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研讨活动感想:花正当春,人亦芳华
学习啦: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研讨活动,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花正当春,人亦芳华》这篇活动感想吧!
花正当春 人亦芳华
——深圳市福田区“走向’习程’的语文主题学习研讨活动”侧记
教育界素有“北有海淀,南有福田”之说,我想,这样的说法是有理由的。
我也一直坚定地认为中国思想最活跃的教师在深圳。
跟深圳的缘分是由来已久的。
比如,2015年6月,我带着“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的重托来到深圳福田,在红岭中学石厦校区跟福田的初中语文老师们通过观摩课,通过报告分享实验的做法。那次,课堂上石厦中学的孩子们以及石厦校区精致的布局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2016年9月,我第二次来到深圳,在景秀中学参加福田区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观摩研讨活动,并带领老师们进行现场的集备活动,那一次的集备展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相同的时间之内,福田区的老师们呈现的备课成果以及现场的即兴的表达和无处不在的智慧的光芒深深打动了我。那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更是深厚的教师素养的展现。
再比如,2018年3月底,再次来到深圳,深入福田区的学校。在黄埔学校、在翰林实验学校,邂逅几位熟识的老师,因为前几次活动我们结缘,然后在她们的学校,我们再次相遇。
今天,最美的四月,福田区“走向’习程’的语文主题学习研讨活动”在红岭教育集团美丽的园岭校区举行,我再次来到这里,应邀同行的还有来自山东青州的名师董董老师。
“鸟语花香,春光正好。参加今天会议的有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郭其俊,原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主任陈祥俊,红岭教育集团园岭初中部部长李会桥……以及来自福田区的初中语文老师二百余人……今天是世界航天日,1961年,人类第一次从地球突围出去……今天,我们也要从教师的“教”突围出去……”下午两点,深圳福田区“走向’习程’的语文主题学习研讨活动”会议在福田区教科院胡立根部长的主持下开始了。作为广东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劳动模范、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教科院课程部部长、中学语文教研员的胡老师一开口便以他幽默、风趣、俏皮的主持风格引来老师们会意的微笑。
胡部长简单的开场后,福田区教科院郭其俊院长致辞。“语文主题学习符合语文教与学的本质和规律,从数学的视角来看语文主题学习……强化主主题学习,推广主题学习,也是福田区教科院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在其他学科也要强调学习的主题性……”
郭院长以教科院院长,资深教育专家、数学专家的身份告诉与会者为什么要做“语文主题学习”以及推广的必要性。
接下来,由红岭教育集团园岭初中部语文教研组长,广东省阅读推广“点灯人”谭妙蓉老师和学生带来观摩课《美德的践行与传承》,将教材上的《驿路梨花》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课堂采用先分后总的处理方式,先纵向整合,学生感知两篇文章,用略读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驿路梨花》的情节,探明主旨。梳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结构,品味形象。两篇文章各有侧重。在有重点的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谭老师又将两篇文章合在一起横向并行推进,双线并行,深化到两文共同的“德”的内涵探讨,又由内容情感过渡到语文素养——“以小见大”的写法,课堂的结尾,谭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张自己和叶圣陶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女士的合影,并娓娓道来这张合影背后的故事,跟学生探讨如果就这种合影来写作,如何“以小见大”。
第一次听谭妙蓉老师的课,课同她的人,同她的名字,很温婉,如江南的小桥流水,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暖风,走走青石板的小路,在潺缓的河流上驾船摇曳,不急不躁,让人很舒服。
陈祥俊主任在点评时更是高屋建瓴,字字铿锵,他说谭老师的课有三个特点,“第一,化繁为简,学会舍得。教师只选取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作为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第二,方式转变,学生出彩。学生在长时间的教与学方式转变中,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老师能够把时间留给学生来活动,学生表现非常出彩。第三,板块设计,授予方法。老师的教学环节清晰,教会了学生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不足之处:当学生理解有难度的时候,教师“搭梯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为首届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大赛特等奖第一名的获奖者董董老师和学生带来的是《花正当春,人亦芳华》,董老师整合教材上的《紫藤萝瀑布》和丛书上的《好一朵木槿花》《二十四番花信》三篇文章,以“读花,知人”的思路并行推进。
借班上课,刚开始师生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慢慢地,课堂上师生渐入佳境,孩子们时而沉思,时而微笑,课堂就在如此轻松的氛围中推进。
“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让大家都听到会更好。”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多么美的一幅画面。”
“从一朵花看到了一个世界,你是一个非常有佛心的孩子。”
“花的美在于精神,精神是需要去感悟的。你认为宗璞会遇到怎样的人生境遇,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宗璞说,‘一篇好散文,我以为需要三个条件,即真情、洞见和美言。’ 孩子们,希望你们去阅读宗璞的散文集《二十四番花信》,去发现她的真情,理解她的洞见,学习她的美言。”
由眼前的“花”到“花语”到人的感悟,自然过渡,环环相扣,如春风徐徐吹过人的心田。
这就是董董,仿佛每一根发丝都带着表情的董董,把每堂课都做当一次快乐旅行的董董,带着孩子们置身于语文这座文学艺术殿堂的董董……有师如此,生之幸事!
