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美文欣赏 >

关于工作的文章欣赏:在小苑子教书的那些日子

时间: 家志1175 分享

  学习啦:除了故乡,最让人怀念的,可能就是第一个工作单位了吧。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在小苑子教书的那些日子》。

  记忆的影集常常自动翻开,本应飘飘渺渺的事情,却还清清楚楚。那一花一木,一人一事,经过时间的沉淀,留下的全是深深的感叹。

  我教书的第一所学校,是我的母校,十多年前被拆卖,只剩下一些树和几间平房了。如果没有人用文字记录一点东西,恐怕再过四五十年,这世上就仿佛从来不曾有过那么一所学校了。

  母校,本乡本土的人都叫它“小苑子”,只有重要的会议上才正儿八经的叫槐树区小学。

  “小苑子”本身是一个地主庄园,离场镇四里路,规模较大。之所以有这么个大庄园,是因为解放前这里出了个大地主,他叫何时乾,他的绰号名震一方——何二百钱。相传,他靠着最初的二百块钱做生意,据说是贩盐,发了大财,修了这么一个在当时应该算是富丽堂皇的庄园。解放初期他想利用国民党逃窜前留下的三千条枪搞暴动,他和儿子被政府镇压了,庄园保留了下来。解放军南下追击国民党逃兵部队的时候,侦察到这里有一个庄园,把它作为粮站,房顶上架起了机枪守卫。后来,这里被作为学校。从此,琅琅书声荡漾在庄园里,这是何二百钱绝对想不到的事情了。

  我在这里读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是冯建君老师教语文,那时候是五年制。1979年在这里读初中一年级,班主任是任良相老师。初中二年级转学,直到初三最后两个月又转回这里,在王正寿老师的班参加预选。那个年代,初中三年级有两次极其重要的考试。第一次叫预选,既是初中毕业考试,也是高中升学考试,此外,高分入围的人有资格参加第二次考试。第二次考试是中专和中师的升学考试。这里是我的母校。

  学校只有两道大门。一道在南边,叫做南天门,是一道石头拱门,铁栅栏,位于长长的石头梯子的中间。这道石头梯子分三段,有一百多梯,约三米宽,上通山腰大操场,下连厨房小天井。这每一梯,都留下过亲切的记忆。每一步梯子,都曾经记录过同学们课间嬉戏的打闹声。摸一摸石头栏杆,就会回想起打篮球的时候,篮球从上面的操场飞出来,滚到梯子下的校园里。踏一下石梯,当年老师们下午从这里往上走出校园去散步的场景就重新浮现出来。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像魔术盒子,轻轻触碰,珍贵的记忆就鱼贯而出,层出不穷,令人感慨万千。

  房子是酷似方形尖顶巨伞的日式建筑。大约有一百多亩,主体建筑是一个巨大的四合院,三座主楼。校园正方位置是庞大的木质结构的房子,三层楼,青瓦红柱,只是那红色几乎褪尽。二楼四面都是宽阔的走廊,宽而厚的木楼板。走廊边是木质栏杆,整齐划一。一楼正前方有长长的坐栏,有靠背,是优质的厚大的木板做成的。栏杆虽无甚雕刻,但却很是结实。课间午后,暖阳之下,倚栏而望,看云卷云舒;闭目而坐,听鸟语啁啾。我的孩子就是在这里长大的,随处都有坐处,孩子们在四通八达的走廊里赛跑寻乐,累了就在长栏或坐或躺,那份自由自在,那份欢乐惬意,远非城里学校可比。

  两侧也是木质楼房,和正中的大房相通,同样是四面宽廊,整个建筑,走廊环绕,八方通畅。

  另一面是一排较矮的木质房子,和三栋主楼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正方形的天井。中间是旗台和一个坝子,集会就经常在这里进行。平时,在这儿打羽毛球,乒乓球,做课间操,这里承载了小苑子师生几多欢乐几多梦想。

  这个天井之外的房子,就是做厨房或是厕所之类,形成了不够封闭的几个小天井,为小苑子的建筑平添了层次。

  整个学校的房间很多,容下了十多个班,三四十个老师。

  要说建筑的别的特点,主要是用的木料很粗。那些圆柱头比起刘文彩的庄园的柱头要粗好些。我在这里教书的时候,柱头的漆早已斑驳,似乎在诉说着庄园的沧桑。

  不过,真正让人刻骨铭心,却是小苑子的树。可以说,少有校园能和这里相比。

  南天门不远处,有一株巨大的银杏树。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拉着手去丈量,根本就围不拢。当老师的时候,我们要三个老师手牵手才围得拢,正是“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枝孙绿荫肥。” 这银杏树耸屹参天,和半山腰的操场一样高了,枝繁叶茂,树根粗大如桶,树皮青黑而斑驳,他仿佛是一位魁伟的老人,诉说着不知多少年的故事。更有几十只白鹤栖息于树,晨飞夕落,哇哇鸣叫,盘旋欢歌。银杏的叶子是扇形的,夏天的时候,满树青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簌簌吟唱,精神抖擞。秋天到了,银杏叶飘飘而下,金黄炫舞,铺了半个校园,铺了一地诗韵。每到银杏果成熟的时候,学校就会请人来打银杏果子——白果。工人一般有两三个,人少了怕一天打不完。他们站在树上,枝叶遮掩之下,几乎难以看见人影,用长竹竿使劲敲打,白果就噼噼啪啪铺天盖地往下掉。他们不停地敲,白果就像下雨一样坠落。白果掉在地上,皮肉摔得稀烂,露出了白色的坚果壳。这白果是可以入药的,是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银杏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可以延缓衰老,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防止色斑,达到美白功效,老年人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但是银杏果却不可多吃,大量食用可能中毒,而且不能生吃。所以我们都会讨要十几颗,回去炖肉,咬吃白果,绵软香醇,好生安逸。

