同名小说,以方圆、童文洁夫妇的视角,讲述了方家、季家、乔家等几个高三考生家庭在高三这一年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小欢喜》观后感
最近电视剧《小欢喜》算是火遍大江南北了,估计很多小伙伴都跟黑史小编一样,这段时间都在时时等待电视剧的更新,只要更新就一定看完再睡,好在终于看完了。
都说《小欢喜》里小陶虹的演技爆棚,虽说她已经四五年没拍电视剧了,但再次上阵依旧是光彩照人,也因为《小欢喜》,小陶虹焕发了她影视事业的第二春。
不过比起小陶虹,黑史小编觉得跟她演对手戏的乔英子也是同样出类拔萃,看她们母女俩对戏真的超有感觉,乔英子这个角色演绎的真的太好了,不比小陶虹饰演的宋倩差分毫。
而值得一提的是饰演乔英子的李庚希还只是个00后演员,2017年她才因为主演科幻校园网络剧《 同学两亿岁》而进入演艺圈,算到今天,她也才出道了两年多时间,关键是才出道两年的她,出演的多部电视剧却都口碑爆棚,她演绎的角色更是拿捏有度,可塑性极强,就连沙溢都被她的演技折服,直言道:李庚希未来不可限量。
不得不说发掘李庚希这个演技派的人,眼光真是相当毒辣,而这个发掘李庚希的星探,就是我们都熟悉的徐静蕾。由于李庚希的父亲与徐静蕾是好朋友,然后李庚希对表演比较感兴趣,李庚希的父亲就跟徐静蕾说自己女儿想演戏的事情。
二话没说,徐静蕾就把李庚希签约到了自己的经纪公司,也就这样,李庚希成为了徐静蕾签约的第一个00后演员,然后开始给她找资源,并亲自教她将近10个月的表演培训课,也就这样,李庚希成了一个演技派,有时候天赋真的很重要,不由分说,李庚希天生就是个演员。
除了《小欢喜》的乔英子,李庚希在话题剧《二十不惑》里的表演也是肆意飒爽,真是超喜欢这位新晋级的00后演员。
2019《小欢喜》观看心得
昨晚,这个暑期口碑与热度爆棚的电视剧《小欢喜》迎来了大结局,如观众们期待的那样,最后孩子们都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和父母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有一个和剧名一样的“小欢喜”结局。
在经历婆媳关系、夫妻矛盾、妯娌问题等剧情如出一辙的鸡飞狗跳之后,国产家庭剧开始将重心转移到亲子关系、教育问题上,《少年派》《带着爸爸去留学》《小欢喜》等皆是如此。在《少年派》和《带着爸爸去留学》中,亲子、教育问题等更像是为了贴合主题的标签,剧情发展倚靠生硬巧合、突兀矛盾,故事情节实在经不起推敲。
相较于《少年派》魔幻现实主义的校园青春生活,《带着爸爸去留学》60后臆想90后生活的悬浮剧情,《小欢喜》这部真实接地气到让观众怀疑“是不是在我家安了摄像头”的电视剧,一经播出就立刻得到观众们的纷纷点赞,不仅频频登上网络热搜,豆瓣评分也从8.0分一路飙升至8.3分,拿到了国产剧中不错的成绩。
在国产家庭剧的创作中,部分编剧似乎会陷入一个怪圈,好像只有强烈戏剧冲突的呈现,才能吸引观众,才能称得上是“现实主义”。为了冲突而设置的生硬剧情发展,显得漏洞百出,十分尴尬。比如《带着爸爸去留学》中,第一集车祸、枪击案等情节的出现,只是为让爸爸黄成栋以“不放心儿子”为由留在美国。
为了产生矛盾,《少年派》中林妙妙临近高考追求做直播网红,甚至还为此闹跳楼。并且在得知父亲职业是办白事时,林妙妙觉得丢人,不仅指着父亲说“丢人现眼”,更是劝母亲与父亲离婚,以绝食威胁父亲换工作,让观众直言毁三观想要弃剧。
除了剧情逻辑饱受诟病外,国产家庭剧中的广告植入也是问题多多。《带着爸爸去留学》从一开始,感冒药、学校、培训机构、奶粉、汽车、辣椒酱、电动牙刷、手游、零食等广告无处不在。车祸发生后立刻叫车,植入汽车广告;吃饭的时候介绍辣椒酱,台词相当多;收拾行李的时候发现了一罐奶粉又开始介绍;错过面试给某教育机构打电话,教育机构轻而易举地给推荐了另一个学校……
据统计,《带着爸爸去留学》中有38个品牌植入,被网友们戏称为《带着广告去留学》,其豆瓣评分更低到只有3.5分。
与古装剧、仙侠剧、盗墓剧等类型的剧集相比,家庭剧本应是更接地气、更让观众感到熟悉和亲切的剧种。但近年来,一大波不合逻辑事实、经不起推敲细节、人物塑造夸张、剧情悬浮的家庭剧,一次次刷新了观众的认知,就像《少年派》中穿着短裙晨跑、上课偷吃、住着VIP尊享套间的精英高中生设定,让人感叹竟然还有这样的操作。
