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翅膀》读后感范文5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盛夏的翅膀》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盛夏的翅膀》读后感范文5篇(一)
本书讲述了一个从小吃“百家奶”长大的云南彝族少年艾乐,因阿妈生病,想辍学打工为阿妈挣钱治病,后来在全村各族人的帮助下,艾乐拿着凝聚大爱的“百家钱”,终于展开希望的翅膀,带着祖辈的梦想,走出大山,继续求学圆梦的故事。读了这本书,我的内心犹如从云南大山深处流淌出来的清泉,满是善良、温暖和感动。
这本书告诉我,爱心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桥梁。艾乐生活的村子是一个多民族村子,艾乐出生的时候母亲没有奶,他吃的不仅是 “百家奶”,而且是几个民族的奶汁。当艾乐的母亲不幸因病去世后,彝族老毕摩召集来白族老祖、回族老阿訇、傣族老贝玛、哈尼老祖,动员大家共同为艾乐凑学费,这份爱是民族的大爱。我深深体会到,我铭家56个民族之所以是一家,就是因为有这份手足情深,有这份至亲的大爱。
这本书告诉我,坚守信念才能战胜苦难。家庭的贫困、家事的沧桑,使艾乐过早地体味了人生的艰辛,可是艾乐并没有被苦难吓倒,而是非常乐观,尽自己的能力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展现了他的坚韧。
这本书告诉我,坚持爱心才能继续梦想。家庭的贫困,并没有让艾乐失去爱心,艾乐的阿爹放生有籽的大红鲤鱼,阿妈将小鹿放归山林等等,这些都展现了爱心无价的真谛。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仿佛置身于一草一木、一声鸟鸣、一片蛙声的大自然之中,置身于淳朴的民风、善良的人性、丰饶的家园之中。不知不觉中,我像艾乐一样爬上一座从未到过的高山,展开了梦想的翅膀。
《盛夏的翅膀》读后感范文5篇(二)
暑假的时候,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叫《盛夏的翅膀》的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来自云南的少年艾乐从小吃“百家奶”长大,因为妈妈生了重病,想要放弃学业去挣钱给妈妈治病,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手握“百家钱”走出大山,继续念书的故事。
读过这本书后,我的内心无法平静,感受到来自大山深处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满是善良和感动。
这本书告诉我,爱心是做人的根本。艾乐出生的时候他的妈妈没有奶水,他喝的不仅仅是“百家奶”,更是来自大家对他的关爱。当他的妈妈不幸去世之后,村民们为他筹集学费,这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爱心给人带来的幸福,更让我懂得了做人要有爱心。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艾乐始终坚守着信念,战胜了来自生活的磨难。艾乐,一个少年,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承受住了来自家庭的困难,人事的沧桑。面对这些挫折,他并没有被打倒,而是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为家里分担,我折服于他的坚强。
这本书在写少年的坚韧的同时还写出了爱心无价的道理。艾乐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坚持爱心梦想将会实现。家庭的贫困并没有埋没他内心的善良本性。比如,他的爸爸放生大红鲤鱼,妈妈放小鹿归山。善良在这一家人身上,在村民们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不论身处什么困境,永远都不要放弃心中的梦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努力,梦想将会实现。“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艾乐经历的正如这歌词。在这同时,我们不要因为周围的环境而丢掉了该有的善良本性。
既然生活偏要我们历经艰难险阻,那我们就披荆斩棘,勇敢地面对挫折。艾乐,谢谢你的坚强教会了我如何坚持梦想,我将会像你一般乐观,保持心中的善良,展开梦想的翅膀!
《盛夏的翅膀》读后感范文5篇(三)
《盛夏的翅膀》让我看到了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学习、生活的艰苦,巨大的痛苦与磨难面前,他们用善良织起了一大片希望的锦霞——也让我学会珍惜自己顺遂学习生活的来之不易……
母亲重病需要钱医治的时候,小小年纪他想到的是辍学自己想办法为最亲爱的妈妈治病;内心无数的委屈,他想到的是向村口的老榕树倾诉,从未自暴自弃倒下坚强的旗帜;由于家庭原因,成绩优异的他选择不参加考试,独自坐在瑞湖边落寞地扔着石头,如潮的委屈从未淹没他对妈妈的爱……小艾乐是坚强的,当他紧攥着张老师给他的80元钱,抓住难得的机会考上了县一中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多么地感动又为之雀跃——艾乐真的是好样的!
