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美文欣赏 >

文明话题随笔: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2)

时间: 智明1010 分享

  三.从教育入手重新确立智慧的文化观念,使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世人的普遍自觉

  尽管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期间经过多次的文化侵害或摧残,但是正如前面论述的,传统文化的智慧依然光芒万道,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拔云见日的功效。正如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呼吁的那样:“假如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聪明”也许外国人并不明白,中国圣人的智慧是无法用聪明来表述的。但他们既然这样说,就表明在他们心目中,再也找不到别的“聪明”了。而且,我们也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孔子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古代圣人的智慧也是无私的。我们就不应该再让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隐于民间,而应当把它上升为官方文化,进行系统地教育,让其核心价值成为国人以及世人的普遍精神原则。否则,我们既对不起祖先,也对不起世人。

  那么,传统文化的教育应当如何进行,如何才能把它与生态文明这个战略紧密结合呢?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融入基础教育。从长远看,这是真正打下基础,牢固根基的措施。今天的少年儿童,过了十几年二十年,就是社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意识和观念对社会的形态与状态会产生重大影响。要是他们内心没有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念,更没有爱的智慧,那么,可想而知,在他们手中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自然环境又是什么样子!我们今天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所造就的一切良好生态,照样会轻易毁掉。所以,基础教育中一定要坚持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这样的步骤和内容安排。绝不能再轻视大道的传承。大道就是自然法则,在人就是最高原则。如果我们的学生受了十几年教育,结果连做人的原则也不知道或者没有建立起来,那我们教育出来的还算是人才吗?他们除了一心为自己打算之外,对社会又有什么益处?至于大道的传承,也不是说些空话,强加于人,而是要学习古代圣贤教育人的方法,从人性的特点出发,由内而外,由近而远,推己及人,循循善诱,启发自觉。比如爱的教育,我们肯定要让学生自己找出来谁对他最好,他必然也能知道该对谁最好,再推而广之,与社会人相处,与自然相处,总能找出好的一面,既然能找出好的一面,也就能启发他的回馈心理。曾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做乱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段话对于我们在基础教育中融入大道传承,应该很有启发。而佛经讲的道理更为通俗:“报父母恩,报众生恩,报国土恩”。也是我们把握教育大道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如果不先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的亲人父母,就要求他爱社会、爱自然,显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能流于形式而不能深入内心,只能一闪即逝而不能长久留存。

  二是对官员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使之确立为人为官的有效原则,从内向外进行符合人性的修养,形成良好的官风。以中国官员而论,一些不负责任的或者已经腐败的官员,基本上可以认为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做人的原则没有建立起来或者不稳固,在利益诱惑和欲望牵引下,心理失衡或者进入病态,所以其行为无法让人理解;另一种是文化教养不足,过于自负,不信因果,所以,只要不被法律网住,什么事都敢做。这些官员制定政策、做事情、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就存在害民倾向,更何况对待自然环境。如果不通过教育改变这些官员的现状,在一个以吏为师传统久远的国度,普通民众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官员是重点,尽管为数不多,但是负面影响大。他们的问题解决了,大多数官员都容易按照国家的战略思路去改变自己、带动民众。

  三是通过官员的示范作用,对大众进行多渠道的传统观念教育,确立普遍的人生原则,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官风正则社风正,民风教化,上行下效。好在普通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依然根深蒂固,尤其四十岁以上的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相当认可。这些人目前依然是国家的基础力量,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举足轻重。所以,尽管年轻的几代中,对祖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西化倾向较重,但由于主导力量加上官方示范,再施以合乎人性的有效教育,改变青年人的观念,并且在民众中重新恢复传统文化的地位和力量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如果需要一种明确的方式,我们可以借鉴安徽塘池小镇的实践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注入传统文化教育,逐步形成生活习惯,并且不断扩展,不断加固,使传统文化中爱的智慧和力量成为我们社会的主导方向。这样以来,我们还需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担心吗?

  就整体而言,生态文明建设中,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唯一的手段,但它是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手段,需要政府从法律、制度、科技等方面加大力度,提供保障,但首先应当做好教育工作,从人的内心改变开始,让传统文化中爱的智慧和力量真正成为我们与自然的最根本的联结,向着天人合一的生存境界努力。

作者:范笠
公众号:怡心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27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