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艰苦年代的故事:救命的山野菜
编者按:山野菜是一种野生的青菜,当年是作者一家的救命稻草。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回忆中的《救命的山野菜》故事吧!
山里人对山野菜有特殊的深厚情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山野菜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前几天,童年伙伴从成都回来,我们十几人聚在山庄吃饭,满桌子的牛羊猪鸡肉和几种冷水鱼,做的是五颜六色花样百出,大家几乎没咋动筷子,席间庄主端上一盆泡发好的混搭山野菜和一盘豆瓣酱时,筷子几乎是同时插进了盆里。
山野菜是什么?每种野菜都有独特的味道,甚至还有苦的、涩的,我孩子就不喜欢,更不解每年野菜季,老人们累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往家连背带扛收野菜的行为。我是出在长白山的老岭山下,是吃着野菜长大的,对它的情有独钟到刻骨铭心。如今,还是时常想起很多姐姐领着我采野菜和妈妈教邻居山东人吃野菜的情景。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早春一到,阴坡的雪还没有化尽,姐姐就一手拿着筐一手领着我,到房后朝阳的山坡上,从挖婆婆丁、拔山韭菜、牡蒿、藿香开始,随着气候变暖,便走进深山里,在阳光透过强硬的柞树、挺拔的白桦、不屈的杂木林构成的整座林海的树缝间,寻找青翠欲滴的刺嫩芽、刺五加、山芹菜,毛绒绒的薇菜、猴腿儿、龙须菜等十几种能吃的野菜,我更是欣赏各种野菜野草各得其所地,占据那份属于它们的领地,水灵灵的展示着自己,无忧无虑的生长。它们有直有弯,或枝繁叶茂、或形只影单、或高或矮,一束束一簇簇风姿卓著的楚楚可人,但始终保留着野性十足的底气,仿佛除了在土地里生根,就是在天地间展示。由于山里人少,资源丰富,每次进山姐姐都是挑肥拣瘦的采,不时地训斥我不长记性,是菜就往筐里装的“挖到筐里就是菜”的做法。
满满的一大筐山野菜背回家里,妈妈总是很快的分类,有的用水焯一下蘸酱吃,有的留着炒着吃,有的放到大缸里用盐腌制,有的和上玉米面贴饼子吃。听比我大14岁的姐姐说:妈妈的这个习惯是从三年自然灾害时开始的,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我记事时还是这样。姐姐说那时候,山野菜就是山里人的救命菜,因为有了它们山里人没有一个饿死的,也救活了很多成群结队从山东逃难来的人。
山东人“胆大聪明”,开始时还很听话地按照本地人的指认采,没几天就是上山吃过的没吃过的野菜都往家划拉,怕有毒就遇到牛或驴抓一把给它们先吃,看牲口没中毒,回家人就放心的吃了。我就记得沟门那家山东人,说话我一句也听不懂,一次就把鹿莲当山糜子一起采,路过我家栓毛驴的地方就要喂,多亏生产队长去大队部拿报纸,,及时发现制止,毛驴才保住一条命。
野菜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只要能填饱肚子饿不死就是好东西,根本就不知道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如今,城里人对山野菜的青睐是“天然、绿色、无污染”,这是迥然不同的需求。信息时代,农村电商的发展,大山深处的珍品,便捷快速的走进都市。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出售的很多山野菜,是变质没变样儿人工温室大棚生产出来的产物,我不知道山野菜本身具有的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降血压平肝火、增强免疫力预防癌症等等的作用,在人为的催生长防病虫等的照顾下,是否还能保留着“自然好味道好本质”。
作者|陈素莹
公众号|咱们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