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随笔写作:乡愁蕴藏在食物里
学习啦:旧时,乡愁在我们的脑海里,如今,乡愁化作一道道家乡菜谱进入我们的生活里。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乡愁蕴藏在食物里》。
这几年,关于饮食的文字看得比较多,可能是因为自己很多东西不能吃了,更加需要过过眼瘾。不过话说回来,饮食类的文字,真的挺好看,尤其是一些文章大家,他们笔下的食物早已超出了吃喝的层面,能见精神,能见情感,能见生活态度,实在是丰富多彩的。早期的梁实秋、周作人,后来唐鲁孙、汪曾祺,再接着晚一辈的逯耀东、赵珩、焦桐、崔岱远等人,一路读下来,乐趣良多。
正如女厨师非常珍稀一样,写饮食的女子,也少得多。这几年,80后的殳俏倒是在美食文学领域风生水起,出书、办杂志、搞新媒体,出了不少好东西。偶尔的机会,看到了林文月先生的这本《饮膳札记》,一遍读过,很是喜欢。男人们写饮食的文字,总是放不下“架子”,放不下“文化”,总有一些微言大义的意思在里面。林先生的这本小随笔,则是一幅从容优雅的生活画卷,细腻的描述之中,透露出生活的品位和情趣,文字典雅,笔触清新,读来轻松,亦有美感和趣味。
林文月是名门之女,也是一代才女,但是书中所写的却基本都是日常的普通吃食,像清炒虾仁、水晶卤蛋、椒盐里脊、炒米粉,这类家常的菜品,几乎家家会做,然而粗陋与精致却有着天壤之别。林文月说,做菜应该是艺术,艺术就需要耗费时间和心思,这种做菜的态度其实就是生活的态度。有人说过,吃饭,不仅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更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态度;孔夫子也曾经说过“割不正不食”,同样的菜品,你怎样去对待,怎样去创造,这就是你的用心和追求。今天的社会,土豪遍地,吃饭成了炫耀,这种筵席除了口腹之欲外,只剩下粗鄙。
书中还写了台湾肉粽、萝卜糕这样的年节食物,作者不仅写了自己做的过程,还记述了当年大家庭里过年过节准备食物的场面,笔下流淌着浓浓的怀念之情。童年的味道是永恒的,这句话几乎适用于每一个人;而对林文月这一代台湾人来说,每一道吃食的背后,可能都是深深的乡愁,炒虾仁怎能不想起龙井?糟扣鸡,怎能不感念绍兴的酒糟?一道道的菜,既连接着父母的传承,又维系着民族的纽带,那道菜的分量,还一样吗?
公众号:教书匠陈浩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