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美文欣赏 >

关于八波塘的文章:难忘的八波塘

时间: 家志1175 分享

  学习啦:八波塘是作者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她认识到了农村认识到了农民,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难忘的八波塘》。

  如果说童年记忆中的村庄让人回味,那么我成年后生活了十三年的村庄,更让人刻骨铭心!这是我人生的第二故乡——八波塘。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因工作关系来到了八波塘村。八波塘村因塘而得名。那时的八波塘村是全椒县曙光公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它是曙光公社的所在地,供销社、医院、信用社、食品站、兽医院、粮站等社直机关在此云集。我工作的全椒县曙光中学就在八波塘村的北面。

  八波塘村当时有百十户人家,分为塘前、塘后两个自然村。八波塘就在村子的东边,面积有上百亩,附近十几个自然村的饮用水都依赖于它。虽然八波塘村是曙光公社的驻地,但那时连一条像样的街道都没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自然村庄。村庄平时人很少,除非公社举办学习班或者是召开干部会、知青会,村子里才热闹起来。每天上学、放学,中小学的孩子们为村子增添了人气。到了晚上,整个村子乌灯瞎火,唯一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那竖立在公场上的高音喇叭。每天晚上从六点开始播出新闻和毛主席语录歌曲,直到九点半钟结束。八个样板戏选段每逢周二、四、六,轮番播。

  只有在公社放电影的时候,才是八波塘村最热闹的时候。一听说公社放电影,消息会像风一样传遍全公社六个大队、七十六个生产队。有时周边的草庵、白酒两个公社的社员,会跨越襄河赶来凑热闹。周围十里八村的社员更不用说,他们扶老携幼,拿着凳子,扛着板凳,欢声笑语,兴致勃勃,草草地扒一嘴饭,不辞劳累,紧赶慢赶,都想趁早在公场上为自己或家人抢占一个合适的位子。在那精神与物质十分缺乏的时代,社员们看一场电影就像过了一回年。

  公社有线广播站与中学办公室离得很近,一只高音大喇叭就悬挂在中学教室的屋顶上。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晚上九点半前的“革命样板戏联播” , 我们不但耳熟能详,而且几乎教师个个会唱。不过这“高音扰民”现象时常发生,每天一大早不到六点,公社广播站的大喇叭就开始工作了,最常听到的是公社书记、主任的“早报告”:“当前目前的现在,是要沤绿肥,堆农家肥,挤掉狗日的要花大家钞票、化肥票买的化肥……”公社革命会徐主任的报告像是与社员在谈家常;公社黄书记的报告更能深入人心。一早上一个多小时的报告,能结合前一天的实际调研,把六个大队、七十六个生产队生产情况和书记、队长的名字一个不拉梳理一遍,“东张队的张队长,下王队的王队长,刁冯大队的杨书记,曙光大队的秦书记,你们要注意了!你们秋种的进度要加油了……”几乎件件事击中要害,句句话温暖人心。说心里话,每天的高音“轰炸”,让我们这些喜欢睡懒觉的老师深恶痛绝。但从内心也不得不佩服公社书记和主任们,不论寒暑,坚持每天步行、骑车深入基层调研,检查工作。他们扎扎实实、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九七O年刚调入曙光中学时,学校连最基本的设施——厕所都没有。师生使用的是土围子厕所。男生上东边的土围子,女生上西边的土围子。全公社十多所学校基本如此。由于土围子没有明显的男女界限之分,常常闹出许多笑话,也常给老师们带来尴尬。农民上厕所,要让路人知道土围子里有没有人,就用裤带搭在进口围墙上做标记。人们一看到围墙上有一条裤带(一般是布带子),就知道里面有人,要么走人,要么在外面等。一次一位老兄内急,忘记了放带子,结果大大咧咧走进一位女社员。一见已有人蹲坑,嘴里不干不净骂骂咧咧地走了。意思不说也明白,“你这个人缺德”。还有一次,一位女老师入厕,像农民一样,把一条新买的皮带抽出来放在围墙上。可事一结束,皮带不翼而飞。可能被哪个顽皮的小孩拿走了,弄得女教师哭笑不得, 只好提着裤子回家。

  最难忘的是八波塘的“三夏”。

  刚过小满,八波塘村的农民们忙碌起来,起早摸晚收割菜籽、小麦,看到“农家五月无闲人”的情景。曙光中、小学的十多位教师,一个都不请假,到生产队帮助割麦子。烈日下教师与农民们一样挥汗如雨。到了下午,实在割不动了,能趴在麦堆上睡着了。中午一般是生产队烧了饭菜,辛苦了一上午的老师把斯文早就丢在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饭菜。下午有时被派去锄田,活儿虽不太重,但晒得够呛。几天下来,手心都打了血泡。一个星期的劳动,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农民的疾苦,真正增进了与农民的友谊。皮肤晒黑了,甚至脱皮了,但与长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相比,与那些在家娇生惯养、皮白肉嫩的下放知青相比,就算不上什么了。教师们忙假参加劳动,从一九七O年到一九七八年几乎从未中断。

  去年春节,我打算再到八波塘村故地重游。一打听,由于开展了美好乡村建设,原来的八波塘村已经整体搬迁,原先的村落已不复存在。八波塘村真的成为我记忆中的村庄。虽然八波塘村像许许多多被拆迁的村庄那样随风远去,但是那淡淡的乡愁却挥之不去。

  感谢八波塘村,她是我生命中的驿站,她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农民,了解了农村。

  公众号:天府散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7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