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姆小说看毛姆的爱情观:男人的风筝
几年前读毛姆的文学评论《文学与巨匠》时,心里就很打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居然把那些我们如雷贯耳的大师们都不放在眼里,言里极尽调侃!亨利 詹姆斯、司汤达、契科夫、甚至简 奥斯汀、福楼拜等等,哪个名字不是足以吓到读者的?竟被毛姆嬉笑着一一调侃讥讽。所以之后我对他极感兴趣。
我一向对那些挑衅权威的人心怀敬佩。
毛姆的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刀锋》《月亮与六便士》等,都有生活蓝本,有的是自传,有的是以大学教授,有的是以当代画家,他的短篇小说,差不多都是在讲故事,他一生游历过很多国家和地区,见识丰富,他的短篇小说基本都是沿途的异国风情,一直以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不过无论他的长篇还是短篇,毛姆都喜欢在小说里进行人性、人生、苦难、生死、世界观等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前几年,中国曾掀起过一阵毛姆热,即便他离开我们已经很久了,他的小说在今天依旧极具智慧。
毛姆小说更多的是关注人性和人生的思索,对婚姻爱情的涉及相对较少,最典型的爱情题材的长篇小说《面纱》曾被改编拍成同名电影,故事发生在中国香港和内地上海。不过小说改动较大,电影倾向唯美爱情,原著更多的表达了对爱情和婚姻的深刻反思。特别是女主角情感被中国格格点化上升到对人生的感悟,那句精彩的话是:
你知道我找的那个东西吗?
道!——有的人从鸦片里寻求,有的人从上帝那里,有的人投奔了威士忌,有的人想从爱情里寻个究竟,有了道,你还是什么也没得到、、、、
而我觉得最耐人寻味的毛姆爱情观点是短篇小说《风筝》 ,也是觉得这是最智慧的爱情观。
《风筝》是毛姆短篇小说里最简单的一篇,情节简单,人物简单,不过内涵却异常丰富。
赫伯特一家明明是个普通家庭,他却有一个做作的母亲 ,他长大了有了心爱的姑娘,当他带回家时遭到母亲的奚落,因为他的母亲觉得姑娘出生不如他们家,配不上她儿子,而赫伯特不顾母亲反对依然和自己的姑娘结婚了,并单独租房独立生活了。赫伯特儿时就有个爱好放风筝,他的母亲为了笼络儿子拉回儿子的心,像从前一样每周六和他父亲在广场放风筝,以引起赫伯特注意,果然,儿子被深深吸引了——像母亲预料的那样,儿子很快的恢复了和父母的关系,他瞒着妻子经常回母亲家研讨各种风筝,每周六去放风筝、、、妻子很生气,公然砸毁了那架倾注了赫伯特心血和热情的巨型风筝,赫伯特一气之下,和妻子反目,拒绝支付妻子的赡养费,按当时的法律,如果他不支付妻子的赡养费就要坐牢,赫伯特居然宁愿坐牢也不愿意支付,因为他无法原谅妻子砸毁他心爱的风筝!!
看起来多可笑啊!赫伯特妻子觉得只有小孩子才玩风筝,成年人还醉心于玩风筝太荒.唐了!
赫伯特不顾父母反对和妻子结婚,最后却毁在一个风筝上!
小说结尾,作家意味深长的说:
也许,当他注视风筝直上云霄时,他体验到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权利感,和一种超越于天地万物之上的神秘感、、、他以某种奇怪的方式使他的自我与如此自由飞翔的风筝产生了认同,而那种感觉就像是从现实生活的千篇一律和单调乏味中逃离出来!
如果一个人一旦被理想这种病毒所感染,那么就连国王陛下所有的外科和内科医生都要对他束手无策了。
在漫长的婚姻关系里,难免有很多冲突不快,如果配偶稍微尊重一下对方的“风筝”也许一切矛盾和纠纷都会减少很多。
特别是男人的风筝,因为那可能是麻将、垂钓、鸽子、游戏、户外、狐朋狗友、、、
本文作者:阿秋(公众号:青衣街的阿秋)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