我从未想过会有那样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孩子,坚韧顽强地支撑起生活的一片蓝天;我从未细想过伟大的民族的爱能够燃起那样一段炽烈的善良的火焰!
读过“小艾乐”的故事,我不禁深深地低下了头——安逸顺遂的学习生活,我居然会厌烦它无聊乏味,每天钻研偷懒和玩乐的法子……这样的我又怎么能在困难来临之际支撑起心头的一片晴空呢?学习之路上小小的几个数学题目便令我渐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可是生活艰苦的“艾乐”呢,他又是怎样隐忍地坚持,承担了他那个年纪本不该有的沉重!
小艾乐的汉族小学老师也用最为朴素的道理告诉他:“人可以生病,但不能没有一颗向往远方的心。”
反思自己,我也该有一个远大的梦想!我们该有一颗向往远方的心,该有一颗坚定不移追逐知识的心,该有一颗始终善良的心!
让我们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在智慧的海洋里扬帆起航!
《盛夏的翅膀》读后感范文5篇(四)
一份浓浓的乡土情,一个懵懵懂懂的乡村少年,一个普普通通的梦想,造就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盛夏的翅膀》。
本书的作者李维是一个来自云南边地彝族村寨的写作者。李维求学的时间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社会,许多中原地区的孩子都不得不辍学,何况是贫苦的山里娃娃呢?在各种艰难境遇下发奋读书的少数民族孩子们,只好涉江水、攀悬崖,每天来来回回几次,只为能够背上书包走进教室,获得知识,走出大山。李维的求学路也是如此,所以在他获得成功后写出《盛夏的翅膀》,以告诉更多的人:在山里还有这样一群与天斗、与地斗,努力与命运抗争,敢于追梦的孩子!
《盛夏的翅膀》讲述了乡村少年艾乐的故事。艾乐原本有一个虽一贫如洗却其乐融融的家庭,他们纯朴、善良又勤劳。但天公不作美,阿妈的病在每日辛苦的劳作下越发的严重,艾乐一心想要辍学为阿妈挣医药费,阿妈却撒手人寰了。几乎万念俱灰的艾乐在乡亲们的万般劝慰下立志继续念书,走出大山,踏上了寻求梦想的道路。
书中令我记忆尤深的,是罗泊村各族人民的团结友爱。阿妈捡回的小鹿,艾乐年幼时的百家奶,送别艾乐的百家饭……其中的哪一种不凝聚着人们的真心真情!罗泊村的每一个人都是美好的,他们能够热心地互相帮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算有天大的祸事,大家一起扛!而在当今的社会里,人情似乎淡漠了许多,更多的是个人的埋头苦干,与别人的相互竞争与提防,人与人之间竖起了藩篱与围墙!纷乱繁华的世界里,我们被蒙住了双眼,看不见最真实的我们,最本真的自己,心底的情绪无法诉说,陷入了孤独迷茫和无助……如果我们能像艾乐他们一样,彼此真诚,彼此温暖,彼此支持,彼此助力,逐梦之路不是会更光明,筑梦的力量不是会更强大吗?
梦想是我们人生的目标,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我们一生所求,可梦想难道仅凭个人就能实现吗?它需要自己的努力,老师的教诲,家人的鼓励,国家的重视!有了真正的梦想,人们才会团结;有了团结,梦想才会实现。一个人有了梦想,人生才会飞跃;一个国家有了梦想,社会才会进步;一个地球有了梦想,时代才会发展。
我闭上眼,思索着自己的梦想。梦想随着清风飘入蓝天,与其他千千万万个梦想团结在一起,编织成一幅宏伟的蓝图——中国梦!
