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2500字作文
《阿Q正传》被公认为鲁迅最优秀的作品,甚至有人用“只要是在中国有些文化的人,没有不知道《阿Q正传》的”来形容《阿Q正传》的影响力的
《阿Q正传》读后感2000字范文
在《阿Q正传》整篇文章中,留给大多数读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常常用过去的和未来的来掩饰他现在的不幸,比如他常这样夸耀自己:“我以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我儿子会阔多啦”可是当他说这句话时,连老婆还没有着落。他能用自轻自贱来获取心理的满足。在被别人打败后,他就自轻自贱地承认自己是虫豸,并以这种自轻自贱的第一开安慰自己,并说,我这是第一,状元不就是第一吗,那我就是状元来“狠狠地”赞美自己一翻。他用祖传的法宝“忘却”来掩饰自己生活中的不幸。在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后,便立即使出了自己的祖传法宝,将屈辱抛到九霄云外,回到土谷祠美美地睡了个大觉。他更可以以自身的丑恶当作是炫耀的资本,当别人说他头上的癞疮疤时,他确自傲地认为别人“还不配”。
总而言之,“精神胜利法”所带给阿Q的,在阿Q自身看来,是值得炫耀的资本,是别人都没有而惟独自己有的值得大家都来学习的地方。但在其他有良知的中国人看来,则是一种巨大的耻辱,而鲁迅想要通过阿Q的“精神胜利法”揭示的,其实就是整个中国国民性的弱点,中国人之所以会成为东亚病夫,就是由于这个软肋在作怪。中国人向来以为自己地大物博,是天国,其他国家都是自己的附属国,并且当英国大炮已经炸开中国的大门上,中国皇帝还不知道英国在哪,面积有多少,与中国是否接壤。
当一次英国军官邀请清朝大将福康安去参观英国大炮,福大将军却抛出这样一句话:“这玩意儿,想来没什么稀罕,看亦可,不看亦可。”当时中国人的自大心理恐怕已超出了想象。这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阿Q也常常对自己不如人家的地方不顾一屑,照样我行我素,自以为自己就是皇帝,只是皇帝生错了地方,在我看来,煞是好笑。 阿Q的另一个引起我注意的地方,就是在他对革命的态度问题上。起初,阿Q以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他对革命的态度一向是“深恶痛绝之”的。但当他听说“革命”使城里的举人老爷都害怕,未庄里的男男女女又是如此的慌张之后,阿Q又产生了要投降革命的愿望,因此,在鲁迅的小说中,阿Q成为了未庄第一个起来欢迎革命并要“投身”革命的人。
但是,在阿Q的革命思维中,革命无非就是穿着崇祯皇帝的素来推翻清政府,简单地说就是反清复明罢了。因此,“他对革命在态度上的这种变化,并不是政治上的真正觉醒,因为他对革命的认识是十分幼稚、糊涂、错误的。”4他之所以神往革命,并不是希望推翻地主豪绅,而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希望,去拿别人的一些东西罢了,从而成为“要有什么就有什么”的人,革命以后,他可以随意地去拿原本属于赵太爷、钱太爷们的东西,可以抬高自己的阶级地位,成为当年的赵太爷、钱太爷们,从而奴役现在和他一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D、王胡们。
这种观念,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所“赐予”的,可能也是只有在中国当年这个封建时代才会出现的极度充满幻想并且狭隘的小农意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带给人们是绝对的权利概念,君与臣的关系是绝对的。在清朝中期,有一位洋人运了一批货物到中国沿海港口,他就让附近的渔民上船去搬下货物,可当他带着渔民走向甲板舱的时候,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他震惊了,渔民们齐刷刷的跪下了,并高呼着“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他向前一看,原来墙上挂着一幅乾隆皇帝的像。在古代的中国,如果是一个下层老百姓,对君权是绝对服从的,除非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才会起来反抗,而这反抗,也不会是实质上的改变,仅仅是改朝换代罢了。这样,阿Q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纵观阿Q,其实就是一个鲁迅概念中的一个封建落后、思想愚昧的乡村农民的典型形象,是鲁迅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国农民的种种弊陋都集中到阿Q一个人身上,让阿Q成为中国当时封建农民的典型代表。而鲁迅对于乡村生活的了解是相当有限的,更谈不上是熟悉。而他对于阿Q这种“乡村小户人家”,所采取的“与其说是建立在详观细察基础上的具体描绘与刻画,还不如说是借助于有限的了解而充分发挥艺术创作所见许的推理与想象”。总的说来,鲁迅在乡下的时间不超过一年,当然称不上是乡下人,他所塑造的阿Q形象其实也就是个城里人眼中的农民的典型。 阿Q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无疑是相当深刻的。但在当时,他所起的作用有像我们现在这样大吗?“在鲁迅时代的稍后时期,当时还是山西省长治第四师范学校学生的赵树理就尝试将鲁迅的小说读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听的实验,结果却遭到惨痛失败——这就与鲁迅本人所期待的结果能通过他的作品开出反省的道路6的目标之间发生了巨大的落差。”