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随笔:竹林深处笑语扬
日常生活随笔:竹林深处笑语扬
原标题:【生活笔记】山东 朱素荣‖竹林深处笑语扬
初冬的阳光是和蔼可亲的,温暖,且柔和。暖阳将人的周身照得麻酥酥,暖融融的,犹如素淡的白玉兰散发出的清幽淡雅的芳香,令人着迷,沉醉。这个周末,没有一丝风,金黄的,浅黄的落叶彩蝶般轻巧地飘落地下,望着泛着柔光的落叶,心情不由得多了一份释然。
听朋友说,为了给公司员工创建一处幽静舒适的工作环境,特意在单位附近利用筑路空地开辟了菜园和竹林。朋友和几位要好的同学要在竹林小聚,我与先生有幸加入其中,了却了零距离亲近竹林的心愿。
司机小辛感冒已是几日,因为我们的出行,匆忙输完液,驾车载着我们向市区缓缓行驶。距离市近郊的高速公路处,前方的车辆堵了好几排,我们蜗牛般蠕动在堵塞的马路上,所幸心情并没有因此而焦躁与怨忿。
终于,车子正常行驶了,我们的第一站是朋友集团公司本部。电梯一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台处嵌在白瓷砖上红色钻石的集团标志,鲜明凸显,大气中透着尊贵。“争做‘两学一做’表率 争当狠抓落实先锋”红色横幅悬挂正墙上端,侧墙张挂着集团公司简介、组织结构、所属公司、合资公司、分公司、直属单位的画框以及党委会和工委会的金质匾牌。公司始终秉承着“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与理念,以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双手,打造公司业务迅猛发展的神话。
推开办公楼厚重的钢化玻璃大门,因为周末原因,整个楼层静悄悄的,很少有工作人员出入。进入办公室,整洁明净,满架的书籍排列整齐。一桌一椅一电脑,批阅完的厚实文件竖立在文件夹上。因为时间问题,我们在办公室逗留片刻,就前往那清幽素淡的竹林雅苑。
驱车来到公司员工生活基地停车场上,东边一座飞檐翘角的景观朱门映入眼帘,门上方是规正的镂空几何图形;顶部是宛如鸟翼的绿竹片双层檐盖,看到的第一眼,便喜欢上了这秀气典雅的竹林正门。
我们跟随友人从侧门进入,拾级而上,迂回盘转,进入一道狭长的温室长廊,长廊借助北面一排平房的出厦房檐,由铝合金门窗搭建而成。几棵两米多高的香蕉树立于长廊中,顿感季节的变换。
透过窗玻璃,一块块的菜畦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菠菜、韭菜、油菜和桂芹。储藏室里有已经收获了的白菜、萝卜和大葱,还有挺着大肚子的南瓜,这些纯天然的无公害蔬菜,是特意为本公司员工膳食储备的,目的就是能让就餐的员工吃上放心菜。
沿着温室长廊左转右拐,忽然窥到一细竹杆搭成的葫芦架,那满架的小葫芦,犹如一盏盏褐色的小灯笼悬挂于藤上,浑圆的小葫芦,饱涨得像要撑破肚皮一般。葫芦是多子多孙的吉祥物,挂在室内,有着保平安和显福禄的寓意。看到这些精气神十足的成串葫芦娃,孙老师率先摘了个,俊美憨态的葫芦高高悬挂,我够不着,索性丢掉淑女形象,撩起裙摆,蹦跳着去采摘。
采了葫芦,回头不见人的踪影,我忙沿着长廊寻去,眼前出现一座精巧雅致的小木屋,墙体、屋顶都由滑润的实木建成。推开小巧的木屋门,一股暖气迎面扑来,倍觉温馨舒适。小木屋东西两间,一间是会餐室,一间是休憩时的茶室。室内装潢简单却不失庄重。圆形老榆木餐桌占据了室内大半空间,四周放置着十几张木椅,给人一种朴实大气之感。
会餐室与茶室有门相通。走进茶室,一爿船木长桌置于室内前方,平滑的茶桌上置放着精美的茶器和茶具,主人热情熟练地煮茶分茶,端起精美的小茶碗,袅袅的茶香由鼻端慢慢沁入咽喉,饮一口,甘纯清香,直入肺腑。坐于茶室,眼前是满目青翠的绿竹。
