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教育心得 >

孩子教育心得:孩子不说话是什么原因

时间: 凤婷1158 分享

  编者按:有些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发现孩子迟迟不开口说话,其实这很有可能是父母的责任。父母需要做好榜样,正确引导孩子语言表达,才能获得一枚“爱说话”的孩子。

  孩子迟迟不说话?很有可能是父母的责任

  在育儿烦恼上,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太会说话”,这个“不会”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说话晚,磕磕巴巴不清楚”,另一种是“不怎么说话,教一句说一句”。

  婴儿的语言发育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从最早的“哇哇”大哭,到“咿呀”发声,直到三岁左右,才能大致掌握所有主体语法,而且这个年龄孩子的语言表达一般都能比较清晰明确,和别人沟通交谈基本没有障碍。

  那为什么在这个阶段当中,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比较晚,有的孩子会说却惜字如金呢?或者除了跟家人以外的人都无法交流呢?其实,孩子说话早晚,说得好不好,除了基因决定了孩子的个体差异之外,家长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是影响很大的。

  1、拒绝半截子“叠字”

  知名的育儿专家张思莱医师和崔玉涛医生都宣讲过,我们应该正常的和孩子对话,所谓“正常”,就是我们平时和别人是怎么表达的,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

  很多家长在对婴幼儿说话的时候,都喜欢嗲声嗲气的对孩子说“叠字”,例如“吃饭饭”、“睡觉觉”、“听话话”、“回家家”。究其原因,这是宝宝刚学会单词的时候发出来的,大人觉得可爱而模仿起来,希望能拉近孩子的距离和博得孩子好感而演变的,这样做反而成了孩子错误的示范。

  于是,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接受的一直是这样“半截子”的说话方式,等到孩子一两岁了开始具有社交意识的时候,发现除了父母大家都不这样说话,造成的结果就是:别人说的和我不一样,内容变得不懂,然后不太敢开口,再让孩子重新学一遍大人的语言,时间上就让孩子开口更晚了。

  所以,从一开始就用正常的说话方式去和婴幼儿交流,对于孩子来说,“饭”和“饭饭”其实从语言的理解使用上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差异,正确的语言示范才是正确的交流开始。

  2、多描述周边事物以示范新词的表达

  如果小区里谁家孩子说话说得早,一定会有很多的爷爷奶奶羡慕的夸奖“你们家的孩子真聪明”。其实我并不赞成夸奖孩子“聪明”,似乎这个词就完全把孩子学习语言过程中父母不断的教导和孩子的努力练习就全盘否定了。

  再聪明的孩子,如果不是父母持续性的在耳朵边上不停的去说,没孩子自己的模仿训练,他也不可能会自己张开说出话来。

  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和他讲话,讲不同的内容,例如走在路上,就可以抱着孩子的时候不断的和他聊天,“你看,蓝蓝的天上有两朵白云,路边有绿色的小草和红色的花,远处那辆黄色的公交车开过来了,很多叔叔阿姨在站台上等着准备上车……”诸如此类,家长从描述身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开始,正确示范语言的用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也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许多新词汇。

  不要太在意这些话孩子此时是否能听懂,长期身体力行的坚持描述表达语言,孩子在不断接收过程中,就会逐渐听懂,日后孩子在语言表达上就一定会明显优于别人。

  3、孩子的咀嚼能力也会影响说话

  这一点可能很多家庭会忽略,但其实辅食的增加也会对孩子的语言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咀嚼食物能锻炼咬合肌,和说话要用的肌肉基本是一样的。

  正常情况下,孩子六个月龄就开始添加辅食,辅食的添加也应该遵循从稀到稠,从软到硬的这样一个过程,过早的添加过硬食物也会破坏咬合肌的正常发育。

  但如果一直给孩子吃过软的食物,也会导致孩子的唇部得不到锻炼,孩子就无法掌握牙齿和舌头的配合,便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导致吐字模糊不清,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科学的遵循辅食的添加规律,不仅有利于孩子脾胃的健康发展,也能让孩子的发音更加标准清晰。

  4、尽可能的让孩子多开口说话

  现在很多家庭是一个孩子,所以有足够的人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很多情况下孩子都不需要说话,努努嘴或者用手指一下,家长马上就把孩子要的东西送到手边,从而大大减少了孩子开口说话的机会。

  可是所有的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孩子开口越少,自然说话的能力越低。

  所以父母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的给孩子练习说话的机会,哪怕孩子想喝水,即便你从他的动作表情知道了,你也一定要问他“你是不是想喝水?口渴了吗?告诉妈妈你要水杯喝水”。这样就会让他明白“渴”、“喝水”、“杯子”之间的联系,或者示范的说“妈妈,我想喝水”,鼓励他自己表达出来,这样才有更多练习说话的机会。

  5、统一的语言氛围

  尤其有老人的家庭里比较容易出现这种问题,老人习惯说方言,年轻父母又想教孩子说普通话,这就造成给孩子说话都是混着方言和普通话。如果双方老人不是同一个地方的,那就更是几种语言组合在一起。

  这样的语言环境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更加迟迟不愿意开口。

  所以家庭成员之间最好能有一个约定,即便彼此之间不用普通话交谈,那么至少大家在对孩子说话时也要尽量做到语言统一,让孩子在最初语言习得的环境中有一个相对单一的语言氛围。

  6、不要代替孩子说话

  在生活中还能经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在孩子开口前父母已经抢着把孩子要说的话说完了。

  例如和孩子聊天,“你今天去什么地方了?玩什么好玩的东西了?”往往孩子还没张口,身边的妈妈就抢在孩子前面说“你告诉阿姨,我们今天去公园了,玩滑梯了”。又或者经常给孩子说,“你说‘爸爸,我要画飞机’”,“告诉爷爷你想吃饼干”。明明孩子有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表达方式,却变成了“教一句说一句”,看似是在教孩子说话,实则完全就是“传话筒”,除了不需要经过脑子的重复说一遍,根本没有给孩子任何思考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就习惯了被替代说话,孩子又怎么会自己说话表达呢?

  孩子语言发育如何,在怪孩子前,请家长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吧!

  我们不需要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说话早,也不需要抱怨自己家的孩子“不太会说话”。在“别人家的孩子”伶牙俐齿的背后,有着“别人家的父母”对语言启蒙的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的作用,是可以直接体现在孩子的行为能力上的。

  只有持续性的做好榜样正确去引导孩子语言表达,才能获得一枚“爱说话”的孩子!

  作者: 七夕妈妈

  公众号:辣妈原创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2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