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文章推荐:做最舒服的自己
学习啦:做最舒服的自己,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模仿对象。成为最好的自己,你便可以光芒万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做最舒服的自己》这篇文章吧。
刚给植物浇完水,植物舒服,人也舒服。
如果不做教师,我就去做园艺师,我经常跟朋友这样说。
如果实在没有机会做园艺师,至少让我做一个农民,当然,一个能写写东西,画点东西,有点小钱,稍微富足一点的农民。亲手种花草,看着它们静静地冒芽长大,心里喜悦满满。远离人群,阅读,思考,写作,偶尔画几笔画,拍几张图,还有养条聪明乖巧的小狗。多么自得其乐……
每当我这样憧憬的时候,总有人会说“嗯,理想生活”,潜台词是“有点不切实际”。对很多人来说,这可能只是一种憧憬,但是对我来说,是不得不达到的“必须”(现实目标)。
我是个很难勉强自己的人,一直以来走得孤独而任性,没办法适应很多东西,不是刻意标新立异,而是执拗敏感的性格让自己无法不遵从自己的内心,否则生不如死。好在上天待我不薄,脑子还比较好使,所以总能找到办法克服由于“剑走偏锋”带来的麻烦。
从很小开始,我似乎从没有很合群过,因为真的不知道怎样去合群,脑子里奇奇怪怪的想法太多,性格又倔强(我还是更愿意往好听了说,叫坚持),各个时期呈现出的状态总是有些“特立独行”。
有人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话放在我身上,好像并不大合适。我感觉我大体是属于那种“三岁看老”的特殊类群。
我记事很早,幼年记忆力也极佳,两三岁时经历的事情如今都还能记个大概。比如“问脸”那件事情就是在我两岁多的时候发生的。我清晰地记得那天家宴上,大家都埋头吃饭,我突然抬头问妈妈:“妈,我的脸在哪里?”言毕,举座大笑。一个个都说我喝糖水也能喝醉,大家笑完之后,也没有人对我解释清楚,我的心中疑惑依旧。
其实,关于“脸”的问题我已经疑惑很久了,因为在跟小伙伴们玩的时候,某个孩子的额头上沾了泥巴,就会被人提醒“你脸上有泥巴”,于是旁观的我以为额头是脸。不久,另一个孩子吃完饭下巴沾有饭粒,被人告知“你脸上有饭”,于是我记下来额头处是脸,诸如此类,再后来我发现头上只要没毛的地方都被人叫脸,于是我就困惑了,“到底哪里是脸?为什么明明叫下巴或者叫额头的却被说成是脸”,百思不得其解。
由“脸”带来的疑惑问题,如果放在不倔强的孩子哪里,可能过后就给忘了。而倔强如我呢,一直把这个困惑坚持到了八岁读四年级的时候(我四岁就开始上小学),某天看到某本读物上的一些话,明白了脸有“脸颊”和“脸庞”的区分,这才释怀,当时高兴了好几天。
上中学以后,倔强地不喜欢数学,数学成绩自然一直不敢示人,现在想来主要原因是无法理解数学,因为数学(尤其是代数)靠想象解决不了问题,而我理解事物主要靠想象,或者说我比较擅长形象思维,学习语言、画画等方面根本不用老师教,甚至总会独创出比老师教的“好得多”的理解方法,故而又倔强地上学不听课。
上数学课听不懂,即便努力听课也没用;语文和英语课程就不大一样,即便上课不听,也能自己弄懂,甚至自学进度比老师上课的进度快好多,每次上这两门课,我基本上也是不听的。
说心里话,当时不听课还是有些心理负担,毕竟当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在课堂就必须听讲,学生不听课是不对的。这是大家一贯的意识。但是我在尝试了一段时间认真听讲之后,完全于事无补,而且人的状态还会变得很烦躁、茫然,总在走神,实在不堪忍受。再后来干脆就不听课,改为自学了,结果大多数科目反而相当优秀(当然,除了数学)。
好不容易捱到了大学生活的到来,欢呼雀跃了几天之后,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所在的师范大学竟然对大一学生还“奇葩”地要求按规定晨起早读,不到就要扣分通报。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事情之一,因为上学以来一直无比讨厌起早床读书(个人原因吧,从小不喜欢早起),人人都说进大学之后不再管你早读,结果师范大学偏偏要把大学生当小学生管,在早读这个事情上甚至更严格。
在忍受了一个星期的早床折磨之后,我 实在受不了,开始逃避早读,结果马上被通报批评,令我无比愤怒。
不过,在一番调查之后,我发现如果有医院病历的话,可以向学校申请不早读,便想方设法弄了一张“神经衰弱性睡眠紊乱”的病历(我也不知道医学上有没有这个说法,反正看上去比较像,忽悠学语言的辅导员管用),以此为由拿到了特批假条,从此睡饱晨觉,一整天精神十足。(大家不要学我,我不是好例子,不要做我这样无可救药的倔强的家伙)
大学期间还见过很多“奇葩”的事情,也做了很多“奇葩”的事,当然也有了很多“奇葩”的收获,“牛皮”就不吹了,只想说快毕业的一次班会。
当时这个班会的主题为:“大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很多同学慷慨陈词谈了很多。
轮到我谈感想,作为班长的我却说了一句被别人视为很“奇葩”的话:“应该让社会适应自己”。
为什么这么讲呢?我是这么认为的,现代社会职业已经远远不止三十六行,甚至三百六十行都不止了,每一行里又有很多种岗位和很多不同的工作形态,那么综合看来能够供人选择的可以有几千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呢?我觉得应该充分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性格特点等等总结出对自己最重要的几点,然后根据这几点要求选择一种工作岗位以及工作形态,而不是一味地勉强自己去“适应社会”,那只会让自己活得越来越不自在。
就目前来看,我现在的工作状态可以满足我睡晨觉,让我思考自己决定的工作内容,做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大体说来,我还是履行了当年那个班会上的计划和打算,现在过得虽然比较“孤独”,但是每天都还比较舒心。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所谓“憧憬”,这是我打算要达到的最终人生状态,现在已经开始为之做准备了,最多十年至十五年一定要达到这种状态,只能提前不能退后。工作累了的时候每每想起这个向往,内心都会舒服放松很多。
最好是住在乡下山野湖泊旁边的小楼,小小庭院,种满花草,偶尔鸡飞狗跳,屋里的人睡到日上三竿起来,开始劳作,阅读,写作,喝茶……。
作者简介
璩鹏飞,湖北黄石人,80后,曾当过大学对外汉语教师、中学英文教师等,现在广东深圳运营个人工作室,进行英语语言教育培训工作。
作者: 璩鹏飞
公众号:文学鉴赏与写作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