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美文欣赏 >

乡村文化旅游美文:跑马观花两个村

时间: 凤婷1158 分享

  编者按:在中国,有些乡村具有悠久的历史,承载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跑马观花两个村》,跟随作者进行一场文化之旅吧。

  初春时节,我们学会采风小组开两辆小车,从曲硐村出发,经过十多公里的山路,安全抵达茶麻寨小学。虽然小学的铁门紧锁,但我一看门牌,仿佛已经满足,于是,我告诉朋友:“你们看校牌,是茶麻寨小学,而不是茶马寨小学,因此,这个村叫茶麻寨,而不是茶马寨。”朋友说:“有关这个村名的很多文章书籍都写茶马寨。”我说:“正因如此,我才找出这一证据给大家看,呵呵。所以,我们在今后的书写中,不要再犹豫,不要再写错了。”我们学会的领导是这个回族村的人,他说:“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有两家,一家姓茶,另外一家姓麻,而且这两家都是官家,远近闻名,具有一定影响力,所以,这个乡村的村名就以这两家的姓氏来命名,叫茶麻寨。”我想,这一传说便是茶麻寨村名的由来,而不是我以前的想象,抑或大家的想象:茶马古道经过的这个村落叫茶马寨。

  我想,对一个乡村的历史文化的记载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记载,那么,一个乡村将没有历史沿革的记忆,更没有生动的故事,更没有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文化方向。记载,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一个乡村发展的记载,谁来记载?谁来组织?我经历过,采访过,书写过。如果用文学的方式记载我县二十多个回族村,并且形成一部图文并茂的书稿,如果是这样,谁来组织出钱出版?以便世世代代传播永平回族的优秀文化。所以说,记载一个乡村的历史文化很难,很难!那么,没有记载的乡村,仿佛成为从天而降的乡村,仿佛成为没有文化血脉的乡村。

  此时此刻,我想起作家亮轩的一文《今夕惊梦》的一个片段来,“留下了的只有记忆,也只有记忆可能留得下来,那么,只有记忆才是真正的存在。也许可以这么说,一个人为后来的人留下了什么记忆,就是这个人的全部了,跟他自己以为是谁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一个人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记忆,就印证他是什么样的人。要是我们说,一个人应该记忆下来的却没有记忆下来,也许,这样就构成了生命的残缺吧?扩大到整个社会,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一个没有记忆的社会,是完整的社会吗?”以此扩展,一个没有记忆的乡村,是不完整的乡村;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是不完整的民族。所以,今天我倡议来此乡村的意义,就是要记载,记载历史,记载现实,为后来的人留下点文化记忆。

  我们匆匆一瞥“茶麻寨小学校牌”,又匆忙走进清真古寺。其中式建筑,让我们刮目相看,虽然只是土木瓦结构,但只要仔细观察房檐的别样构建,就会令人难忘,令人喜悦,因为这样的建筑已经成为物以稀为贵了。领导说:“像这样的古老建筑的清真寺,在我们永平县只有这一间了。有少数人提出重建这清真寺,本村的绝大多数群众不同意,所以没有重建。”

  我倾听,我就明白,近年来,我们永平县的许多清真寺在重建的背景下,纷纷重建,古老的清真寺纷纷消失,有价值的历史文化的承载体烟消云散,让我痛心,无法理解这种行为。因为全县二十多家清真寺,我几乎都走完,都用相机拍摄记录,并成为我心目中的一幅永平清真寺建筑文化版图。但衷心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这茶麻寨清真古寺的建筑安然无恙!民国时期的那一块“万物资始”的木匾,依然端庄高悬!

  我们八个人走出清真寺庭院,来到路边,即将开车出发去白山冲回族村,我由近及远地看看陌生而美丽的村貌。路边古树无叶的枝条,仿佛指向弯弯曲曲的村路,也仿佛无言的叙述,这条村路,这条山路,从没有文字记载的昨天走来,走到灿烂的今天,还将继续行走,走向美好的明天。大分散小聚居的村寨,以山势而布局,从低到高,扑朔迷离,而又美丽动人,如诗似画。金色的油菜花,在田地里展现春天的风采,花香随风而荡,我仿佛闻到了浓郁的乡村芳香;一个新建水库,在阳光下碧波荡漾,如同令人心醉的画卷,也像这个村寨的明亮眼睛。

  车,快速地在乡村间奔驰,我来不及拍摄异地搬迁村的新居建设,也来不及下车眺望群山间的美丽乡村。车在午后时光快速抵达白山冲清真寺,没有人,只有关闭的大门,但没有关锁。我们采风小组推开大门,走进庭院快速欣赏。

  这清真寺,我第二次来,第一次是2013年的一天,我来此采访这个村的历史文化,收获丰盈,还书写了一篇《白山冲的传说》,载入我的散文《永平记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两次采访,无意识的比较,大门依然,红色的叶上花依然,古老的清真寺建筑依然,房檐前庭院中的两棵百年万年青树依然。这两棵百年万年青树,不仅是白山冲所有回民的骄傲,而且是我这个异乡回民的骄傲,因为这两棵万年青,见证了这座清真寺悠久的历史,也见证了这个回族乡村发展的历史。所以,这两棵万年青仿佛成为文化之树,因此,倍受村民的青睐,也让我念念不忘。

  我快速拍摄这两棵万年青树,之后,我们快速离开返回曲硐村,结束跑马观花两个村的文化之旅。

  作者:马永欢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2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