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随笔写作 > 多少家庭,输在没有仪式感

多少家庭,输在没有仪式感

时间: 七月1244 分享

多少家庭,输在没有仪式感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件很平常但是又很温馨的事。

在北京读大学的女孩要毕业了,毕业典礼那天,她的父母专程请假两天,从广州赶到北京,只为了参加她的毕业典礼,看着她上台领取毕业证书,陪着她拍照。

被问到为什么会不远千里过来时,女孩的父亲说:“这是女儿的重要时刻,一定要一起见证。

这也引得网友纷纷在下面吐槽自家父母:

“我爸连我在哪个学校读大几都不知道”

“我都高考完了,我爸妈都不知道”

“别说毕业了,我从小到大生日都没过过”

其实只不过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却让不少网友直呼羡慕,也有太多的人被这份小温暖而感动。

我想这是因为这个家庭所赋予的仪式感吧。

理学家说,孩子的童年需要“四种营养”: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其实,还有一种重要的“营养”在孩子的成长中必不可少,那就是仪式感。

那什么叫仪式感呢?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个小小的片断:

小王子第一次遇到狐狸时,狐狸告诉他,相识是需要一定的仪式的,这很重要,因为伴随着这个仪式,很多原本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东西就会被赋予意义。

有了仪式,生活也就有了期待。

这就好比狐狸一看到小麦,就会想起小王子的发色那样,也比如小王子每天下午4点会来,那么到了3点钟的时候,狐狸就会满心期待一样。

“仪式究竟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狐狸告诉他:“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2

湖南卫视曾经出过一档全新家风类节目,叫《儿行千里》,主持人是何老师,讲述的是平常老百姓家的故事。

里面有一期,探讨到关于仪式感的话题。

现场有个女孩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她们家,一直践行着一个温情而简单的仪式:

每天出门前,都要和家人拥抱一下。

妈妈是这样说的:“要珍惜每次和家人拥抱的机会。要让彼此知道,我们互相在乎对方。有个在特定时间的仪式,会让这个时刻和这个人,在我们的心里变得更加重要。

女孩一开始觉得很难为情,但后面慢慢接受了;

何老师接着告诉女孩,你以后一定会越来越想念这个拥抱。

在中国,父母儿女之间的爱是内敛的,是羞于表达的。

但是这家人却因为有了这个仪式,每天都有了一个独立无二表达爱的时间。

长期以往,他们一定会更靠近彼此的心里,也会让孩子越来越懂得爱。

仪式感,是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幸福教育。父母注重仪式感,直接表达爱,而孩子也能直接感受这份爱,心中有爱,孩子也会愈发有安全感。

再来看看孙俪和邓超,去年两个人的结婚纪念日,我们吃了满满的狗粮的同时,也震惊的是,孩子们也郑重其事地向父母送上慢慢的祝福。


今年6月份狗粮依旧,他俩微博晒出2010年与2018年的照片对比,一如当年的发型和着装。


生活需要仪式感,爱情需要仪式感,事实上,对孩子的教育也需要这样的仪式感。

我们都想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可只有被认真爱过的孩子,才会懂得如何去爱。

那些被父母重视、在意,用一个个仪式感“喂养”大的孩子,会在平凡日子的寂寞、重复生活的繁琐中,仍然有所期待,会觅得小快乐,也收获大幸福。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我们期望,用最庄重、最真诚的仪式来唤醒孩子灵魂中最美好的部分。

3

同样,仪式感,能培养孩子的秩序感与敬畏感。

在英国,小学入学第一天是特别重要特别有仪式感的日子。

这一天,学校会要求孩子一定要身穿校服,立立正正,拿小书包,认认真真在家门口拍张照片记录。

这个小小的仪式就是告诉孩子:你已经上小学了,不再是幼儿园,要更独立了。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简单的仪式感,随着照片咔嚓一声,孩子的心里会产生微妙的改变。

就像是为什么会有成人礼?

是为了告诉孩子,你今后不再是孩子,你已经成长成为一个大人了,你要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了。

为什么会有毕业礼?

这也是为了告诉孩子,在你今后的人生中,你结束了你学生时代,以后要正式踏入社会了。

和你们分享两个的短视频截图吧。


这是一个5岁的小萌娃,因为家长不让她穿园服写作业,发起了小脾气。

她理直气壮地说:“穿着园服写作业,就像老师在跟前一样,坐有坐样,站有站样。”

家长很纳闷,问:“那不穿园服还没法写作业了?”

小家伙表示不穿园服,就没劲,作业写得慢。随后,她还边哭边反问家长:“你要觉得穿什么都一样,怎么不穿睡衣出去逛街呀?”

被逗笑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想这小家伙是对穿园服,有一种特别的荣誉感。所以只要穿着园服,就格外精神。这是小家伙对于写作业的仪式感和秩序感。

再看看看另外一个视频截图,一名小学生上学迟到,此时操场上已经响起国歌,听到歌声,小学生立刻在栏杆外站好敬礼。


与此同时,同样一位路过的女孩,也默默停下脚步,站在后面庄重敬礼,看到这一幕真的很感动。

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小小的简单的仪式,日后一定会成为他们的习惯和准则。

仪式感的判定标准,往往是以内心是否富足为基准。

对于孩子,则更是这样:

看到家庭的温馨和良善,她们就会对美好生活抱有尊重和向往;将家庭的仪式感展现在她们面前,她们就会感受到家人的在意和深爱。

有仪式感的家庭,养出的孩子才会更自信、有力量,更有让自己快乐和幸福的能量。

请记住,穷养孩子还是富养孩子,都不如用爱用仪式感教养孩子。

- END-

作者:黄七月,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思想地带(ID:sixiangdd)。聚焦热点话题,碰撞思想火花。有思想、有个性的人都在这里……

1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