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杨善洲》观后感1500字5篇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1500字5篇
杨善洲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4月9日下午,人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观看《杨善洲》影片。记得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一生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高尚情怀,一辈子淡泊名利、公而忘私、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高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敬仰和学习,被人民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以他为镜,明辨是非曲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简单做人,踏实做事,在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中建功立业。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我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下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交给国家。
杨善洲是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在全国推出和集中宣传的先进典型,被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党员干部学习杨善洲,起码要从几个方面学起。
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地坚定信念。杨善洲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我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我。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持续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杨善洲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他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簿,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
向杨善洲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他又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向杨善洲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精力献给党和人民。
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个性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杨善洲为镜子,找差距、增动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透过学习杨善洲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人社工作务必先做好人,务必端正心态,务必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务必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作为党员干部,更就应以杨善洲为榜样,进一步加强执政为民的理念,随时谨记自我身上的职责,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自我的言行去影响、教育我们的干部职工,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应对自我的工作,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绩,以到达“创先争优”学习提高的目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化作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利益奋斗终身的实际行动,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持续高度一致;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理解监督,不断增强辨别是非和抵制诱惑的潜力,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我们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始终持续一股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在�烟饷媲案矣诳?兀?�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职责,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群众观做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认真贯彻群众路线,自觉增进群众感情,把老百姓的事看成头等大事,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始终持续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我在观看电影《杨善洲》之前,确实不知道杨善洲是怎样的一个人,只知道在建党九十周年的年度中,它是一部供共产党员同志们学习的影片。我不怕这样说,因为我要做到实事求是。可能是阅历少的缘故,并没有什么可以惧怕,诚如古语云:初生牛犊不怕虎。
但是在看了她之后,不可否认,《杨善洲》是一部好影片,杨善洲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共产党员,值得我们学习。
当时,我是怀着无比敬仰的心、眼睛中流着泪水将其看完,却是感触很深。我的眼睛中含着泪水看完的电影并不多,截止目前为止,仅仅只有三部,因为要将她们铭记在心:第一部影片,也就是我懂事以来看的第一部影片,高中看的《暖春》,为她泪流满面,只为恩情;第二部影片,大学二年级看的《忠犬八公》,为她热泪盈眶,只为感情(忠犬和其主人的感情);第三部影片就是2011 年 11 月 26 日党支部组织看的《杨善洲》,为此泪水夺眶而出,只因无私奉献不为己,在这天晚上,我也深深的理解了一句话“眼睛因充满泪水而愈亦清明 ” ,这里的泪水应该是感恩的泪水、温情的泪水,时常感恩,经常感恩,永怀一颗感恩之心,便可以将社会看了,便可以将世界看清,便可以将世事看淡,此所谓清明的眼睛。
深深地理解一句话,是我知识的提升,但是深深地理解了这句话,我觉得是我思想上的一个提升!我要学会感恩,常带感恩之心;我要看清事实,永带做人准则!
通过影片《杨善洲》,我知道了:省委地委书记的他、家中清贫,并不因此而有改变;女儿成为教师,婚后因工作与丈夫分居两地,也不因此而有所改变;从来不搭政府的便车而方便自己的出行,即使是顺路搭乘,也会照样自己支付路费…… 他的一言一行很好的展示了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一句话“没有白吃国家公粮”,这也是各个社会时期对所有党员干部的要求,“不白吃国家公粮”这个在社会的各个时期都很难做到,在他的一生中却成了现实。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向他学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精神,他从来不会为自己的加官进爵而东奔西走,只为群众谋福祉 ; 并且在有机会升职时也会婉言谢绝。他从来不会借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或家人办事,反而对自己和家人的条件更苛刻,要求更严格,一个盖章简直是易如反掌,他就是不给自己的女儿走后门加上去!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财富。
向他学习一心为民的精神。当了那么多年的地委书记的他,从来没有过怨言。他可以调节两线纠纷、他可以下水插秧…… 时时刻刻身先士卒,在干旱时节,他能过度担责任,放水灌溉,仅为了保住粮食的产量,为了人民的饭碗,他不惜一切代价!
向他学习诚实守信、谨记诺言的精神。小时候的他受乡亲们的照顾,因此他立志要为乡亲们做事。为官时为乡亲们办实事,退休时,放弃进城养老的机会,只为曾经的誓言,为乡亲们做点事!为此,退休后,投身于荒凉的大凉山, 22 年的坚守,使原本光秃秃的山峰变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他将自己献给了乡亲们,把财富留给了乡亲们,给自己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就连奖金也只留了4 万给自己的老伴,其他的都捐了出去,这是何等的风范!
……
总之,杨善洲的精神,使我们永远学习的对象,他为民、朴素、无私奉献的形象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看完这部影片,我再次受伟大思想的熏陶。通过他,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持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大形象。从而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更好的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而奋斗!