《盛夏的翅膀》读后感范文5篇(五)
思羽现今的儿童图书市场,铺天盖地的都是如何开发儿童智力的“励智”图书,给孩子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励志”图书,反而不太被重视,淹没在了角落里。然而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如《三字经》,倡导的却是少年儿童必须先成人再成材,这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的未来。由李维创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盛夏的翅膀》,正是秉承这一传统思想,关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之一。正如本书中说到的,人一生的机会其实就那么几个。我们日常一直积累的良善或是恶毒、坚强或是软弱、隐忍或是嚣张、努力或是颓废,在某一刻就会完全回报给你的人生,成为命运的转折。《盛夏的翅膀》就给我们呈现了主人公艾乐第一个人生的转折,他生命的河流,在小学毕业的那个夏天,亮晃晃地奔向了远方。《盛夏的翅膀》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作者以成人的逻辑口吻讲述儿童的故事,这和市场上许多故作可爱、故作幼稚的儿童文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朴素而理性的叙事方式是我喜欢的。没有很多童话故事里常用的非黑即白的人物设定,也没有非邪即正的激烈矛盾冲突,作者所做的就是以最自然的方式把多民族融合生活的农村人际交往展现出来,把人间最自然的情感表达出来。任何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都应该是有内核的,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每一次文字的传递,都应该让我们对于世界和自己的认识更上一层楼。尽管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但并不妨碍作者通过对故事的构建,从一个少年稚嫩的视角之中,把自己的价值观完整地传达出来,在作者有意或是无意安排的细节之中,我们看到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大爱。作品体现了对他人的爱。也许因为作者是少数民族,更能体会也更加珍惜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爱。当母亲拖着病体带着艾乐舍近求远,把近处山头的菌子留给村里的老人拾时,这是尊敬之爱;当艾乐喝着“百家奶”,装着大伙儿凑给他上学的“百家钱”时,这是呵护之爱;当彝族老毕摩一瘸一拐地动员各民族家庭帮助艾乐求学时,这是民族团结之爱;当张老师心急如焚地在瑞湖边找到艾乐催他考试时,这是怜惜之爱;当爷爷几十年如一日地纪念牺牲的战友时,这是传承之爱。国家的安定团结,社会的和谐发展,必然离不开这些人间真情。作品展现了对自然的敬重。山里的孩子更懂得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大山上的菌子、竹林里的笋子、母亲湖里的红鲤鱼……都是大地母亲赠予人类最珍贵的生命养分。为了救治森林里受伤的小鹿,艾乐一家彻夜奔忙。当城里的餐厅老板想高价收购小鹿,谋取餐桌上的利益时,艾乐一家像对待家人一般拼命保护它。现在,当我们享受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一切所得都觉得理所当然时,我们会常常忘记,是脚下这片土地默默地养育了我们。作品还流露出对命运的期待。整个故事弥漫着浓浓的温情,却掩不住小艾乐内心的孤独。母亲重病需要钱医治的时候,他想到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解决方法;内心无数的委屈,他想到的是向村口的老榕树倾诉;由于家庭原因,成绩优异的他选择不参加考试,独自坐在瑞湖边落寞地扔着石头。天真的年龄承担着生命的感伤,总是令人心疼。然而小艾乐又是坚强的,他紧攥着张老师给他的80元钱,就像是大浪上方的一条救命绳梯,他勇敢地抓住,考上了县一中。从这里可以预见艾乐的人生即将走向光明的所在。穷困无法选择,但未来可以改变。这是作者对艾乐命运的期待,也是对无数农村孩子命运的期待,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唯有读书成才才能打破阶级固化。这是中国无数像艾乐这样的农村贫困孩子的出路。从性别视角来看,这部作品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阿妈和大姐荞粒看似只是穿插在故事里的两个普通女性角色,但阿妈的善良和坚韧是艾乐意志品质最重要的塑造者;荞粒从在家帮弟弟缝制“春天的书包”到最终依靠自己的巧手能活带领整个村子走上致富之路。合上书本,尽管她们的音容笑貌有些模糊,但她们自带的光辉早已深入我的脑海。我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这部十来万字左右的小说读完,被故事感动的同时,又惊讶于这样一个温情款款又轻盈灵动的作品居然出自一个平时不苟言笑的大叔级的作者之手。作者的赤子之心让我们看到了他心中那个真善美的伊甸园,而作者的理性,又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现实深深的思索,理解自己的处境并且自我修复。我想这部儿童文学作品就像一面清澈的湖水,让我们在成年人忙碌的生活和复杂的人情中,停下脚步,整理一下衣冠,反思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