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话剧《南京审判》有感:话历史,剧人物,说角色
观话剧《南京审判》有感:话历史,剧人物,说角色
编者按:《南京审判》是一部江苏省话原创话剧。作为观众,我也期待这部戏的正式上演。
这是一部让省话人费心,编导者用心,演员们走心的历史大剧,争鸣话剧。
这部剧看出了省话人新一轮的魄力,动力,合力和张力。
用话剧去触碰大时代,大背景,大题材,大话题,这无疑成就了一部“话题”戏剧全新理念的雏形。
能看到这部剧中,编导在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历史,纪实事件,表达人物的过程中犯难着,迟疑着也挣扎着。但他们还是依仗着自己丰富的阅历,聪慧的驾驭,老辣的手法在一幕幕的场景中,尽可能巧妙地回旋,在一段段大篇幅独白中,尽可能省略的斡旋,在一层层戏剧冲突中,尽可能机智的反转。
这部剧让我看到了话剧幕后的担当,戏剧台前的探险,历史事件的演变,剧中角色的多面。
160分钟长度的话剧看完后并不觉着过于拖沓,冗长,沉闷,这已经是这部剧站得住脚,沉得住气,稳得住魂的一面。整场剧的新老演员不跌份,不懈怠,不含糊,又是这部剧带给省话全新气质和精气神的绝佳契机。
大胆的用“话”讲述历史,用“剧”反转事件,用“角色”反思人物,而且不再常态,不按常理,不唱老调,这需要创作者们的勇气和气力。需要社会的认知和观众的宽容。这些都是这部剧正式公演之后的“后话”。
这是一部“群男戏”,又是一部“独角戏”,又所谓“群男”不弱,“独角”不独。
整部戏中, “群男”角色演员很整齐,体现出省话一批青年演员后生可畏的可喜态势和勃发动势。
几位“男主”,势均力敌,戏路各异,当然不让。
从编剧构思,构剧到导演阐述,呈现开始,剧中反一号“谷寿夫”一角,已经悄然反客为主,戏份偏重。又偏偏选中“老戏骨”戏痴郝光扮演,“谷寿夫”作为话剧舞台上的一个典型戏剧人物,他不仅仅是一粒“谷穗”,而且一点没“瘦”,更不像一个“懦夫”。
为戏而生的郝光与话剧游离和沉寂了好一段时间,前不久的一部话剧《中山码头》,才让他重逢,回归了话剧。而在这部《南京审判》上,能感觉他为了这个角色研读,体验,纠结,挣扎和附体的全过程,他用猥琐的奸诈,龌蹉的狡辩,傲慢的抵赖,虚伪的虔诚和狂妄的掩饰塑造了一个舞台上多面,冷血,残酷,变态的“谷寿夫”。
郝光为“谷寿夫”这一角色已近“入魔”,看得出他精心设计的个性形体,语速音色以及很多细小的戏剧动作,处处令人道彩。比如,蜷缩,佝偻,蹒跚的步履,低迷不敢正视的诡异眼神,比如;暖水瓶,洗脚桶,拐杖和袜子。
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于不同的规定情境中,善变的“谷寿夫”切换自如,表演与“鬼畜”一般神速而鬼灵精怪。如:在监狱放风时与“田中”的那段“接头”戏。在监狱地板上抱头噩梦那场戏,还有“泡脚”的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