7而在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在当时主要是给城市新式学生和知识分子看的,试想当时,在农村,识字的人有多少,能读得懂文章并能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的人又有多少。因此鲁迅的文章在农村石沉大海的结局在意料之中。但是这并不能妨碍鲁迅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对社会的惊醒价值,起码对于我们这一辈人来说,阿Q的教训早以牢记,我们不会再度迷茫,历史不会重演,这其实也是阿Q带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影响。
《阿Q正传》读后感2500字作文
文/李亚霖。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他开启了白话小说的新时代。很多人说鲁迅的小说晦涩难懂,不提倡阅读。但我觉得,读他的小说,需要极强的责任感以及严肃的态度。仔细认真品味其中的人物的言行举止,不止有笑话,更多的是悲衰,是那个社会存在的悲衰,其中还隐隐含着鲁迅先生内心的巨大悲伤。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痛苦,是我们这一辈人无法体悟的感情,我想是那个风雨的时代造就了这个伟大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有人说他的文笔像是一把利剑直击敌人心房,的确,他将敌人的弱点看得清清楚楚,一击致命。他时刻都是冷静的,严肃的。
初读《阿Q正传》是在初中,那时年少轻狂,只觉其中搞笑之处,笑过就烟消云散,至于其中的深意,无法领会,也无意去探索。如今再次拜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被深深感动,其中细微之处,皆可见其用心良苦,而阿Q这个人物,在我脑海里也越来越生动,越来越真实,原来以为可笑的地方,现却又觉得可悲了。
《阿Q正传》一共分为九章讲述了阿Q悲惨的一生。小说既不冗长繁琐,也不枯燥无味。全文用看似调侃的语气记录了阿Q的漫长又短暂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又让人回味无穷。
第一章是作者作的序,题目为序,内容也如序言一样,介绍了小说的主人公阿Q,阿Q的身份仿佛是一个谜一般的存在,我们只能由推测得知一个大概,作者等于将阿Q架空于那个时代,那个地方,未庄,听起来也觉得不那么靠谱,文章开篇就以看似戏谑的口吻为我们介绍阿Q这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第二章就表现了我们时常用的“阿Q精神”这个词的含义,阿Q总是被村里人嘲笑,但是他却心里边看不起村里人。当与别人打架时,阿Q总是输,但他输了却不气缓,反而很开心,他对自己说:“我总算被儿子打了”充满优越感,但是这种精神胜利法并不一直有用,实在解决不了,他就自己打自己,就像自己打了对方一样,然后睡去,这个可笑的阿Q,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这是一种变态的心理。这也是鲁迅先生对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批判: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另一方面对自己的统治下的臣民进行疯狂镇压与剥削。中国统治者一方面鼓吹自己多么伟大,其实已经到了十分危亡的时刻,却想要用精神胜利法来聊以自慰。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在这章里,阿Q先后主动招惹了三个人。先是捉虱子的王胡,只是因为他的虱子比王胡的少就要找王胡打架。呵,阿Q可笑的自尊心不禁使我哑然失笑。在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为了莫明其妙的攀比,让自己不痛快吗?有时候为了可笑的自以为的尊严去做一些浪费生命的www.simayi.net事情。但是呀,真正的自尊是别人夺不走也踩不灭的,然而何谓真正的自尊,我还要去领悟。阿Q与王胡打架输了又骂了钱太爷的儿子遭到痛打,之后通过侮辱小尼姑,消了气,又充满自豪。阿Q本来就是弱势,但遇到小泥姑却又欺负她,这是典型的欺软怕硬的行为,让我对阿Q想要同情却又同情不起来。
第四章中,阿Q去勾引了赵老太家的女佣吴妈。吴妈受到惊吓让所有人都知道了。吴妈也是值得同情的被剥削者,但吴妈却也瞧不起阿Q,为了自己的清白,让全府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这是两位底层人之间的人情冷漠.吴妈的这种行为,也间接导致了阿悲哀的结局。鲁迅先生写的阿Q与吴妈,更像是封建政府官员之间的关系,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会考虑他人的死活,可见封建社会的自私与冷漠。
第五章《生计问题,阿Q自上次调戏吴妈以后,村里的女人见他就躲阿Q也没有人找他做短工了,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别人找了小D来打工,阿Q十分生气,就找小D打架,没有赢,他又去偷尼姑的萝卜,却被大狗追咬。在经过细细考虑之后,阿Q决定离开未庄。在这一章,阿Q在村里的地位被小D所取代,小D与阿Q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穷苦人,小D与阿Q一样都能自轻自贱,但从鲁迅先生对他的态度与阿Q相比,却少了一些嘲笑与讽刺,鲁迅先生对小D寄予了新的希望。
