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美文欣赏 >

有关脱贫攻坚的文章:树高千尺唯有根深

时间: 家志1175 分享

  学习啦: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树高千尺唯有根深》。

  一年夏已立,正是读书时。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次次虔诚地拜读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时,我的思想总是经历一次次洗礼、受到一次次教育,我被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干事创业的方法、复兴民族的梦想深深感染,内心里经常涌动着一句话,那就是:树高千尺不忘根,为民服务不忘本。这个根就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不忘初心。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陕西是我的根,延安是我的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父老乡亲永远是我的牵挂,多少次让我魂牵梦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北腹地的小山村梁家河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的知青岁月,七年,几乎是一个人青春时光的全部,也正是这七年,让习近平主席了解到了中国当时农村的情况,体会到中国农民的疾苦,培养了他的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精神。离开梁家河40多年来,村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让他念念不忘。在回答“有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延安人”的提问时,习近平总书记脱口而出:“我确实把自己当做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启程点……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很多基本的特点,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如今他已位高权重,回来时却像一个想家的孩子,一声声呼唤乡亲们的小名,亲切自然拉家常。饮水思源,拳拳赤子之心,不论走得多高多远,心中永远装着百姓,不忘根本,习近平主席为我们做了表率。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扎根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里,他没有把自己当做高干子弟,而是深入群众,住土窑洞,和农民们吃在一起,干在一起,想在一起,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在穷困饥饿和繁重的农活中磨砺,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在梁家河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等,修梯田、打坝、打井,增加粮食产量,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正是因为习近平主席敢担当、能做事,总是为村里着想,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心里有群众,得到了群众认可,梁家河的群众把村支部书记的重担放心地交给了他。

  公职人员作为人民的公仆,要时刻为群众办实事。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才是好干部。“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这是梁家河群众说习近平主席当知青时的所作所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技巧,需要扎根群众,汲取营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巧干实干,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评判标准,才能干出符合群众意愿的事业。

  当前,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许多党员干部到农村进行扶贫包抓,我们更应该沉下身子,为农民着想,为群众办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原则,因地制宜,书写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而不应该像少数人那样,本来也从农村出来,当了几天所谓的“官”,就趾高气扬,看不起群众,在老乡面前扎势摆阔,认不得当初在一起生活过的乡亲邻居,嫌弃群众家里条件差,“脏死了”“吃不下去”“住不成”,更别说为群众办实事。这样离心离德、脱离群众的人,大家会嗤之以鼻,背后指着脊梁骨骂人的。这样的党员干部说的话群众不会听,要求群众办的事群众不会给办,自然也就成了行动上的瘸子、人际关系中的“孤家寡人”,岂不悲哉!

  历史和现实正反两面的事例,反复告诉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诚为群众服务,不忘初心、秉持公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样的人就算走得再远、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公众号:美丽的坝河小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7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