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长篇影评 优秀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4篇(2)
关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后感
我只身来到神的面前。可是,那里已经站着另一个我。那个暗黑中的我,究竟是谁呢?
——泰戈尔
也许大家会有一个感受,这部作品的表现手法像极了“星爷”。首先,太乙真人的外貌、申公豹的口吃、殷夫人怀胎时的“调皮”、大众固有哪吒形象的颠覆以及那位壮实的女路人……作品中时时刻刻说着“做自己”、“最害人的是成见”,又在这些视觉与传统形象的反差上做足了功夫。其次,一些所谓的“笑点”上又另人们感受到悲伤下的无奈。除去申公豹那一个“吸屁”镜头,个人对于其他的镜头真的笑不出来。
作品对于蒙太奇的运用、对于细节镜头的刻画、对于特效镜头的处理,自有更为专业的人士在他们的影评中,从更为专业的角度去阐述。我在这里仅仅记录下自己关于作品的一些感受。
一、因果
混元者,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元气之始也。
万物负阴而抱阳,太极也。
影片一开场便是“收服”混元珠,并被元始天尊炼化一分为二,引出后续剧情以及最后的并肩作战。
1.哪吒与敖丙
影片中本为一体的“魔丸”与“灵珠”,将阴阳的四种关系“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贯穿始终。同时,又在人物上,表现出柔寒暑之阴阳(属性)、柔刚之阴阳(性格)、静动之阴阳(性情)。互体而出生、化育而成长为因,对立而相遇、同根而协作为果。
2.太乙真人与申公豹
在“收服”混元珠过程中,太乙真人与申公豹的处理方式,也为后续内容作了铺垫。一个是哄,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虽不拘小节、抵不住诱惑,却体现了大是大非面前的“不忘初心”;另一个是直接打,不谓缘由、不探其理,体现的则是唯我独尊、唯利是图。在元始天尊交给太乙真人任务时,他难道会考虑不到申公豹的心性?借用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的一段话“正因为秦王宅心仁厚,才不适合立为太子”,试想一下给予宅心仁厚之人要位,定不会设防,或被有心之人加以谋害;反之,若心胸狭隘之辈居高位,心存仁义之人便不会心生他意。如此浅显的道理,元始天尊这等人物是不会不知晓的,或许是为下一部《姜子牙之一战封神》做的另一个铺垫吧。结果,太乙真人成为“玉虚十二仙”之一,而申公豹(封神时期)被玉虚宫除名。(先不考虑截教与阐教的恩怨及理念)
3.哪吒与父母与陈塘关百姓
“魔童降世”,百姓出于恐惧,疏远乃至抵触哪吒,导致了哪吒心底渴望被认同;父母出于疼爱,为消除百姓们心中对哪吒的芥蒂以及“三年之变”而奔走,导致了哪吒的孤独及误解。最终,哪吒付出肉身的守护,被百姓认同;父母的初衷,也被哪吒接受。因果的实现,往往伴随着不断的不求回报的付出与牺牲。(是不是有人会想到《火影忍者》中的漩涡鸣人?!)
二、情感
情感,在心理学中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亲情、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
1.亲情
整部作品中,最为戳人泪腺的便是“亲情”。
李靖为哪吒被错投“魔丸”而跟随太乙真人寻求解决方法,错过与哪吒最初一年的陪伴,致使哪吒对父亲言语的误解、对母亲忙碌的不解;为哪吒不惜性命的“换命符”以及为防止妻子担心的不告知;为了让哪吒开心而说的那句“当了陈塘关总兵这么多年,这点情面还是有的,哪怕一家一户的跪求”……一个男人,一家之主,一个顶梁柱,将亲情中父爱如山的言轻情重诠释的淋漓尽致。
殷夫人从哪吒出生时的拼死相互,手掌被咬出血仍在爱抚,到“舍命踢毽”又不辞辛劳斩妖除魔也要为哪吒建立百姓认同感。这亲情中的母爱如水又无微不至成为哪吒成长中没有走向堕落最为重要的因素。
当看到哪吒理解了父亲、母亲的亲情,裆下敖丙一锤时,有多少观众是含着泪光想着自己究竟为父母做过什么,又有多少人在混天绫锁住李靖夫妇独自飞向万劫雷霆时而潸然泪下。
小男孩为妹妹的奋勇,母亲为孩子不顾危险与恐惧拿起船桨砸向哪吒,甚至龙王多问的那一句“真能确保我儿没有危险的接受灵珠?”……亲人永远是在你危险时奋不顾身,又在你平安时静静守护的那个人。
2.友情
因为成长的环境所致,哪吒没有朋友,敖丙亦没有。因为命运的锁链,哪吒与敖丙成为了朋友。两个极其孤独灵魂相遇,惺惺相惜也好,同病相怜也罢,两个人极为珍视这段友情,也在最终天劫降临之时同生死共进退做了完美的诠释。(崇尚“两开花”情节的人,出门右转不送)
3.仇恨与厌恶
敖丙被赋予的仇恨源于龙族与天庭理念的不合;百姓们的厌恶源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及人云亦云的观念。被赋予的仇恨可以在某一契机下化解;被“洗脑”的厌恶也会在某一情境下烟消云散。当仇恨与厌恶的情感消散之际,一切都将破云而出成就万里晴空,拥有“踢毽子”时的幸福。
三、感受
在如今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在霓虹闪耀的街道中,我们时常感到孤独与力不从心,我们又何尝不是影片中的哪吒或敖丙,要么不被理解,要么背负了太多,误解爱我们的人,甚至伤害到他们。
有时,也会成为恶语相向、人云亦云的百姓;或是心生妒忌、狼子野心的申公豹。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写道: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群体中的个人极易受刺激因素的影响,转眼之间就从最血腥的狂热变成最极端的宽宏大量和英雄主义。群体很容易做出刽子手的举动,同样也很容易慷慨就义,为每一种信仰的胜利而不惜血流成河。
影片中最令我有感触的一句话,不是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也不是太乙真人的“不认命便是哪吒的命”,而是李靖的那句“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个人的孤独——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身世之谜——被排除在外的独孤
关于哪吒的身世引起的不被欢迎、被排挤、被孤立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父母师父乡邻都心知肚明
他是魔丸转世
只有哪吒本人被蒙在鼓里
他明明感受到了
乡邻对自己的恐惧
伙伴对自己的孤立和排挤
明明感觉到父母对自己
无奈的“严加禁锢”
两难的“特殊照顾”
这一切都传递出一个讯息
背后有鬼
然而
没有一个人敢于
或愿意告诉他
真相
他一个人独自抗争:
惹是生非
唯恐天下不乱
其实都是在说:
我想知道真相!
真相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个人孤零零的被排除在外
其实哪吒的父母、师父都是愿意和他一起面对的
但唯一没有做的就是
告诉他
然后
我们一起面对
告诉他
这一环很重要
看看我们身边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抱养的孩子
父母离异的孩子
一个至亲离世的孩子
......
家里明明发生了重大事件
而且和孩子密切相关
大人的态度是:隐瞒、保密
这样真的好吗?
最后还是“别有用心”的人
申公豹
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这时
所有的一切
明亮通透
为什么乡邻对自己如此恐惧
伙伴对自己如此孤立排挤
师父对自己如此那般的讳莫如深
父母对自己如此那般的进退两难
理解
然后接纳
选择
就在我的手中
是从命认输
继续“魔丸”不化
还是奋力抗争
信命
但不认命
Ta选择了后者
出身
我们无法选择
已经发生的
我们无法选择
正在发生
和将要发生的
我们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