第六章主要讲的是阿Q重返未庄,村里人对他十分尊重,但渐渐发现情况不对,阿Q告诉别人他只是小偷的下手,于是又遭到了村里人的嘲笑。在这章可以看出,阿Q虽说逃离了未庄,但他的性格却一点儿都没有改变,依然懦弱无能依然自夸自大,阿Q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个失败者,这让我觉得一丝悲哀。性格上的好吃懒做却又爱慕虚荣,让阿Q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被人瞧不起。
第七章讲的是阿Q听说革命党人要来了,他一心想要革命,结果还是错过了。阿Q一心想要革命,但其实阿Q根本不知道革命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要革命,他只是盲目地、自以为是的要革命,在这里,鲁迅先生深刻地批制了此时封建王朝不坚定的立场。想要命却又摇摆不定的心思,不知改革为了如何的目的,就如阿Q一样,错过了机会,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第八章《不准革命》,阿Q去找“假洋鬼子”,想要革命,却被忽略,阿Q觉得十分不甘,夜晚又看到赵老太爷家被抢劫。第九章阿Q被作为替罪羊被杀头,最终走完了他这荒谬的一生。
鲁迅先生在整个文章中,细致地描绘了“精神胜利法”甚至在阿Q被杀头时也在自我安慰。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麻醉教育,正是使劳动人民不醒的麻醉剂。得以使劳动人民永远被压迫、被剥削。永远顺服于统治者。
鲁迅先生带着满腔的热血,狠狠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腐败与无能,他用犀利的文笔,戏谑的语调,将阿Q自尊自大,欺弱怕硬,自欺欺人的模样呈现在我们面前。他是民族的斗士,他用文字呼吁人民大众清醒,我们这些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人民群众永远是他最同情的人。
如今我们的祖国已经没有封建王朝的剥南与压迫,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自由平等的新时代,好多人说鲁迅的文章已经不适合现代了,但我认为,我们需要!我们的社会劣根性并未完全铲除,我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那样悲哀的时代,不能成为阿Q那样的人。虽说我们需要乐观精神,但却并不需要“阿Q精神”。
《阿Q正传》是部我们当代青年人必需一读的小说,它带给我们的思考与警醒是曾迅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巨大财富。
《阿Q正传》读后感2500字作文
鲁迅的《阿Q正传》我已经读过许多次了,至今依然还没能完全弄懂其中的深意。大概是我自己头脑特别笨的缘故吧,不像有些人那样,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一眼就能挖掘出它的现实意义来,并让它创造出价值,带来丰厚的社会财富(其实就是他自己的财富),同时也宣传了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的建设垒了n块砖,加了m片瓦。我实在是非常佩服这些高明人士的头脑和眼光的。
也许是因为我曾经读了几本古书,中了旧思想的毒,思想比较保守,属于呆子一类,故从来只知道有为圣人立祠(如武侯祠——武侯可能是“智圣”),为鬼神立庙(如文昌庙、药王庙等),而从不知竟会有人为阿Q这样的不知名氏不知行状更无丰功伟绩且曾被拉到十字路口枪毙示众的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建祠立庙的。然而,在我国的灵秀山水地绍兴,却有一家“土谷祠”专门为阿Q建立起来了。土谷祠是鲁迅小说里阿Q住过的地方,是在未庄的。它何以会出现在绍兴,我不得而知,也许这是分店或者连锁店吧。但我又太孤陋寡闻了,没听说过哪里还有一家土谷祠,这到现在为止应该还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也许未庄就是绍兴,绍兴就是未庄吧,但我又不懂考古,也没有考证过。究竟土谷祠为什么会开在绍兴,那就只好等渊博的学者们来考证考证了。总之,现在绍兴就是有这样一家土谷祠。
那么土谷祠里供奉的是什么呢?我没去过,不大清楚,大概就是社神谷神吧,好保佑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而,我们精明的商家,好像还没这么博爱,眷顾到上至神只,下及黎民。但里面又不供奉阿Q,因为他不是圣人,他们为阿Q立这一家土谷祠,只是因为这是阿Q曾经“下榻”的地方。就这问题我想来想去,最后总算想通了:所谓的“土谷”者,土地和稻谷者也。而现在保佑土地和稻谷之神,就是钱爷爷、孔方兄,亦即财神爷。试想那土谷祠的老板、庙祝,不就是在这万能之神的保佑之下获得建屋买房的土地和吃饱肚子的稻谷吗?至于阿Q和鲁迅,只不过是财神爷香案上的香炉罢了,就专门等待那些热爱鲁迅、热爱文化、热爱旅游的“香客”们前来上一炷香。想通了这些,我就更是对那些老板和庙祝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他们既保佑了自己的土谷,也给当地带来了土谷,而且让“香客”们获得了无价的精神享受,就像是善男信女们礼拜祷告完毕之后的精神上的舒坦一样。他们建立了这土谷祠,真是利己利人,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真真足可为圣人矣!