回想当初那些国产家庭剧的创作者们,他们对于生活的感悟、表现和揭示,其深刻程度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比如已经为我们抖了26年“包袱”的《我爱我家》。这部出生于90年代讲述一家六口平凡生活的电视剧,一集只有20-30分钟的量,集数相较于现在的电视剧来说也并不算大,但它在国产剧普遍难出头的豆瓣却有9.3分的高分。
连向来嘴毒的影评人们,也对它充满赞誉,心悦诚服地献上自己的五颗星。《我爱我家》之所以能这么多年让人念念不忘,就得益于人物和情节的设置特别生活化,特别真实,给人亲近感,很多人说“那个爷爷就和我爷爷一样嘛,那些事儿在我家都发生过啊”。
《我爱我家》作为国产家庭剧中的绝对经典,不仅是因为包袱响亮,能准确击中观众笑点、社会热点和生活痛点,也因为剧中众多细节值得玩味,让人百看不厌。无论是客厅书架上的录音机、餐厅里的挂历、蒜头、锅碗瓢盆,还是和平房间里那些照片,老傅房间里的奖状,都给人“我家也是这样的”似曾相识感。
而就在这个生活气息十足,观众们觉得平淡无奇的布景、台词中,还隐藏着各种植入广告。比如二叔贾志新在咖啡厅约会新女友时,旁边冰柜上贴着的“八喜冰淇淋”几个大字,劝人时提到的“来!先来八喜冰淇淋去去火”,贾圆圆同学回忆“小张直接吃我的八喜冰淇淋就完了”。并且为了不露痕迹地自然体现品牌,《我爱我家》专门还有一集以“家庭卡拉OK”为主题来推广一款VCD。那段时间,八喜冰淇淋和VCD已成为街头巷尾所熟知的产品,都卖得特别好。
2019《小欢喜》观看剧评
由实力派中年演员海清、黄磊、陶虹主演的电视剧《小欢喜》已经大结局了,剧中无论是孩子高考,还是中年婚姻都得到了观众的深刻共鸣。
大结局里,童文洁和方圆准备生二胎,乔卫东宋倩复婚,英子和方一凡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可谓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虽然生活很苦,但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懂得给自己加点糖”,这或许就是编剧黄磊想要通过《小欢喜》告诉我们的人生真相。
而《小欢喜》刷爆朋友圈的背后,却暴露了这5点人生真相,越早明白越受益匪浅。
01 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香港作家亦舒曾说:“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就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都没有,拥有健康也是好的。”
人到中年,下半场拼得就是健康。健康比名利、财富都还要重要。
《小欢喜》中刘静是一个贤妻良母,对孩子和丈夫关怀备至,温柔细心,然而人到中年,她却被告知得了乳腺癌。
刘静这个人物原型是黄磊根据自己的邻居真实原型改编的,中年离世,黄磊把刘静塑造成了完美女人来缅怀这个她。
无论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风景,爱过多少人,只有健康和能力才是自己的归宿。
没有了健康的人生,就像被抽走了灵魂一样狼狈不堪。
02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王尔德曾说:“年轻的时候别人跟我说金钱很重要,到老了才知道果然如此。”
都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中年人的体面,多半是用钱硬撑起来的。
《小欢喜》中方圆中年失业,童文洁职场遭遇挫折,所幸的是他们还算是中产家庭,拥有自己独立的房子。
剧中方圆的父母被骗80万,方圆和童文洁不惜卖掉房子还债,一连串不如意的事情接踵而至。
如果不是前期小两口攒下来的钱,在“失业”、“被骗”这些生活的暴击面前,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虽然谈钱很庸俗,但是钱的确是中年人在生活中负重前行的底气。钱可以解决99%的问题,缓解你早已崩溃的内心世界。
03 孩子比想象中更爱父母
