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育心得随笔且说且思且思且行
学习啦:幼儿园的孩子个性因人而异,作为幼儿园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引导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且说且思,且思且行》这篇教育随笔文章吧!。
不久前,读了一本由美国从事三十多年幼教工作的卡罗尔·哥哈特·穆尼撰写的《让幼儿都爱听你说——幼儿教师说话的艺术》。刚开始翻阅的过程中,我甚至还怀着自己十五年教龄的些许自诩,因为自认还算得上是孩子比较喜欢与之交流的“老”教师。细细拜读完了整本书,我却着实为自己的十五年感到深深的惭愧,因为十五年的工作经验并未让我真正成为一名“会”说话的老师。
书中有一则关于大雪覆盖的冬季,老师讨论着带孩子们去户外活动,又担心其中一位情绪不安的孩子会“消失”的案例,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与共鸣……“消失”一词,也许我们作为同行看来只是担心孩子的安全,但是作者反观却提出了一系列不得不发人深省的疑问:孩子会怎样理解这个“消失”?老师无心的一句“消失”,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无从知晓!
“消失”的启示——谨言
案例一:我想到了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件同是“无心之失”:班级里有个叫“小A”的孩子,做事情马虎、拖拉,我有时心里暗暗想着:说不定爸妈给他起了这个“小A”的名字起坏了,总是糊里糊涂的。这一天数学操作题,小A居然完成得又快又好,我肯定了他一番后,调侃着回头跟搭班老师说“糊涂的小A消失了,小A居然开窍了!”事情就这么不经意地过去了。有一天放学碰巧是小A妈妈来接小A,我特意兴高采烈地在他妈妈面前夸奖了他一番,没想到他妈妈却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小A回来告诉我小程老师说糊涂的我消失了,还说我开窍了……”我猛的一下懵了,对!这是我当时的原话,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过:小A会怎么理解“消失”的含义?家里会不会把某位亲人的离开说成是“消失”?“开窍”这个词会不会让家长认为我否定了小A以前的一切……“开窍”一词,虽算不上完美的褒奖,但当时的我丝毫不是贬低孩子的意思,没想到一个4岁的孩子能记住我的这句评价,更没有想到此刻跳出当时我的立场来重新审视这句话,似乎还带着丝丝嘲讽之情,这就是作为老师一句不当的话,虽然是无心之失,却带给了我深深的懊悔与反思。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往往并非有心,但却言辞不当,说出一些“不中听”的话,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所以幼儿教师要努力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不仅要“因人施教”,更要“因人用语”。
“消失”的启示——善言
案例二:关于“消失”,我还有另一个案例。班里有个孩子叫小Z,不幸的是在他三个月大的时候爸爸就因病去世了。妈妈为了给他一个健全的童年,于是编织了爸爸常年在国外做保密的“美丽谎言”,为此我们老师、阿姨都小心翼翼的,尽可能不在小Z面前过多地聊及爸爸的话题。每次幼儿园有亲子活动,小Z妈妈就借着工作忙而选择不参加;班里实施的课程需要绘画爸爸,妈妈也借着爸爸工作的特殊性不能让别人见到爸爸的容貌而为小Z请假……刚开始同伴间聊及爸爸,小Z都能理直气壮地用爸爸在国外回应大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小Z始终以爸爸在国外工作回应同伴的时候,渐渐开始有了不少反问:总有电话号码?难道不发微信,不用视频吗?你爸爸在你过生日、过年的时候也不回家……面对同伴的质疑和自己心里那份模糊的疑惑,小Z显得不再那么理直气壮,有时被问急的时候甚至眼眶都是红红的。于是我和小Z妈妈进行了沟通,小Z妈妈也决定将真相告诉他,我们商量后决定由妈妈先说,我再作为老师找小Z谈心。那么如何组织合适的语言帮助小Z尽快接受这残酷的事实,就需要我再三斟酌了。我决定谈心的时候尽可能让小Z感受到爸爸的因病去世是一种“消失”,而这样的“消失”只是爸爸去到另一个没有病痛的地方同样生活着,“消失”的意义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虽然小Z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和爸爸生活在一起,但是爸爸一定会在另一个没有病痛缠身的地方同样爱着小Z、爱着小Z妈妈、爱着这个家……小Z听了我这番“消失”的言论后,表示爸爸的“消失”只要他不再生病、不再痛了,他还是会高兴,就是见不到爸爸觉得很伤心。我告诉小Z,他看不到爸爸,但是爸爸可以透过照片看到他,有什么想说的话对着照片说,爸爸一定能穿越照片感受到来自儿子的想念、儿子的关心和儿子的爱。小Z在妈妈和我逐步的引导下,坚强地接受了爸爸的“消失”,虽然知道事实真相的那天他哭了,妈妈也哭了,母子俩抱在一起哭得非常非常伤心,但是哭过之后的小Z就像是历经风雨洗礼的雏鹰一般,变得勇敢、更加自信,甚至还像个小男子汉似的告诉妈妈:“爸爸虽然消失了,但是家里还有我,我会保护你的……”
同样是一句“消失”,对于前者小A来说,可能我无心却不当的这句“消失”是一种心灵上的伤害,但是对于后者的小Z来说,别样的“消失”却也能充满着温情、充满着激励……可见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孩子、不同的情况下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语言,本是老师与孩子间最基本的沟通,但现在看来我离让每一位孩子都爱听我说还有很远的距离:正如书中提及的老师最简单的指令“坐好”,我也必须要重新规范,使指令具象,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第;亦如案例中在课堂上面对思维发散的孩子,我们要注意在保护孩子好奇心的前提下,发挥语言的睿智将他们的思维重新拉回,做到言之有趣,妙趣横生;再如书中谈论的与孩子涉及有关“监狱”这种沉重又敏感的话题时,应该利用语言加以正面引导,让孩子感知监狱既是犯了错的人承担责任的地方,同时也是改正错误通向新生活的地方,既能教育孩子不要犯错,也能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并接纳曾经犯过错的人,做到言之有理,领悟其中;我们更应该像书中的老师那样,即便孩子对活动材料本身的兴趣超越了老师精心准备的活动内容时,我们依然能够真正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顺应孩子的意向,做到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书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带给我的反思和思考却是无限的。让我将书中对幼儿教师语言的所感、所想、所思、所悟都化为跟孩子交流中语言的“趣”化、“简”化、“诗”化、“激”化,悉心聆听每一位孩子,努力让每一位孩子都爱听我说!
且说且思,且思且行……
作者:昆山市机关幼儿园 程梅洁
公众号:玉峰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