小木屋坐落在竹林深处,推开茶室的外门,置身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竹林里,成片的秀美竹子,密匝匝地挺立着,翠绿的竹叶捱捱挤挤,几乎没有一丝缝隙。青青翠竹,宛若娇羞的少女,纤细柔美,俊逸风韵,给人以美感,生机和希望。
徜徉于竹林间一条青砖铺设的古朴小径上,仿佛跨进了春天的门槛。阳光下,一股清凉的风吹来,竹枝摇曳,竹影婆娑。风中透着绿竹的清新,再看那挺立的翠竹,茎节上长着细长的枝条,竹叶状如新月,摘一片放在唇间一吹,清脆悦耳的声音会荡满竹林。
亭亭的秀竹,蓬勃向上,清丽婉约,有了竹的衬托,便有了木屋的宁静清幽,更有了植竹人的儒雅与淡定,难怪苏东坡会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漫步竹林间,看晨曦初降,听鸟雀啾鸣,触雾气升腾。蓦然,我心生羡慕,羡慕在此工作的公司员工们,工作之余,还能感受到生活的惬意与闲适。
不多时,竹林尽头有车鸣声,循声而去,是同学们陆续赶来了。最先进入竹林木屋的是友人的同学李先生,他打扮休闲,一件藏青色运动上装,灰色运动裤,言谈举止朴实的如同邻家大哥一般。老同学相见,热切之情溢于言表,在朋友的引荐下,李先生与我们夫妻热情握手寒暄。
很快,气宇轩昂的林先生、纯朴大方的寇先生,高雅端庄的董大夫,颜值气质俱佳的钟女士和在海军工作的大名鼎鼎的李同学也陆续到来了。最后来的是文质彬彬的杨先生,他因找不到竹林的具体位置而落了后。我随同优雅的孙老师前去路口将他迎接了进来。
当人员陆续到齐后,热腾腾的花样不多却味道可口的家常员工饭菜也小盆大碗地端上了饭桌。大家在朋友的提议下,将面前的酒杯斟满,共同祝贺千里相逢的同学团聚,同时为下午就要打道回府的李同学饯行。
行酒期间,慕名而来的美女大夫小韩手捧鲜花来到了木屋,她是专程来拜见董大夫的,她将鲜花双手献给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表达了自己的倾慕之情,钟大美女及时为两位佳人拍照留念。
酒真是神奇的东西,一杯下肚,大家的话语开始多了起来,席间气氛开始热闹起来了,大家你敬我,我回敬你,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开朗活泼的钟同学笑说只有他们少数同学才懂的“钻小树林”的故事,杨同学是她打趣的主要对象。友人更是酒桌上的活跃分子,他戏称年轻时的孙老师是同学中最够浪的大姑娘,话一出口,就有人唱出了“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大姑娘进了青纱帐”的通俗歌曲,有人笑嚷道:“这‘浪’真是个难得的美词,谁够漂亮谁才够配上‘浪’的名号。”
朋友又笑说杨同学是最够“酸”的, 因为杨同学平时喜欢写诗作赋,斯斯文文,书生气浓。几个同学立即声称,文人身上的酸劲在杨同学身上尽显无遗。知识渊博的林同学讲着孤山的美丽传说,李坡行孝的感人事迹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最后林同学话锋一转,点明传说中主人公李坡的身份,竟然是他的老乡——寿光市人,大家听后开怀大笑。
接着大家关心起儒雅的李同学这次被聘请来讲课的细节,侧耳倾听他所讲的我国海军舰队的神武威猛。董大夫不讲则已,一开口,便是专业术语,尤其当大家询问一些医学术语时,董大夫的诙谐解答将酒宴的热情泼辣气氛推向了高潮。欢乐的笑语透过小木屋的门窗,久久回荡在竹林的上空。
饭菜渐凉,酒瓶已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目送依依惜别的众同学后,乘着酒兴,满载心悦,我们也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文/朱素荣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