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教育心得 >

小学教师的教育感悟: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编者按: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不能过于急躁,慢慢等待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的教育感悟吧!

  这两天“玉峰文苑”的教育故事,一篇是蔺聪老师的《你更看重哪一点》,说的是老师遇到了一个不求上进的小A同学,学习常在倒数之列,表现连差强人意都难以做到,老师责任心使然,终也无法做到放弃他,对他的教育引导也从单纯的学习,转而变成行为规范上的约束,教书之重在育人;一篇是冯华琪老师的《每一朵小花都会盛开》,讲的是一个差点被老师认为体育可能会“拖后腿”的小胖子,经过一次偶然的掰手腕比赛之后,居然出乎意料成为实力赢家,进而彻底使老师对他的看法发生了改变。这两篇作品都不约而同地让我想到一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现象,叫做“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德国有机化学家,人造香料和合成树脂的奠基人。由于他在化学领域所做出的巨大成就,1910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成功与爱因斯坦、爱迪生、“氢弹之父”特勒、美国总统威尔逊、著名数学家庞加莱等伟人一样,过程极富传奇色彩,不但在年幼的时候没有显示出过人的才能,甚至还被认为是弱智、蠢笨的人。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的拓展,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一现象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

  这个故事,是我这两天才看到的,对应上述两篇老师的教育故事,使我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会发生瓦拉赫效应呢?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瓦拉赫发生如此神奇的变化呢?在面对心智发展或表现不如人意的孩子,我们家长或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我并非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心理学也知之甚少,很难体会作为老师,对整个班级四五十人甚至更多的学生如何能做到教学相长,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施其才、各享其乐。我家就一个上初一的小子,对于小子的教育我已经是感到一筹莫展、力不从心。对于“恨铁不成钢”的认知虽然还不是很深刻,但也从身边家长那种焦虑的心情中多少有些许的体会,多数家长是只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秀,而忽视了自己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何尝又不是如此呢?那么,老师会不会也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拿蔺聪老师面对的这个小A来说,蔺老师有没有先入为主地觉得这个身高180,体重超200的孩子本身是个“奇葩”,而不是“奇才”呢?我相信应该不会,多年的班主任经历会造就不一样的识才赏人的能力,对学生心理的把握比我们这些普通家长要强得多。然而,我们也能想到,老师也是普通人,也可能是一位家长,老师有家庭生活的压力,也有工作中面对升学压力、教书育人的重任在肩,往往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到少部分有潜质的孩子身上,其他的孩子不得不成为打酱油的“陪读”。毕竟,能成才的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将来只是做普通人。那么,小A真的就一无是处、无可救药了吗?老师或家长的一声叹息或是给某个孩子所贴的种种“标签”, 不仅会对孩子产生心理暗示作用,甚至会对老师或家长的教育方式产生影响,更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小A就读的这所高中是为数不多的四星高中,也就是说,他的升学已经是打败了80%的小伙伴而取得的,足以证明他的智力不是问题。那么,问题在哪里呢?我一时不得解。

  在读完冯老师的教育故事之后,我似乎有些茅塞顿开了。小胖子的表现可算是大放异彩,一改老师对他往日的印象。真的如成功学专家罗宾的一个观点所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所长。那么,谁会是那个唤醒“熟睡的巨人”的人呢?我想,除了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这种现象不正是心理学所说的“瓦拉赫效应”吗?

  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作者这样说:一个人存在着不同的潜能,而且这种潜能还会不时地被表现出来。这时就看它能不能被人及时地捕捉到,并不断地加以开掘。否则,这种闪光点就会如同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因此,及时发现闪光点是十分重要的。发现后能否创造条件让其发展最大潜能也是十分关键的。

  在这两点上,瓦拉赫都得到了满足,因此,他如鱼得水,其特殊潜能得到了极速的发展。如果没有化学老师发现他的闪光点,如果没有他父母的大力支持,那么,瓦拉赫这颗化学巨星就可能成为一颗流星,不复存在。

  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内省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探索智力以及存在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

  上述的瓦拉赫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多元智力,用传统的智力理论来判断,他就是一个智商低弱的人,而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来分析,他并不是一个低能者,只不过是他的九种智力组合的方式与众不同罢了。因此,我也十分相信,蔺老师故事中的小A同学,应该也是如此,他的闪光点,只是可能还没有被真正发现。但愿,在经历过种种人生经历之后,他能有所顿悟,也希望小A的人生中能有“唤醒巨人”的人早日出现。

  正如冯老师文中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小花,每一朵小花都会盛开。“慢养孩子,静待花开。”是台湾著名成功学大师黑幼龙先生的家教心得, 他也说: “养孩子就像种花, 要耐心等待花开。”他的次子黑立国与瓦拉赫的成长经历有相似之处,小时候是一个叛逆心强,学习极差的“调皮鬼”,在高二那年终于因为摔跤教练的赏识,他第一次发现学习好能赢得更多的尊重,激发了他的斗志,一下子找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奋发直追,变成学业中的佼佼者,30岁那年,就已经是华盛顿大学医院的副院长。这个故事再一次印证,“瓦拉赫效应”这一著名心理学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心平气和,淡泊流年。反观我自己的这半生,也并没有什么惊天伟业,不过一介平民,有时也会迷惘,想法不少,往往都是急于求成,功亏一篑,最后很少有真正实现的。觉得应该做些改变,却迟迟懒于行动,如此,我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又想起我家那半大小子,或许,我真需要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要求有些过于急躁?我确实应该多给小子一些时间和空间,更应该立足现实,改变一下自己,慢养孩子,静待花开,慢慢发掘孩子的潜能,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作者|寒极雪飞

公众号|玉峰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