观电影《杨善洲》有感
从小在乡下的农村长大,历经多少艰难困苦,我没掉过一滴眼泪;工作中虽然也碰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我同样没有流泪。而当我观看电影《杨善洲》的时候,几次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杨善洲是保山市原地委书记,在几十年的工作历程中,他呕心沥血,坚韧不拔,能屈能伸,不屈不挠。在广大老百姓的心目中,杨善洲是一位好书记,一位公仆,他就像一棵永远不老的雪松,在大家的心中永远挺直与苍翠着。他的办公室简陋朴素,一盆雪松盎然生机。当保山市遇到严峻的旱情时,为了确保农民的收成,他果断停止新建的办公楼,用这笔款打井找水缓解旱情。在其他干部认为如实上报真实灾情向上级申请救灾粮食会损害保山作为西南大粮仓面子时,杨善洲大声斥责:“难道老百姓的饭碗比我们的脸面重要吗?”话不多但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用实际行动及人格魅力带领当地的干部与群众抗大旱,保收成,帮助老百姓渡过了一个个难关。
在女儿的眼中,杨善洲则是一位严格而又慈爱的父亲。女儿从结婚到生子一直两地分居,扎根在边远的山寨教书育人,作为父亲却没有给予一丝的照顾。这样一位严格而讲原则的父亲,难道就不心疼自己的女儿吗?不是的,他为女儿的婚礼精心挑选的礼物令人为之动容,虽然最终没有到场参加女儿的婚礼,但那份慈父之心却似水一样绵绵长长;帮女儿背着行李走出那个简朴而又春色盎然的家园送女儿上拖拉机回学校的那个镜头,让无数人眼底热泪涌动。
几十年过去了,杨善洲的足迹在保山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留下无数的深深浅浅,他雪松一样的心与老百姓紧紧的连在一起,践行的是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公仆本色。当他离开保山这片倾洒了多少深情多少汗水的地方时,带走的是一顶草帽,两袖清风,以及那棵永远不老的雪松。没有鲜花,没有宴请,没有车队相送,唯有那为新入党同志领誓时那洪亮的声音久久的回荡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中,鼓励着大家克服困难,奋勇前行。这,就是他工作了几十年而离开时短暂的告别仪式。
大亮山,是杨善洲一直心系的一座山,儿时的梦想在那里编织,由于种种原因成了荒山秃岭,离开工作岗位之后,他放弃到省城安度晚年的机会,决定把余生的精力献给这座大山。他说,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养育了他,是大亮山培育了他坚韧的性格与脊梁,他要把那份爱献给他的家乡,献给大亮山,要让大亮山变为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于是,他带领家乡的有志青年安扎在大亮山上开始了令人难于想象的拓荒种树,一年四季,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以帐篷为家,克服种种困难,用辛勤的汗水让大亮山一点点变绿了起来。
如今位于云南施甸县的大亮山延绵数百公里,覆盖着密密的7.2万亩森林,走进林区,枝头鸟鸣不绝于耳,温暖的阳光从郁郁葱葱的白梅、银杏、华山松等林木间洒落下来,山泉在林场的山间轻轻流淌着,湿润着林区的肥沃土地及大亮山四周的村庄。一年四季,大亮山都像画一样的美。
这般美景,就是杨善洲退休以来,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而成的一个梦。二十二年来,杨善洲和他的团队在大亮山上历经了多少风霜雨雪,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大亮山和大亮山的人民都深深的铭记着。
杨善洲,大亮山上一棵坚硬挺拔而生机蓬勃的雪松!他的品格和行为,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并追随。
观看电影《杨善洲》有感
杨善洲同名电影今天晚上7点35在电影频道播出了,出于对杨善洲事迹的崇敬,我认真的看了一遍,稍有一些感触,随笔写写,有些东西还没有经过细致的思考,还待理论完善。
杨善洲曾是云南省保山地区党委书记,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书记,无论是生活作风、思想品质,都保有着一位农民的本质。实事求是、勤俭朴素、亲近群众、淡泊名利、大公无私,这些词用在杨书记的身上很是贴切。杨善洲在任地委书记期间廉洁奉公,忘我工作,一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退休之后,他放弃了进省城昆明养老的机会,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大亮山,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好水的问题,他带领着村民上山包地种树,自己分文不取。22年后又将林场无私的献给了国家,着实伟大。
但是,这个伟大令我很是焦虑。这又是一个雷锋式的人物,共产党员的楷模。雷锋的人物真实性我是考究不了了,但是杨善洲的事迹确是真人真事。令我焦虑的是:
第一,我们到底需不需要杨善洲?杨善洲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是值得肯定,完全表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假如国家所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都能有杨善洲的思想、道德、品质,国家的行政管理工作肯定会朝好的方向发展,体制的问题也终有一天能得到好的解决,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个共识,问题也就好解决了。那好,第一个问题回答了,我们需要杨善洲。
第二,我们领导干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多少个杨善洲?既然有需要,那就要看看我们有多少。请问我们能有多少?真正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做事的人太少了。就看看我们的区政府吧,都快成为领导的家属大院了。看看我们的镇政府吧,130个人领工资,30个人来上班,10个人在做事。而就是这10个做事的人,他们是杨善洲吗?不全是。