两位美女老师都是有颜值担当的老师,其实,语文课可以上的跟两位美女老师的颜值一样美。听两位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这样的课是容易让人上瘾,让人沉醉的。
特别是董董,今天的她,这堂课上的她终于突破了自己。就如陈祥俊主任在点评时所言,“从这堂课中,我们看到了智慧的董董,奔放的董董。首先她的教学设计是智慧的。开篇就点出了读花知人,让孩子和听课的老师们都明确了这堂课的目标。另外出示背景也非常的智慧。在孩子从课文中读到有关背景时,适时的插入了相关的介绍。最值得人称赞的是对待学生的智慧。课堂刚刚开始,孩子们不适应,董老师总是耐心的等待,给孩子鼓励,到了课堂的中后段,孩子明显动起来了,投入到了课堂当中。”
感谢陈主任给出了那么高的评价和认可,今天的认可是鼓励,更是督促。希望在以后的每堂课上,董董老师都能遇见更美的自己。
纵观两节课都体现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核心理念和内涵,是整合教学的典范”,具体表现在:
1.体现了一课一得。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可教的点很多,两位老师结合单元教学重点分别选取了以小见大和托物言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课一得,课课有得。
2.双线并行,突出语文素养线,不管人文性还是工具性,不管内容情感还是语文素养,不可能孤立开来。
3. 大容量。一个课时两篇文章,三篇文章,传统教学两三个课时一篇文章,真正实现了课堂的大容量阅读。
4.两节课是真正的整合教学。两篇文章、三篇文章完全整合在一起,是一种完美的糅合,并行推进。有分有总,有纵向推进,也有横向推进。
需要和两位老师商榷的是关于今天的主题——“习程”。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走向’习程’的语文主题学习研讨活动”,我所理解的“习程”应该是学习,学生的学习的过程;还是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更是实践,学生自己去践行去实践的过程,强调的应该是学生。
福田区教科院提出的“习程”跟“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倡导的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包括跟郭其俊院长的致辞中所讲都是一致的。
在“习”这一方面,两位老师,两节课放手还不够。“教”的还是有点多,我们不反对教,反对的是不用教学生就能学会的内容和知识,老师还在“教”。
问题的根本在哪里?借用陈祥俊主任的话说,就是脚手架和工具箱的问题没处理好。
“习”还有一个义项,作为会意字,“习”与鸟飞有关,本义是小鸟反复地试飞。借助这个义项,我想表达一个朴素的祝愿,愿我们的孩子们在语文的天空里,都能像鸟儿,像雄鹰一样自由自在的飞翔。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只需要给孩子们一片翱翔的天空。
简单的评课后,我跟福田区的老师们分享“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理念及实验的操作策略。
一个下午的时间一晃而过,会议结束,仍有很多老师驻足会场,跟我们探讨交流实验中的做法和思考,更带给我们诸多的启发和思考。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的教育也同样领跑全国。今天,“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必将为教育的“深圳速度”助跑加速,助力教育的“深圳流派”“福田流派”的打造。
因为——
花,正当春,人,亦芳华!
2018年4月12日夜记于深圳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