上面说了这么多,仿佛都是从“耳听为虚”的东西上引发的。绍兴土谷祠的情况,我只是从那些写得绘声绘色的旅游指南中的介绍和游人的叙述中得知的,自己并未去过,看什么时候去瞻仰瞻仰吧。然而,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却是“眼见为实”的。阿Q有一些名言,那就是“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或者是“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可是阿Q先前是不是很阔,他的儿子(不知道他有没有儿子)会不会更阔,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阿Q的现状很糟,这从小说中就能看出来,不用多说。阿Q的这些名言我好像不只是在小说里看过,仿佛在现实的世界里也能经常看到、听到过。也许是人们引用了阿Q的名言,并发扬了阿Q的精神吧。有时候,我很觉得咱们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很像阿Q对未庄人的态度,很落实了他名言里的精神。每当我们提起——尤其是在外国人面前提起——我们祖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所创造的灿烂的华夏文明,我们都总会禁不住油然而生起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为我们的祖先繁荣起来之时,外国“诸夷”还处在蛮荒落后的时代——这种遥遥领先于外国的局面,从秦汉一直持续到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康乾盛世”。因此,现在我们能很自豪地在老外面前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鉴于友好和礼貌,我们省略了“你算是什么东西”,但有冲突时,这不客气的话仍然是不会省略的)。所以,我们老是炫耀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然而,现在,我们却总是对外国人——不管是哪一国的——青眼有加,几乎到了谄媚讨好的地步了;而对本国的同胞,却动辄白眼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就像阿Q对小D和王胡。也许他们都学过阮籍发明的特殊眼球运动,或者这早就成了一种遗传功能了。
不过,尽管我们习惯了炫耀过去,陶醉于n年前的繁荣昌盛,习惯于今天对外国人点头哈腰,但我们毕竟还是自强不息的,这看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势头就知道了——如果连这点也没有,那距离亡国就不远了。因此,我们有些乐观的预言家便断言:“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或曰:“未来的全球化就是中国化!”我听了这些伟大的预言,感觉好像是听着阿Q在喊:“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可是既然那些预言是出于那些思维清晰头脑聪明的分析家、预言家之口,我仿佛就没理由不相信了。因为我没有他们那样的清晰的思维、聪明的头脑和敏锐而且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而且我看着国家确实是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这仿佛也就印证了那些伟大的预言了。是的,我们的儿子会阔得多!然而,这又像是以前有些同样伟大的预言家看着这世界一天比一天坏,就预言1999年某一日(忘了是哪一日了)是世界末日一样,那时也确实有很多人相信的。但我是从上世纪走过来的,也经历了1999年的那一天。而我到现在居然还没有死,世界居然也还在。
话说了这么多,不知有没有扫了各位游客的雅兴;或者妨碍别人眯缝着眼睛享受几百年前的繁荣盛世和梦想着几十年后一统天下的大同世界;或者打扰了诸君做眼球运动。所以我还是尽快闭嘴吧,否则要该枪毙的就不是阿Q,而是我了——而我是知道我死了之后是没有机会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女)的。而且我也要学得聪明一点了,与人们一起高唱:“土谷祠不倒,阿Q万岁!”;也只能与人们一起陶醉于我们祖先的繁荣盛世,并神往于那些伟大的预言了。
但是,我只想说:“鲁迅精神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