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避免哪些情况
编者按:老师对学生的正确评价,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正能量。那么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避免哪些情况呢?
正确的评价与激励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能帮助我们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并且看到学生的长处,有利于教育有的放矢。
评价与激励机制首先应该是多元化的,其次应该是多方面的,这需要建立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学生对自我状况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是天然的评价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而且对每个学生还有发展性认识,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家长常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是理所当然的主体。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评价主体,三者在评价过程中既各自独立,又是相互协作,不能只是某一个侧面。只有三者有机结合,科学互动,才能给予学生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
建立多元化评价与激励机制,是教师努力的方向,但需要避免以下一些情况出现:
一是“简单化”评价。就是简单地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比如,被贴上了“聪明”标签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天生就出色,而且这种优势不会消失,这很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中盲目自满,遇到困难总是想依靠那点“聪明”而放弃努力。同样,也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出“你真笨”之类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将成为他们一生都摆脱不了的“噩梦”。
二是“随意性”评价。孩子出现不足的时候,也是非常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但是,家长由于自身观念、方法和性格等原因,在盛怒之下,“笨蛋、蠢货、没出息”等便从家长和教师的口中涌出,殊不知,这些“随意性”评价对孩子将是致命打击。
三是“片面性”评价。经常只注重考试分数,忽略孩子的其他方面,如健康、心理品质等。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容易让孩子变成高分低能。
除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还要注意评价的艺术性,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孩子的评价要准确、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积极心态,在克服不足的同时,拥有坚强的信念。评价还需注重全面性,要实事求是给出中肯的评价,而不能有“一俊遮百丑”的片面化、简单化倾向,要本着激励的原则,鼓励孩子努力向上,把每一次的进步当成新的起点,不断地争取更大的进步。
作者:思荣
公众号:一个人的教育笔记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