  不远处,还有一颗大银杏树,虽然大到其他地方也很少见,不过和这颗白果树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据说,小一点的那棵是公的。这点我信,因为从没有见到它结出白果来。

  两株大黄角兰树,六至十月花不断。“花黄叶碧体型柔,迹远情疏守宅楼。坠露凝香飘秀影,凭栏浅笑写风流。”这诗虽写出了黄角兰的姿色和情韵,却不够形容小苑子的黄角兰。因为这两棵树很高大,几十年的风吹雨打,不但丝毫未损,反而干壮枝粗,开花季节,绿叶黄花,于树上丛丛簇簇,醉人的香味,把校园的青瓦红柱,回廊石梯,黑板桌凳,凡夫俗子,全都浸在她的香气了。更惬意的是,上树摘几朵,或是捡拾刚刚掉到地上的大大的黄角兰花,放到室内,满屋溢芳,似乎从十几年前,穿越时空,飘到了我现在的书房。

  旗台下面,并列两棵桂花树。小苑子的树都很大,这两棵桂花绿树阴浓,开花的时候,满树星星点点,犹如两个巨大的花球。桂花牵手黄角兰,银杏树下香满天;幼稚捡花争相闻,一院淡黄一院欢。这桂花树,长了多少年,就把小苑子人的欢乐记录了多少圈。

  除此之外,校园里名贵树种很多,“凌寒独自开”的腊梅,当冬风凛冽之时,“犹有花枝俏”;紫红泛白的烂漫的紫荆,于芳菲渐寂之时,“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树花锦簇,鸟语声声,春意闹苑;五月阳炽,石榴适季,“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鲜艳的海棠,池中清荷,雪白的玉兰……

  周围的村民,家中来了远客,常常会专门带来校园参观,这参天古木,馨香尊树,早已美名扬传。校园里花儿四季不断,真的是读书教书的好地方。

  不可能忘记那三棵古柏。不知要走多少风景区,才能见到和小苑子的柏树一样大的古柏。

  古柏苍翠挺立,高出房子几丈。枝枝坚挺,满树墨绿,令人心驰神往。

  我真的没有再见过如此琪花玉树的校园了。其实也不足为怪,这里本是一处庄园嘛。

  不过,如果仅仅是好看,那还是我梦牵魂绕的小苑子吗?

  在这里,我组建了家庭,爱人后来也调过来了,是英语教师,女儿在这里出生,长大,读幼儿园。这小苑子,我们家喝她的井水,住她的木楼,呼吸她的清新的空气,享受她院里院外的阳光,沐浴她一年四季的花香——叫我如何不想她!

  在这里,我教出了几届初中毕业生。现在,他们个个成才,五湖四海有学生,天南海北逢桃李,甚至有学生考入了国务院。当年我不但上课精心诲顽,而且晚自习后还免费辅导爱生,终得栋梁布四方,今方欣慰未蹉跎。

  小苑子的趣,在于那小小的池塘。1985年分配到这里,那美池令我心旌动摇。艳阳碧波微粼粼,细雨溅花池氤氲,修竹翠柳围四方,无须草帽自有荫,父女同扯钓鱼竿,鲫鱼几条笑会心。

  小苑子的魅力,在于静。周末,学生放假了,老师们也差不多回老家了。小苑子的静,令我魂销。

  月亮上来了,校园朦朦胧胧,树影斑斑驳驳,清辉之下,万籁俱寂。忽然,蜡烛摇曳之际,白鹤梦唱,哇哇连声,静寂之中,凄清无比。几声鹤鸣唤清愁,数道影摇催相思。情郎吻笛缓歌起,伊人应来舞柔姿。我常常在这时忍不住吹起笛子,校园成了天然的音乐厅,在这四合院的封闭的声场里,笛子的音色更是平添了金玉圆润。月光如水,笛声如诉,心静如水,凡俗已超,物我两忘。

  现在想来,小苑子虽然交通不便,买米买面买蔬菜次次走远路,背肉背油背炭元回回汗满身,但是,校园那种别样的韵致却是永远也难觅了。

  小苑子的校史大概就四十多年吧。后来,学校搬迁到槐树场镇,小苑子仅仅卖了八万块钱就被拆除,令人唏嘘惋叹。那两棵银杏,任谁也不忍砍伐,被保留下来,贴上了文物保护的标签。这四十多年,小苑子培育了槐树一方俊才,放飞了乡里乡亲多少家庭的希望。我忘不了小苑子老师们的敬业,我也忘不了自己在那里教书时,曾半夜两点刻钢板制卷,忘不了学生们青春的歌声汇成一条条河。

  但是,最忘不了的,还是那楼,那树,那花,那珠玉飞溅的笛声。

  公众号:天府散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73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