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美文欣赏 >

《永远的白衣战士》 读后感:好文章都是作者的精心选择

时间: 咏良1172 分享

  学习啦:《永远的白衣战士》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对于这篇课文大家有什么看法呢?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永远的白衣战士》的读后感!

  《永远的白衣战士》

  第一遍读《永远的白衣战士》,你就会被文章深深吸引,被故事深深打动。文章有一种晓畅的气韵,语言干净简洁,类似于人物通讯。文章少有对人物的细致描写,大多数描写是概述。再读,就会发现这是一篇很有味道的文章。

  1.倒叙的手法。

  文章开头“可是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护士长叶欣却永远地走了。”这应该是学生第一次在课文中接触到倒叙手法。倒叙能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倒叙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倒叙的第一个作用四年级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感受?比较。可以删去第一自然段,直接以“2003年春节前后……”开头,让学生体会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接着揭示“倒叙”这个概念。

  2.独具匠心的整体构思。

  初读,就会清晰感受到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从2003年春节前后直至3月29日在广州殡仪馆为叶欣举行追悼会的故事。

  五、六、七三个自然段明显是作者着力描绘的内容,是课文的主体部分。如果不细读,就会被文字表面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所牵绊——叶欣一直在不顾危险的忙碌,所以就容易让学生笼统的去感受、交流感动自己的地方。这样读,基本上还是在文字表面滑行。因为这篇文章的文字没有多少是值得一嚼再嚼的,文字本身描述的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就是什么。不存在阅读、体会过程中的增值。不像《第一次抱母亲》中“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的文字有张力。

  可以换一个角度——从作者写作的角度带领学生去发现。为了更立体地表达叶欣的无私,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叶欣如何对待病人,如何对待同事,如何对待自己这三个不同角度去刻画人物。可以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对梁先生的抢救其实就一句话,这样的描写具体吗?叶欣是不是就抢救了一个病人?作者为什么不通过再详写另一个病人的事情,用详略结合的手法表现叶欣的无私?引导学生认识作者从不同角度组织材料的构篇方式。

  这三段文字都紧紧围绕着“白衣战士”而展开。她对待危重病人,永不疲倦地工作,不怕牺牲,勇敢冲在最危险的前线。这不就是战士吗?她对待同事,总是把危险和死亡留给自己,这不就是战士吗?她对待自己,直至病倒方才离开阻击病魔的最前线,这不就是战士吗?叶欣的英勇、无私、有爱、不怕牺牲从三个不同角度得到了立体的呈现。

  3.精心锤炼的语言。

  2003年的那场非典,惊心动魄。作者的语言,简练、紧凑,除了开头和结尾部分,处处都传递出一种紧张。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

  以描述叶欣抢救梁先生为例:“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共52字,画面感强烈,也很具动感,朗读时会不由自主加快语速,紧张气氛自然而然就感染了作者。这种效果也可以通过比较让学生去体会,可以把这段文字改写成这样“叶欣迅速赶了过来,看到梁先生还平躺着,赶紧娴熟地将病床摇高了一些,让他半坐卧在床上。接着叶欣取下面罩给梁先生戴上,让他吸氧,然后给他注射了强心药,最后使用监护仪监测他的心率、血压和呼吸……”,在比较朗读中,让学生发现作者短句、动词的连用,传达出的独特效果,感受到这样的文字都是作者的精心选择。

  作者:田小秋

  公众号: 时间的流里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