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学习心得 >

《芳华》观后感:芳华并不只是局限在兵营

时间: 春生1139 分享

  编者按:看《芳华》以后,当过兵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芳华并不只是局限在兵营,否则每年那么多转业的军人就没法活了。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的故事吧!

  一名60后女兵眼中的芳华

  蓝云 六杯烛光

  作为一名80年代初期入伍、后又从事了10年医务工作的女兵,对军营生活应该是颇有体会,加上转业后在地方又干了数年,感觉个人的"芳华"离不开两部分组成,即:军营的火热青葱时代和到地方后的稳重魅力时代。

  在部队时,也与部队的文艺女兵有些接触,更耳闻目睹过她们的一些事情,对于前阵的热门话题—电影《芳华》,观后想发表点个人的感悟。

  纵观全剧,整体感觉“”时期的烙印表述得还是很鲜明的,特别是对人性的扭曲表现得也很淋漓尽致;对人物的个性和命运挖掘也有一定层次,感染力较强,渲染力度大;对军旅生活的表现,在短短的时间和有限的剧情内,采用了大跨度和精浓缩的表现手法;最后的结尾,我愿意相信作品本意是处于对社会和社会人一个善意的提醒:如何面对和尽快着手解决社会变化和变革中出现的个别关于信仰、观念等有偏差的问题。同时,也有些遗憾,感觉《芳华》不足之有五。

  一是欲哭无泪。看完全剧,一种悲哀满满地搪塞于胸内,可是却流不出泪。用中医的话说:是肺忧、心愤、肝怒与情郁叠加一起,让人发泄无门,好不憋屈。若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本人真怀疑多看几遍会否得抑郁症,难道我们的文艺就是要达到这种宣传效果吗?不懂!

  二是走马观花。感觉全剧的表现手法,用的是概述性的述事方法,对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轻笔淡墨太有些笼统,似骑在马上快速溜了一圈,了解很不深入和仔细,看后有种“不过瘾”的感觉。如果概述加上局部仔细的表述,就如同人骑在马上一路跑着,然后在一个好的风景处停下慢慢欣赏了,这样看完就会过瘾。

  三是以偏慨全。男主角刘峰被组织处理离队时,只有女主角一个人送行;女主角跳舞时身上有气味,只刘峰一个人不嫌弃愿与其跳舞;最后战斗英雄生活艰难还被城管刁难......这些现实生活中发生机率基本可能性不大的事情,居然全在一个剧中的几个人物身上发生了,让人太不可思议,也不敢相信是真的,感觉特虚。就算确有个别现象,也不能以个案来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团体、一群人的整体面像。当然,“”对人性的扭曲确实是有的,而改革开放后也确实存在改革中遇到的某些新问题和个别不良现象,但整体感觉剧情对这个渲染的过重,让观众对人性的本来面目和中华几千年来承传的优良传统“善良”,产生了高度怀疑;同时,对军人的付出和社会的变革意义,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些疑惑,负面影响不能说没有。

  四是不可思议。剧情场景有点与现实中的事实相悖,如女主角刚上前线看到伤员呕吐不止,居然不能坚持工作。她不是上前线之前早就被换岗去医院当了一名医务兵吗?那些血啊肉啊包括气味什么的东西,早就该看到和闻到过了,且不说正式工作,就算实习时也该看到过的,上了战场后就算看到的伤员更残酷和恐怖些,也不至于反应那么大不能忍下坚持工作,何况在那么紧急的情况下,加上是在那么革命的年代里。当然,如果是没见过伤员的非医务工作者,情节可以接受。

  还有一点更不可思议的是,女主角——作为一名疗伤的医务兵,经受过残酷战争的洗礼和生死考验的人,最后居然在战争结束后受奖时疯了。谁都知道只要经历过战争和生死的人,心里都有很强大的承受力,会看得开和经受得起一切事情,怎么脆弱到发疯呢?就算有精神病,也一定是上战场前就有了病状。

  五是莫名其妙。女主角从一进文工团开始,就被所有人排挤,除男主角刘峰外。女主角作为一个新来的文工团人员,业务技术能好到哪去?还被老团员集体妒忌和欺负,实在有些牵强附会,太讲不过去了。就算她是出身有问题、父母挨批斗引起的自卑或生活环境等造成的,可那个时代的兵中,其父母挨批斗的干部子弟并不在少数,至少也会有几个同病相怜或者说物以类聚的人的同情一下她吧!哪怕只一点点。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芳华并不只是局限在兵营,否则每年那么多转业的军人就没法活了,许多转业军人在地方也干的很好,甚至比在部队还要干的出色、更加芳华。如果作品在内容的拍摄上,事实再客观点,人性的亮光再多展现点,芳花的再现与改革的洪流能与时俱进,哪怕只埋下小小的一个伏笔,作品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不失为一个耐看、耐品又经得起推敲的有历史感的好作品。

  公众号:六杯烛光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0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