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美文欣赏 >

有关教师的文章:戒尺、教鞭和师者

时间: 家志1175 分享

  学习啦:教师不单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用标准尺度把优秀的品德,学识,言传身教鞭策他们好好学习,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戒尺、教鞭和师者》。

  戒尺词语分开解释是:“戒”:戒骄戒躁,革除不良嗜好;"尺":尺度,标尺,标准。戒尺是旧时先生教学用的“尺子”。其功能如同现代废除的教鞭。先生用的“尺”是有说道的。

  戒尺是用两只木块制成的。两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俯者在上。“仰”,可开阔视野,广博心胸;“俯”,可以大观小,树立自信。既俯又仰,在俯视脚下风景的同时才不至于那么狂妄,那么傲慢。在向无尽的高度攀登时,方能使自己的思想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

  我们熟知“三味书屋”的讲台上,就摆放着一把戒尺。那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传道所用,那把戒尺虽有惩罚规则,却不常用,它只是用来威慑越线的顽皮弟子。对此凡是读过《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的有心人,都能领会老先生的良苦用心。

  郭沫若小时读书,一日趁先生外出,去邻家桃园偷桃。被园主告到先生那儿,先生却没用戒尺去惩戒他。而是若无其事地出了一对:“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为谁?”原来先生对自己的不光彩行为都了如指掌。郭沫若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他年进蟾宫折桂,必定是我。”对这样知过能改,力求上进的弟子,何需戒尺来戒?先生采用另种方式进行教育,这种教育虽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

  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戒尺",并不是中国的专利。在我的印象当中,不少国外名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尝到过戒尺的滋味。都德的《最后一课》:“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想而知,“我”在平时不知挨了戒尺多少惩戒。

  我小时读书,老师用的是一根用槐条做的教鞭。教学时老师面对学生,用教鞭指着黑板上所授的知识。讲到重点、难点、关键处,老师会用力把教鞭向所讲的知识上一点,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时要是有人分散注意力或搞小动作,老师还会用教鞭敲一下黑板来为你提个醒。

  在讲划句子成分时,老师说:“语法也就是从语言中提炼,归纳,总结出来的。”接着以教鞭指着黑板上“老师的教鞭”为我们分析:“老师是主语,教鞭是谓语。大主语‘老师’是受事,在意念上受小谓语‘教鞭’支配。”老师风趣地说:“老师虽是主语,却要受小谓语的支配,教鞭的名字取的好,那是传教与鞭策之意。”

  现在虽已离开学生课桌几十年,但老师的那根教鞭却一直珍藏在我的心中。

  最近几天,一篇题为《孩子,妈妈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的文章在知者中疯传。这篇文章说,“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告诫孩子“如果你在学校荒废学业、侮辱老师、欺凌同学,老师以他的方式批评你、惩戒你,你不要指望妈妈会站在你那边……”

  先生的戒尺,老师的教鞭。立了规矩,成了方圆。传道、授业、解惑。为知者插上翱翔蓝天的翅膀,得以展翅云霄,一展人生报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让国人挺直了胸膛。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社会大力提倡“尊师重教”。既然把师放在首位了,那么依着达尔文的《进化论》,“老师的教鞭”自然就当隐退下来,让位于师者了。君不见,没了“教鞭”的“老师”,孤零零站在黑板前,再也不为句子划成分了。

  公众号:红罗山书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6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