龙应台曾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很多时候,父母以为自己更爱的是孩子,其实孩子比想象中更爱父母。
《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是单亲妈妈,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女儿的高考上,超强的控制欲让影子感到无比窒息,最后竟然要去跳海。
最后乔卫东和宋倩复婚,英子欢呼雀跃,这说明其实无论孩子多大,内心都渴望来自父母最亲密的爱和关心。
幸福的家庭环境就是对孩子最好爱的供养,我们的孩子比自己想象中更爱自己的父母。
04 婚姻是两个人的修行
张德芬曾说,婚姻是两个人的一场修行。
《小欢喜》中三对中夫妻的婚姻状态揭示了婚姻的三种状态,其实最好的婚姻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挫折,你刚好都在。
方圆失业,童文洁没有责备,而是默默地扛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帮助丈夫重拾信心;
刘静得乳腺癌,心情灰暗,然后季胜利围绕在病床边不离不弃;
乔卫东和宋倩兜兜转转,离婚6年,最后还是打破心结最后复婚。
他们的婚姻各有各的姿态和滋味,却告诉平凡的人们好的婚姻是彼此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去承担,风雨同舟,相濡以沫。
05 勇敢做断离舍
都说,聪明的人懂得给自己的人生不断做减法,勇敢地断离舍才能拥抱崭新的世界。
《小欢喜》中乔卫东的女友小梦就是一个懂得断离舍的女人,她和乔卫东恋爱几年依然没有得到乔卫东的婚姻承诺。
最后小梦坦然分手,她平静地说:“其实吧,这些年我发现你根本没有放下英子,甚至是宋倩。”
乔卫东不愿意娶小梦,显然是因为不愿意承担责任和未来,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不够爱,或者太自私。
然而,小梦对感情断离舍的态度提醒了很多女人要懂得及时止损的智慧。
当你发现你所谓的坚持根本没有意义的时候,选择放手和断离舍就是对自己负责。
罗曼罗兰曾说:“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生活。”
活得清醒,懂得断离舍,努力赚钱,珍惜健康,这才是幸福人生的真相。
虽然《小欢喜》最后大结局了,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和震撼久久回荡,但生活里的“小欢喜”永远是自己给的。
记住,生活微苦,人生绝望的时候给自己多加点糖。
2019《小欢喜》观看体会
2019年的暑期荧幕档,嗑糖让人上头,亲情催人泪下。
目睹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温情脉脉的父子之情后,我们在《小欢喜》中迎来了最现实最残酷的亲子关系。
豆瓣评分8.3的《小欢喜》爆了,不仅仅因为写实性的高三生活,还有看完让人惊呼“我妈本妈,我爸本爸”的父母,连带着牵扯出了在高三这张战役前,触目惊心的中国式教育。
《小欢喜》围绕三个不同的中年家庭,讲述了在孩子高三这年,一家人的双向成长。
借用制片人徐晓鸥的话说,《小欢喜》探讨的核心,就是怎么做父母和怎么做孩子。而这个过程,偶尔“小欢喜”,更多“小确丧”。
孩子的问题
就是家长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剧中陶虹扮演的母亲宋倩,无意中的一句话点明了全剧主旨。
而这句话放在季杨杨身上,大概是他成长的最佳注解。
影片一开始,高三少年季杨杨就以一副桀骜少年的模样出现在观众面前,上学开着法拉利,成绩倒数,一言不合就打架。
当所有人都在为考大学冲锋陷阵,他还在赛车轨道上挥洒青春。
而一场普通的家庭聚餐,更是暴露了这个少年不成熟的一面。
妈妈刘静做了一桌子菜,专门等季杨杨放学回家,爸爸季胜利也为了有个好气氛,买了束花制造一个仪式感。
想不到儿子一声不吭去了赛车场,电话也联系不上,两口子心急如焚等到晚上十点,季杨杨才慢悠悠回来,父子大战一触即发。
如果只看季杨杨的行为,我们很容易认为这是一个不听话、不孝顺、不省心的“问题少年”。但大家想过没有,季杨杨为何长成这样?
