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美文欣赏 >

关于孝道的文章欣赏:中国“孝”

时间: 家志1175 分享

  学习啦:孝,应该坐在生前,而不是死后,死人是感受不到你的孝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中国“孝”》。

  记得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信息,说是四川郫县有个女人叫陈继英,她是一个职业哭丧者。众所周知,哭丧是我们国家的丧葬礼俗,自古就有。哭丧者为女人,主要哭诉逝者的生平往事。一般情况是以逝者家属为主,演变至今,已有了职业的哭丧人。这是一种以代替亲属哭诉,而获取报酬的一种职业。哭丧多以一个人领头,几人跟随哭诉。让悲伤无限扩大,感染众人,营造悲伤的气氛。不过,再出色的哭丧职业人,仍然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有的人虽然理解这种职业,但更多人不会完全接受这种现象。因为失去亲人的悲伤他人不可替代。在我们五千年文化的影响下,面对亲人离世,你不哭就算了,还请人来代哭。自然会被一些人非议和排斥。大家不接受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个“孝”字。

  在我国,影响深远的儒家伦理思想中,“孝”一直处于核心地位,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学而》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意思是,为人弟为人子的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外出做事要兄弟和睦。而在《弟子规》里也有关于孝文化的传承。如:“首孝弟,次谨信”。这里讲的孝,首先是要孝顺父母,敬爱兄弟,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到了清代,王永彬曾在《围炉夜话》中写道:“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他的意思是想告诉大家,孝敬父母应该居于各种美德中的第一位。凡此种种,足以说明“孝”在古人为人处事中具有的重要指导作用。其实除了这些专著,在古代,还诞生了许多与孝文化有关的故事。至今影响深远的“二十四孝”: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无不动人心弦,发人深思。

  其实,“孝”不仅仅局限于对父母之孝。早在战国时期,孟轲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在《孟子·梁惠上》一书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孝应该与尊老爱幼联系在一起,提倡在孝顺自己老人时,也要把这份感情推及到别人的老人身上;养育自己的孩子时,也要把这份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孩子身上。这种“孝”显然范围更大,层次更高,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演变。孔子也在《孝经·天子章》提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等理念。他的意思不仅仅提出孝道敬爱的思想,更倡导要把德义忠孝的道理大力推广、宣传,让更多的人学习、效仿,深入民心。宋朝林逋也在《省心录》里提及孝,他说:“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以上诸多证据,足以说明,“孝”一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把父母之孝,延伸到了社会,延伸到国家。“中国孝”的含义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备积极的时代意义。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是让我们满意的父母。父母不让你满意,甚至还伤害过你。难道他就不再是你父母?没有父母,你的生命是谁赋予你的呢,古代儿童启蒙书《增广贤文》就提到“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的道理,动物尚且知道如此,何况人啊?所以,作为人,最基本的应该懂得,也不能够忘怀,父母生养我们,在我们成长奔跑的每一个时间里,在我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处,他们都在关心着我们。直到我们走向社会,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不离不弃的始终是父母。因此,我们不能够也不应该回避这种情感,而应宽容,理解,担当。也应该将孝存留心中,让孝真正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当然,现实生活有诸多原因导致忠孝难全,但我们也可以让孝更具备时代含义,符合时代需要。我们不能够愚孝,更不可以为孝而破坏廉洁从政规定,以致违法乱纪。我们不能够为了孝而孝,为了个人家庭的孝,忘掉社会秩序,国家法纪,忘掉我们还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孝应当源于我们内心的博大而辽阔,意蕴深远。它是温暖的,是真情的,更是遵纪的、守法的,是这个时代的正能量。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思潮蔓延,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有些人滋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有的人身居高位,不为民作想。有的稍微有了些钱,就开始嫌贫爱富。更有的人,在外打工久了,就忘记了自己的故乡,忘记了生养自己的父母。前些日子我曾看过一则报道,说是一对河北老人没有房子居住,长年住在儿子住房前过道里;也说山东曲阜有100多个“逃儿村”,父母得不到儿女的照顾不得不离开,60岁的照顾70岁的,70岁的照顾80岁的,他们是被自己的亲身儿子抛弃了。这样的情况不管真实与否,但在现实生活中抛弃父母,不赡养父母的情况确实存在,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想起孔子的得意弟子仲由,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一次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若现在我们,人人都能够拥有他那样的思想,何愁和谐离我们还很遥远?

  所以,我们做大事目光要放远,但我们孝顺老人,目光一定要落在眼前。不要等老人离世了,才来追悔莫及。要知道,父母健在,那就是我们的福气,那是上天眷顾我们,给我们尽孝的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事业可以重头再来,爱情可以重头再来,婚姻可以重头再来,却唯独人生不能够重来。由此,我们再回头看新闻报道的哭丧职业人。想想,一些人在老人逝世后,为了显示他们作为子女的“孝心”,去请一些喇叭匠人来吹哀伤的曲子以寄托哀思的同时,还去雇一些和自己毫无干系的女人来哭诉,这是做给谁看的呢。这能够代替你对失去父母的悲伤之情吗?如果真的是自己的亲人离世了,如果你真的悲伤了,就请你大声哭出来吧。再多的眼泪,再无助的表情,都没有人会笑话你,反而会尊敬你。请人哭丧,不是你有能力的表达,也不是你财富的象征,更不是你权力和地位的显示,哭丧只能够是痛,只能够是伤。没有哗众取宠,只有生死离别,依依不舍。

  公众号:天府散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7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