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社成立的初衷概况总结
艺文社成立的初衷概况总结
【一,缘起。】
之所以把“艺”和“文”并列起来,首先要从“文人画”说起。
“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在历史上,盛唐的“诗佛”王维被认为是文人画的最早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美得不可方物。
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王维之所以受到苏轼、董其昌的极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的先河。文人画家所以重水墨而轻色彩,这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有直接关系,即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基于这种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后素、返朴归真、大巧若拙等等,这些都成为文人画家在艺术上的自觉追求。
文人画特色和体系的形成,又与文人士大夫将绘画视为精神调节手段有关,创作对这些画家来讲,起到的不过是一种精神舒络的作用,这样,不为物役,不被法拘,以最简单的工具(笔、墨、纸),最概括的语言(黑、白、灰3色),传达出最深切的感受,就成为创作中的必然的选择。
【二,读我。】
在大家普遍看段子的时代,我们倡导每周阅读一本书。
艺文社,也可以称为“艺,文社”。
自古以来,读书人凑在一起成立文社,从而“风声雨声读书声”。
还得说回“艺”。
“艺术”一词,在西方,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当时广义的art甚至还包括制衣、栽培、拳术、医术等方面的技艺。到了古希腊时期,艺术的概念仍是与技艺、技术等同的,但古希腊的绘画与雕塑在公元前五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已基本确立了一套古典美的标准,为日后艺术涵义的演变埋下了伏笔。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逐渐与"美的"等同起来。
可以这么说,在18世纪中期,基于美的艺术概念体系正式建立,艺术成了审美的主要对象。那时候,“艺术家”这个概念才正式形成。此前,雕塑家被称为“石匠”,画家被称为“画匠”,服装设计师也不过是“裁缝”……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使得那些卑微的工匠顶上了“艺术家”的光环?
1500年前后,人类世界被彻底改写。这个阶段,被称为“文艺复兴”。从此之后,再没有独立的民族史或者国别史,地球上发生的一切,都是“人类史”。
那两百年时光中,哥白尼、伽利略、但丁、莎士比亚、达芬奇……这一位位“离经叛道”的豪杰,用他们的大脑、眼睛、双手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每一位杰出的艺术家、科学家,都是不世出的学问家。
那之后,“匠人”变成了对艺术家最恶毒的侮辱。如果你认真读过几本书,绝对不会认为“匠人精神”是什么好话。
【三,内寻。】
回到艺术家的世界。
艺术是解决灵魂问题的手段。
艺术家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让自己的灵魂发出光华,如同恒星或流星划过漆黑的天际。
首先,艺术家必须是自由的,哪怕身体被禁锢,他们也有自由的灵魂。
在神权猖獗的时代,他们用人文抗拒神权;在专制横行的年月,他们用艺术颠覆专制;在蒙昧普遍的年代,他们用美,改变了蒙昧。
是这些人的努力使世界变得美好,是这些人的牺牲使真知降临人间,是这些人的优雅使文明普及人类。
他们孜孜不倦地向内探寻,找寻到人类智慧中最优秀的细胞并刺激使之裂变、普及。
所以,阅读至关重要。有效的阅读,才使得画画的成其为艺术家而不仅是粉刷匠;良性的思辨,才使得鼓捣石头泥巴的成其为艺术家而不仅是石匠或瓦工;反思的勇敢,才使得写字的成为艺术家而不仅是唱莲花落的……
有效的阅读、思辨、交流、辩论,才最终使我们获得真理,并解决人活着最重要的三个问题: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去向何方?
这就是艺文社成立的初衷。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蓝先生
公众号:聚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