如果说“丧偶式育儿”是中国家庭的常态,那季杨杨的家庭教育更加可怕,他面对的是“空降式父母”。
他的爸爸妈妈因为常年忙于工作,几乎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成长。
季杨杨先是跟着奶奶,奶奶去世后又跟着姥姥,每次开家长会的都是舅舅,像个“留守儿童”在各亲戚间辗转挪腾。
因为高三,这对父母才从外地调回,陪在了孩子身边,想要努力地弥补自己缺失的十几年时光。
但成长不是一场高考补习,岂是说弥补就弥补的?季杨杨父母越是努力地想要融入孩子的生活,季杨杨就越是想要逃离这场急功近利的关爱。
在韩剧《请回答1988》中,德善的爸爸对德善说,“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为人父母无法预习,但谁又不是第一次当子女呢?
父慈子孝也是在一次次的关怀和理解中建立起来的,没有前期的辛勤耕耘,后期的临门收割就像个笑话。
所以我们没法苛责季杨杨的反叛,那是对亲情长期缺失的无声抗议。
你的孩子
不是你的孩子
比起像只刺猬一样孤独的季杨杨,方一凡是个让人羡慕的快乐小孩。
学校为高三学生举办了一场心理活动,每个人大声说出父母的名字,拥抱身边的同学至少三秒,方一凡一下被认出“他的家庭生活应该是很幸福的”。
方一凡虽然成绩中等,偶尔还考个倒数第一,但他个性活泼开朗,心地纯真善良,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这得益于他有一对开明的父母,妈妈童文洁唠叨但不失可爱,爸爸方圆脾气温柔又不失幽默风趣。
两人偶尔专横,但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做到和孩子平等对话。
但因为高考,在儿子眼中父母二人突然人设崩塌,尤其是妈妈童文洁,变得歇斯底里不明是非,除了成绩似乎不再关心别的,总是把“你对得起我吗”挂在嘴上。
作为职场上的精英人士,她深谙这个社会竞争的残酷,所以她不允许孩子走上一条不在她预设范围内的道路。
当方一凡提出想要艺考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然后排斥。
说白了,方一凡学什么不重要,他的兴趣爱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成为父母期望的那个人。
童文洁屡次强调,“我们做的这些是为了什么,我们不是为了自己,我们就是为了你。”
但她似乎忘记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给的是不是孩子想要的?
童文洁是无数中国典型妈妈的缩影,她们以一种“我是为你好”、“你对得起我吗”软硬兼施的姿态在慢慢消解孩子的选择权,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未来而不自知。
纪伯伦在《论孩子》中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可这个道理,中国妈妈,什么时候才真正理解?
在成为父母前
先成为自己
相比童文洁的软性控制,母亲宋倩的专制更让人窒息。
女儿乔英子的生活,像身处一座戒律明晰的大型监狱,住什么,吃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由“监狱长”宋倩决定。
房间是透明的、可供随时监测的隔音间;饮食是被放了有大补功效的药膳;日程被制定成了严格的时间计划表;连誓师大会上一个放心愿气球的环节,也被要求按照母亲的心愿来。
乔英子喜欢的专业是航空航天,理想的大学是南京大学,但母亲心心念念的却只有清华北大。
在发现逃离母亲都成为一种奢侈后,乔英子越来越抑郁,差点跳河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直到乔英子站在桥上,宋倩纠结的还是你为什么非要考南京大学?她不明白,一个被剥夺了自由的孩子,与被判死刑无异。
宋倩的爱充满了强烈的控制欲,在这种变态的爱背后,是她本人人生的失控。
因为与丈夫离异,宋倩把所有的爱都押在了女儿英子身上。她要的,是一种连体式母女关系——“我只有你,你也只能有我”。
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婚姻,转而全面掌控女儿的人生。一旦这种掌握出现一丝缝隙,她就惊恐不安,继而张牙舞爪,让身边人无所适从。
甚至连前夫,都被她视为想要入侵母女生活的外来者。
在一次家庭合影中,她甚至不惜把照片上的父亲裁剪掉,营造一种只有母女二人的幸福假象。
但英子本人,是对父爱充满渴望的啊!
宋倩的母亲工作不能说做得不到位,但做母亲之前,她首先是她自己。如果连她自己都迷失了,谈何做一位合格的母亲?
