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弥水的唯美散文:弥水探源倍缱绻
学习啦:《弥水探源倍缱绻》是一篇描写弥水的散文,作者通过描写探寻弥水源头的过程,抒发了自己在寻源过程中的感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吧!
山有形,水有源。说得上的弥水之源流,全县有十几条,就在我所居住的寺头镇,大一些的也不下四五条。但源头应在上游寻,所以探源弥水必须来九山。
一条狭长的山谷把我们的探索引向重峦叠翠的沂山东麓。
天齐湾在一壁高高的悬崖下,一线溪水飞溅于光滑的石崖,活泼欢快,晶莹闪亮。
听当地人讲,早年间,崖下有巨潭,水深千杆,不可见底。而今深潭已被陈年冲积的砾石所填埋,但崖根部一汪波光滢滢的碧水仍能让我们感受到昔日的景象。有一个传说似乎可以佐证潭水之幽深。说的是,天齐湾的媳妇嫁到六十多里外的冶源,因为婆婆的虐待,轻生跳进了老龙湾,可有灵性的老龙湾,没有收容她,却将她结婚时穿的绣花鞋从天齐湾里冒了出来。娘家人得到消息后,赶到冶源将媳妇的婆婆惩罚了一顿。这传说想象奇特,把上下游重山相隔的两湾碧水相通并联,道出了弥水一脉孕灵泉的渊源,又倍增天齐湾的玄妙神奇,令人遐思。
湾上是峡谷中的最后一个村庄。水石屋,很有诗意的名字,逐水而生,面山而居,山水相依,天人合一,似一个经典的寓言,彰显了生民的智慧,也渲染了九山独特秀美的生态环境。
路边的一尊巨石上,有两位老人盘膝而坐,树荫筛下的光影在他们饱经沧桑的脸上晃动,俱是恬淡安详的自在,让你倏然穿越到陶渊明的桃源梦境:“……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近处矮墙下,一汪清泉湛然而出,观之清冽,尝之甘甜,旅途之累顿然消失,浮躁疲惫之心也在这世外桃源里安顿沉静。
水石屋上游再无人家,峡谷中布满了花岗岩石,岩石底下有清泉汩汩流淌。如果有时间有信心,一直探寻下去,你会看到五叠瀑、西百丈崖等奇观。高耸的山峦,静谧的峡谷,浓密的树林,清亮亮的泉水,坐在冲刷的光滑的花岗岩石上,任微风抚过脸庞,任艳阳洒满通体的亮光,在追溯中领略生命的清芬,在安谧中享受岁月的静好,实乃人生之乐也。
谷口的下缘种植着庄稼和蔬菜。地块在沟沟坎坎里散落,零碎而贫瘠,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庄稼人却依然那么精心地侍弄着。放心的水源地,放心的农产品,让你产生住下来的念头。冗繁的事务,还有许多舍弃不掉的诱惑撕扯着你,只能跟水石屋、天齐湾说声再见,也跟探源弥水之旅暂告一段落。
弥水的第二大源头在抬头村的南槽子。
先到淌水崖,高峡平湖汇聚了上游三岔河的流水,形成了碧波千顷、山水一色的秀美奇观。沿着最长的河汊子溯流而上就到了抬头村。
抬头村地处临朐、沂水、沂源三县交界处,有“一脚踩三县”之称。南槽子是一个只有十几户的小村落,位于一条东西向的沟壑间,正是弥水的南源。
村子尽头,高大的槐树下石碾旁,聚集了几位村民,有老妪,有姑娘,还有孩童,他们微笑着向我们投来友好问询的目光,恰如几步开外的溪水,是一种不设防的纯净与透彻。村子不大,小宅院依山而建,隔河而居,红瓦石墙,绿树掩映,鸡犬相闻,一种久违的情感泛上心头,这才是记忆深处原始、淳朴的乡村啊!
一棵粗大古老的枯树桩子,伫立在小溪旁,恍然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迎接着我们,又在述说久远的故事。向上十几步远,一汪清泉似硕大的珠玉嵌于碧绿芳草间,又似明镜,映出蓝蓝天空,悠悠白云。
泉水之上,一线溪水在碧草间若隐若现,直至不见了踪迹,让你不得不把视线从重山迭岭里缱绻收回。干旱季节,仍有一条清晰的绿带在山谷间蜿蜒,是弥水之源用自己独特的存在,留给你大象无形的启迪。
溪流边的几畦菜地引发了我们的兴趣。里面栽种着葱、韭菜,甚至还有黄瓜。几瓣嫩黄的小花羞涩涩怯生生地开,或许是怕骄阳灼疼,亦或是惊讶我们的造访。这儿太静了,静得你只想在草毡上躺下,在田野的匀净呼吸里甜甜睡去。
作者:郭宝学
公众号:临朐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