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歌曲《喀秋莎》的随笔:解读《喀秋莎》
时间:
家志1175由 分享
学习啦:《喀秋莎》这首前苏联的歌曲历经将近一个世纪依旧为世人传唱,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解读《喀秋莎》》。
随着激越的前奏,届满80岁的《喀秋莎》又跃然眼前。整整一个八十大寿啊,她却仍然青春耀眼、魅力四射!在俄罗斯的泥土芳香和梨花的幽姿逸韵中,我想起了苏联诗人伊萨可夫斯基的初恋:
心上人是位叫做喀秋莎的果园姑娘。那天,他只在园中轻轻唤了声她的名字,就有七八位同样叫做喀秋莎的少女,从花影扶疏中探出头来。多亏那些蓝宝石、绿宝石般的眼睛,否则,诗人会分不清谁是粉嫩的梨花,谁是清纯的笑靥!这瞬间,他真正读懂了俄罗斯女性的美丽……
以至后来诗人的好友,作曲家勃兰切尔问他可有什么“新东西”可用来谱曲时,他毫不犹豫将这首孕育了很久的歌词抄给了他。1938年,在刚刚成立的苏联国家乐团的首场演出中,这首名叫《喀秋莎》的歌曲,便一唱走红,传遍全国。
1941年苏、德开战,千百万苏联妇女在《喀秋莎》的歌声中,将亲人托付给战争。而使命感极强的苏军战士,面对战壕中比比皆是“为斯大林而死——等于活着!”的标语,他们却宁可哼着《喀秋莎》这首歌,并以喀秋莎的名义把成千上万吨弹药砸向敌人。
在战火的庄严中,《喀秋莎》既是战士们的情人,也是他们的妻、女和母亲。
一个民族可以平静地面对挫折,可以冷静地对待失败与灾变,却绝不能直面他们的女性横遭凌辱。从这个意义上讲,《喀秋莎》又成了俄罗斯人在战争中的精神支柱和守护女神。
历史可以检验一切!在二战结束70多年的今天,人们已越来越掂量出这首歌的价值。可以说,没有美丽的《喀秋莎》,就没有苏军反击法西斯的伟大胜利!
公众号:天府散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