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教育心得 > 日常家庭教育感悟:父母是孩子的原型

日常家庭教育感悟:父母是孩子的原型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日常家庭教育感悟:父母是孩子的原型

  编者按: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作者通过自己女儿做的饭菜,感悟到父母必须成为孩子的榜样,下面我们来看看《父母是孩子的原型》这篇家庭教育感悟吧!

  寒假,金柳大一归来,要求进行社会实践。我认为孩子最好的社会实践,或者说人生的第一次社会实践应该是给父母做饭,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金柳欣然同意,表示白天去做点公益事业,晚饭保证做好。

  放学归家,女儿端上饭筷,我边吃边感慨:“终于享女儿的福了!”金柳眉开眼笑。连续享了几天福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孩子做的饭几乎是我当年给她做饭的翻版。

  孩子的初中高中6年时间,晚饭都是我做的。因为时间紧张,我必须在半小时内做熟饭,然后半小时内吃饭收拾好厨房,以便把孩子的时间最大化利用,好完成作业,早点歇息。我6:30放学,到家基本是7:00,孩子回家7:10,我们必须8:00前完成晚餐的所有程序,然后她开始写作业,我开始处理一些她学习上的事。

  由于投入时间少,因此饭菜相对简单,一般是煮面条、麻食、炒面,有时下速冻饺子,有时买些狗不理包子,烧个汤。现在,轮到金柳开始做饭了,也是煮面条、麻食、炒面,或者饺子包子。我比较懒散,在做饭上面缺乏耐心,多用煮,少用炒;金柳亦如是。

  我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是金柳不用心,还是父母应付孩子孩子就应付父母?其实都不是,其核心原因是孩子把我作为原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举止深深融入到孩子的骨髓里。孩子涉世之初,往往以父母为原型,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他的第一反应一定带有父母的痕迹。不是金柳不想给父母做点精细的饭菜,而是金柳的认知尚停留在父母的层次,超越父母需要一个过程。这种原型的力量,给孩子打下行为模式的底子,会形成巨大的惯性,伴随着孩子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人生路。

  当然,我并不是鼓吹家庭出身论。随着阅历的增长,孩子会拥有其他更多的原型,比如某位名人,某些老师,某个好友,某些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等。孩子会杂取众长,完成自我重塑。于谦的父母在每年祭祀时,不仅祭典自己的祖先,而且长年供奉英雄文天祥。因此在国难当头时,于谦挺身而出,拯救明朝于将倒。这种力挽狂澜的勇气,这种为国请命的魄力,是于谦的应激反应,是长期受英雄人物文天祥熏陶的结果,是不假思索的本能。

  佛教密宗修行的方式是想像自己胸中有一尊佛,这尊佛每天长大长大,直到自己和佛融为一体,修行便成功,因为人的一切所为与佛皆相同。于谦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密宗的修行异曲同工。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应该积极引导孩子读一些名人传记,如《拿破仑传》《周恩来传》《居里夫人传》,让孩子的胸中多一些家国情怀的原型;或者读一些积极昂扬的文学作品如《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心中有孙少平这个原型的孩子,就会多一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德。读书的作用不仅仅是记住点好词好句,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深化思想,提高品德,“文以载道”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接纳,融合,形成自己行为模式的过程,也有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复杂而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最直接的也是终生的样板和原型。

  父母千万别小觑了自己的威力!

  作者| 金乾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0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