第三,为什么杨善洲只是个别的存在?这里我想提出我个人的看法,关于人性的看法。早在16世纪,霍布斯就提出过国家、政府、社会的起源。因为在每个人只管着自己,没有制度和法律的自然状态下,人的利益很容易受到威胁,所以大家一起订立一个契约,交出我们惩罚他人的权力,成立一个公共的组织,代替我们执行这项权力,这个公共组织就是后来的政府。在霍布斯看来,人性是恶的,每个人随时都可能会侵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之后的洛克、卢梭,虽然在契约的形式和性质上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对于人性的觉察,他们都认为不是善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都会有恶的一面?当然,你会说,我们看到感动的东西会流泪,看到可怜的人会同情,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仍会帮助,我们也有善的一面。我想说,是的,但是那是建立在不损害你的绝大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善。是的,这里又提到一个代价问题。为什么在公交车上让座的多,而在火车上让座的又少?代价不一样。公交车上可能只需要十多分钟,而火车上可能是十多小时。很少有人会牺牲太大的代价,来做一件几乎没有回报的事。我就是我想说的人性。我认为,人性表现应该是,不与自己利益冲突下的善,和与自己利益冲突下的恶。而人性的这种表现,正好回答了我的第三个问题。一个人可以做好工作,可以勤俭,可以亲民,但是要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天下为公,确是寥寥无几。所以杨善洲只可能是个别的存在。
第四,那该怎么办?既然“全党皆为杨善洲”不可能,那领导干部队伍要怎么办?我认为,承认人性的缺点,更多的发扬人性的优点才是可行之路。每个领导干部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享受着相应的条件待遇,不去贪婪,这样就足够了。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则需要多加一条,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别看小小一本党章,如果都能按照上面写的做,整个国家会焕然一新。其实中国的条条框框各项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协商制,我不敢说是最好、很好的,但是我敢说真正按照它执行的话是绝对不会差的。所以说,国家对于杨善洲之类的先进思想理论的宣传不应该是重点,重点应该放在怎么才能让人执行,而不是让宣传成为套话、空话。
第五,怎么才能把理论上的东西让人都真正做起来。难吗?其实只是每个人迈出一小步而已。简单吗?其实这一步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因为很多的国人可能都患有“腿疾”,可能需要一个人背着两个三个甚至是二十个三十个人迈出这一步。所以说,少部分人的醒悟是不够的,但是谁又能知道这星星之火,能否燎原呢?所以,第五个问题的答案:从我做起。
杨善洲观后感
全体组工干部一起观看了电影《杨善洲》,这是我时隔3年后再次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观看这部影片,感触颇多。
首先是感动。虽然杨善洲老地委书记的先进事迹已是耳熟能详,但再次重温他的一言一行,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感动和钦佩:"救济粮再难吃也得吃,老百姓的饭碗比咱们的脸面重要!" 、"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要自己当龙王!"、"不行,定的规矩什么时候都不能破!"、"人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我死了以后,骨灰分成三份,一份扔在清平洞,那是我革命的起点;一份扔在大亮山那个雪松下,那是我工作的终点;再一份你们替我保管好,最后把它和你们的妈妈搁在一起,我就可以永远和她在一起了……"从老书记的一言一行,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实事求是的作风,什么是战天斗地的魄力,什么是廉洁自律的表率,什么是谦虚谨慎的品质,什么是公而忘私的情怀……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对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过去没有过时,现在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
其次是感触。电影《杨善洲》以"找水"开篇,以"送水"结局。这里的"水"既是解干旱之水,更有暗喻人民群众之意。唐太宗李世民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善洲作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从任职时千方百计带领老百姓抗旱救灾,到卸任后带领一帮子人义无反顾上大亮山植树造林,建造了一座永不干涸的循环水库,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片片绿水青山,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崇高品质和弥足珍贵的精神激励!实践证明,我们党只有深入群众才会"鱼得水",如果脱离群众必然"树断根",群众路线就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无论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还是在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群众呼声当作努力方向,把群众支持当作力量源泉,把群众满意当作最高标准。唯有这样,党的事业才会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最后是感悟。我们向先辈先进学习,不能光会感动不见行动。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观看影片《杨善洲》,有的人似有所悟、见解颇深,过后却浑浑噩噩、毫无长进!有的人眼含泪花、感动不已,过后却及时行乐、空留感叹!有的人暗下决心、信誓旦旦,过后却依然如故、我行我素……,这种学习没有任何实际功效!
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认真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视差距、剖析根源、奋勇当先;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标杆,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善思善行、善做善成、善始善终,用实实在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效取信于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