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有感:致敬城市的英雄
编者按:《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属于《心理罪》的第4部,以其“做了坏事,就会有报应”的视角,阐述了暴力正摧毁肉体,邪念正蚕食灵魂,但正义与勇敢终将拯救一切!读雷米,看方木演绎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和解的故事情节,收获了60万读者,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口碑推荐!
对于电影来说,它也许不那么精彩,对于阐述的故事和树立的形象来说,它很有魅力和感染力。这个社会离不开英雄,社会需要英雄去维护正义,维护世界和平。
对于今年的电影票房来说,《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不是一部口碑很好的电影,豆瓣评分也才6.1分,也不是一部大卖的电影,其光芒被其他同档期的电影所遮盖, 但其阐述的道理以及树立的城市英雄形象是值得赞扬的。
对于电影版本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则主要一起连环凶杀案掀起了城市的狂欢与躁动,数起案件中受害者均遭虐待致死,且充满仪式感,所有线索都与一个人有关——精通犯罪心理学的天才神探方木(邓超 饰)。
在与同事米楠(刘诗诗 饰)调查案件时,方木发现曾经是自己高中同学的江亚(阮经天 饰)似乎深藏很多秘密。
此时网络上出现名为“城市之光”的用户,以发起投票的方式让大众决定律师任川(郭京飞 饰)的生死,方木、米楠等警察虽然用尽一切办法,依然无法阻止这场“以暴制暴”的黑暗审判,这座城市陷入了混乱的旋涡。
紧要关头,方木觉察到江亚的妻子魏巍(林嘉欣 饰)竟然是解锁江亚秘密的重要证人,就在真相即将大白的关键时刻,一场惊人变故突如其来。。。。。。
整个电影看下来,还是有很多让人回味的地方:
1.现实与虚拟的合理搭配
人们喜欢看电影,很大程度上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或还没实现的,在电影中就有机会看到,满足你的幻想。
电影能把幻想具象化,所以显得异常美妙。《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营造的环境、事件、人物是虚实结合的。
虚的有:警察局那个有环形玻璃窗的办公中心,窗外高楼林立;平房区爆炸之后,几架飞机有序盘旋在上空;这样的画面符合我对都市警察局的美好想象,拥有精良装备条件和出勤的高效率。
实的呢?比如:那辆停在消防通道的中巴车,扶了老人被讹诈,网民在网上随便喷人。这些事情又提醒你,这电影中发生的一切,就发生在你的生活中。
眼前是无解的,电影使用两个“城市之光”去牵引呈现,又以毁灭自己的方式去试图解决。
2.新老警察的人物设定
邓超饰演的方木和石兆琪饰警察局长,是可以看做是中国影视剧中新老警察的代表,也反映了中国警匪或涉案题材的更迭转换。
方木代表新一代影视中警察,有天分、重知识,遇到案件感性带入又理性分析。石兆琪在过去二十年是中国影视剧中出演刑警队队长、公安局长最多的演员之一,一贯的男主角,率性、坚毅、刚正不阿,身先士卒,追凶勇猛。
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石兆琪的老警察似乎只是起到功能性作用,已经不是主角,有时候似乎还有点负面作用,这是一个微妙的变化。
方木对案件分析的观点,在电影中会被局长认为,那是你觉得。这一次银幕外的观众似乎已经接受了犯罪心理学专家这个新警察形象。
我觉得这得感谢之前《心理罪》网剧、电影,以及同题材海外剧的对这一专业的普及,当然更得益编剧、导演徐纪对电影氛围营造的到位,让人觉得角色可信。
3.配角的实力出演
邓超、阮经天、刘诗诗都已经有很多人夸了,林嘉欣她能来客串演出,观众也很高兴。
这里小感就特别点赞下余皑磊,他是近年犯罪题材电影中的常客,演警察演罪犯都是一把好手。
之前的《白日焰火》《解救吾先生》就不提了,上个月上映的《引爆者》演了个蹩脚的杀手,暑期的时候《破-局》演灰色警察,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里是演方木的同事、刑警队长杨学武。
其实这个角色也是帮衬型的,但在咖啡馆和方木聊天时,角色多了那么一点隐秘信息,杨学武秘密暴露那一灰脸又急着解释,也算是给余皑磊一次展露演技的机会。
4.城市英雄
以暴制暴只会换来更大的的暴行,如果城市已经失衡,我愿意做一个砝码——英雄下场总是搞的悲壮。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看到最后,就会想起武侠小说中侠义之士,还有西方电影中的蝙蝠侠。
英雄是自己做诱饵,主动出击,置之死地而后生。向那些如电影中方木一样为了保护城市安全而牺牲自己人致敬,他们是城市的英雄,或许很多人的名字不被记住,但他们的行为铭记于历史。
5.蔚县
电影中说变态杀人狂江亚的老家是蔚县,电影中读的wei县,我不知道是故意模糊的,还是读错音了,正确读为yu县。现实是有这个地方的,位于山西和河北的交界,现在归河北张家口管辖。
这个县的暖泉镇有正月十五“打树花”民俗,就是把烧热铁水让城墙上浇,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另外,户外爱好者的圣地小五台也在这个县。
6.信息化是一大亮点
对于中国式的犯罪悬疑电影,把设定和视角选在了“信息化城市时代”,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
“信息化城市”、“多媒体交互方式”,共同构筑了一起接一起的“惩恶”式连环凶杀案完成的舞台和传播的渠道。
充满着仪式感的“惩恶”犯罪故事在设定上乍一眼看去,仿佛是《七宗罪》的当代版本再混杂入了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等时新元素,踩遍了社会热点。
“清扫这座城市的尘土”,是江亚杀人的部分目的,也是不少网民的心愿。当下,碎阅读和快情绪发泄,使得大多数人都只停留在事件表面,而不是去追问真相背后。
电影中所展示的“惩恶式”犯罪,在开头时显得野心勃勃,借助类型片手法,融入社会当下新闻热点,电影中的一系列连环凶杀案,宛如一场凶手、媒体、大众的三重狂欢,把批判意识放在了“网络舆论”和“扭曲崇拜”身上。
公众号:读后感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