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改造随笔美文:留下城市的乡愁
编者按:老城区的改造,是为了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和竞争力。但我们也应该保留原居民的生活特征,保持原有的生活环境,留下城市的“乡愁”。
近日,黄石市人民代表大会作出了关于加强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的决定,认真落实此决定,我市老城区将焕发新颜,实现老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开发并举。
黄石港、西塞山、下陆、铁山四城区所辖区域属老城区。这片广大地域得大自然的馈赠,襟江怀湖,形成“半城山色半城湖”的风貌,优势独特。既有秀美风光,又因居民数年来沿江沿湖居住、建设、发展,形成了相对齐全的公共设施,更是深厚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
老城区特别是黄石港和西塞山(原石灰窑),是黄石市名的来源。从两个江边小镇发展到80万人口、功能齐全的老城区,这是一部浓缩的历史。作为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它保存了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布局,奠定了现有城市面貌的基础,最能反映城市的脉络和发展印迹。
老城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留下了城市的“根”和“脉”,既有大冶铁矿、冶钢、华新等百年老厂的遗址,也有西塞神舟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黄石港饼等地方饮食文化产品。建设城市,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就要在保持老城区原有风貌基础上,进行改造,留下这些“根”和“脉”,而不是丢下它们。
老城区承载着经济、文化,承载了先人们自明、清代以来的建设成果,承载着祖辈建设的艰涩,前辈们的相继建设使这一片城区配套设施齐全,医疗配套环绕,教育资源集中,商业成熟,是不可多得的丰厚遗产。这些设施稍加改造、提升,再完善布局,加强老城区科教文卫体和公共安全、消防及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对老旧高层楼房加装电梯等,便会有效缓解老城区居民就学、看病、购物、出行等难题,提高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老城区人口集中,占了我市城区人口的半数以上。建设城市,得正视群众对老城区的留恋。居民对老城区的依恋,不是依恋其旧、其破、其老,而是对多年生活轨迹的依恋,正如人对童年的回想和眷顾。那些早点店、地方小吃、商铺、街巷,通向湖、江的小径,正是这些平凡日子的烟火气,填充着居民的生活,让居民生活充满着琐碎的有滋有味。居民不仅期望城市建得如同风景明信片,更留恋家园的接地气、有回忆。城市建设得保持敬畏之心,保持原居民的生活特征,不破坏原有生活环境,留下城市的“乡愁”。
改造老城区,不是对老城区原封不动地保护和维持现状,保留其拥挤、落后、功能不完善等不足,而是在利用的同时,针对其不足,进行开发、完善,解决“三难”,进行统筹规划,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步伐,既保留老城区的特色,使老城区充满生机,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和竞争力,形成新、老城区和谐共进。
作者:龚琼
公众号: 故乡读书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