这样的爱,越浓烈,越恐怖。
如果亲子教育也有高考,《小欢喜》中的三组父母可以说无人达标。
不过这部剧难能可贵的一点是,虽然呈现了代际冲突和家庭矛盾,但也没有塑造出极端的孩子或者父母。
父母会幡然醒悟也会适当妥协,孩子会口不择言但也试着理解,每个人都在学习如何适应父母或者子女的身份。
血缘关系无法分割,双方只能在漫长的修行中逐步成长。
《小欢喜》原著作者鲁引弓在采访中说,“爱没错,但爱是有方法的,你不能控制,不能绑架。”
2019《小欢喜》观看感想
近日,现实主义题材电视连续剧《小欢喜》在各电视台、互联网平台热播。该剧以三个高考家庭一年中的备考生活为基础,生动讲述现代城市家庭所面临的亲子关系、高考压力、中年困境及家庭教育、二胎养老等话题。现实主义的选题、真实的情节设定、精良的拍摄制作,使其一经播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截至8月22日,新浪微博话题#小欢喜#,讨论量达90万条,阅读量达38.9亿次。该剧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首播收视率双双破1,持续登顶,在各网络平台的播放量夺冠,豆瓣平台的评分也达8.3分。同时,该剧在美国、澳大利亚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播出,在海外网络视频平台也取得不错的播放量。
有不少网民留言说,“《小欢喜》以轻松幽默的风格描绘出了一幅家庭教育图谱”“过于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和父母曾经的样子”“这个剧带给我们情感共鸣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亲子关系的思考”。
“以小见大”折射现实问题
这部作品通过戏剧化的艺术表达,折射出不少家庭正在或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引发观众思考。
教育的意义,是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有评论指出,该剧能引发广大观众的共鸣,因为它瞄准的是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的高考题材,走的是贴近生活的路线。在制作层面的用心,充分展示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该剧更聚焦孩子的家庭教育,剧中的三个家庭各有特色,带有父母的缺点和困惑,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亲子关系中的矛盾。但他们并没有停留在原地,而是善于反思自身、敢于改正错误,为观众带来了一股少见的清新风气。
《小欢喜》展现了日渐开明和善于沟通的父母形象。有媒体评论说,智慧的父母都允许孩子犯错,只有错过才知道怎么做对。父母真正该做的,就是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对孩子的挫败给予包容和鼓励,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和独立的人格,这种在价值观上的进步值得点赞。
中年的窘迫,让“小欢喜”显得弥足珍贵。除了传递的教育理念,该剧也讲述了家庭真实的婚姻关系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窘迫,需要面对学区房高租金、职场性骚扰、中年求职难、父母遭遇诈骗、二胎等诸多问题。导演汪俊说,选择拍中产,是因为社会里中产越来越多,未来进步要靠他们,共鸣也会越来越多。
澎湃新闻评论说,中年人的欢喜,注定是“小”的。大悲大喜、肆意妄为的岁月,终究是过去了。中年人更愿意把喜怒哀乐隐藏在一张张不动声色的面孔后面。这不是在渲染什么中年困境,只是有些事,真的无法伪装。这就是“小”欢喜背后的“大”责任、“大”担当。任性,不再属于中年人,为家人、为事业做出的妥协和牺牲,才是他们的日常。因此,这部作品所呈现出的中年窘境更突显出了小欢喜的温馨和珍贵。
扎根生活 文艺创作引发思考
梳理今年以来的热播电视剧作品,可以明显地看到,影视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基层,贴近人民,扎根生活,创作出了诸如《都挺好》《小欢喜》《带着爸爸去留学》等文艺作品,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这些作品在反映时代特征的同时,更带来了关于现代生活的思考。
据媒体报道,《小欢喜》的主要演员均参与了剧本创作,编剧更是通过数百位考生家庭的采访,提炼出三户为子女备战高考的家庭,将高考面前孩子的考试压力与家长焦虑一一展现。在导演看来,《小欢喜》没有评判教育理念的对错,人人都有道理。“拍这部剧不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或提出什么观念,我们只是把现实呈现给观众,让大家自己去讨论。”
关照社会现实问题的文艺作品,总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客观上带来丰富的社会价值。《小欢喜》并不会立竿见影改变什么,但它至少让观众看到了焦虑之余的小欢喜,并给予了观众一些暖心的鼓励和启示,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论。难题的解决无法一蹴而就,一部剧能促使观众在观念上有“小”进步,就是文艺创作者的“小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