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优秀作文 >

高中作文:东源木活字印刷术

时间: 张洪1135 分享

  学习啦:东源的木刻活字印刷工艺十分考究,是一种独特的工艺。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东源木活字印刷术》。

  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浙江省温州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明晰的传承脉络表明他们是古代木活字印刷术的真传。东源人自古就有做族谱的传统。翻开温州城乡各地的宗谱,会发现扉页上几乎都有"平阳坑镇东源(东岙)村×××梓辑"或"印刷平阳坑镇东源村×××"的字样,可见东源谱师的影响力。如今,这个村仍有80多名谱师活跃于家乡和温州各县市。

  他们把自己编辑族谱并使用木活字印刷术进行印制的一整套工艺称为"梓辑"。根据当地珍藏的《太原郡王氏宗谱》记载,东源王氏祖先原住在河南,其中一支在晚唐、五代期间迁居福建。到了元代,正在福建安溪县长泰里隐居的王法懋开始"化俗谱之修",把木刻活字应用于谱牒印刷。从此,他的子孙后代就和木刻活字印刷与修谱结下不解之缘,"梓辑"就成为他们的谋生之技,一代代传承下来。清乾隆年间,他们在瑞安一带开办了"王氏印铺",为人家印了票证、信纸,生意十分红火。他们利用赚来的钱造路修渠,为村里人办学堂,做了不少善事,又把自己的"梓辑"手艺传授给各地来的求学者。

  在胶印、影印等现代印刷风行的当今时代,东源人依然用祖传的"梓辑"之技为人编印宗谱,活跃在温州城乡及各县市。族谱即宗谱、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变迁的特殊文献。早在4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有了修家谱的制度,近百年来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家谱刻辞就证明了这一点。据《周礼》记载,周时已有专掌"奠系世,辨昭穆"即家族谱系的史官。到了汉、晋代,修谱之风遍及华夏。早期仅王公贵族有谱,渐而各地各族普遍修谱,甚至山村海疆、海外华人。不管土生土长的国人,还是身在异邦的侨胞,"寻根问祖"热长盛不衰。即使在现代社会,延修宗谱仍是广大中国人特别是把生意做到全世界的温州人的一件大事。由于谱牒讲究传统,越老古式越重地越气派,宣纸、线装、老宋体,决定了木活字印刷这一传统工艺才与宗谱身份相称。这正是东源谱法至今兴旺发达的主要奥秘。

  东源的木刻活字印刷工艺十分考究。基本制作工序有采访(开丁)→誊清(理稿)→检字→排版→校对→刷印→打圈→划支→填字→分谱→折谱→草订(打孔、下纸捻)→切谱(裁边)→装线→封面→装订等16道,平时还要做好取材(选取字材)、制字模、写字(反手)、刻字等基础工作,整整"二十般武艺",全凭手工操作。东源人"梓辑"的族谱,全用线装,印谱都用宣纸,古朴典雅,富有历史感。

  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的活见证。众所周知,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宋朝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尽地记载了毕升制作泥活字进行印书的事情,这一无可辨驳的史实已为世界多数科学家接受。东源谱师就是中国古代活字印刷的传人。2003年11月,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组初步确定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为五级旅游资源单体。东源,瑞安的东源,成为了中国古代伟大发明的活见证。

  东源木活字印刷术的保护和传承任重道远,需进一步重视。东源人运用木刻活字编印族谱的生意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极盛。东源谱师不仅在本地、本县替他人修谱,而且经常应邀出省做谱。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时期的修谱之禁得以消除,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外出做谱的东源谱师更多了,有不少谱师为求快求便,引进了铅活字,只有王超辉等少数几个人还坚持用木活字印。虽然掌握"梓辑"之艺的东源谱师还有80多人,但大多数年已50、60多岁,而且由于"梓辑"之术技术含量很高,也很难学,青年一代不愿意学,因此祖先传下来的木活字印刷术面临失传的危机。

  温州网讯 6 月14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阳坑镇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术榜上有名。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惟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实物明证,堪称古代印刷术的活化石。

  2010年11月15日,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申报项目《中国活字印刷术》8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高一(8)班 陈诚

  公众号:逝水流年2017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