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实践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丰富大学生思想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促进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增长。大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心得体会,在以后人生道路的重要成果。
思行 | 新加坡实践(4): 与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座谈感悟与纪要
亲爱的奶奶
感恩有幸随清华辅导员团队走出国门来新加坡实践学习,跳出了熟悉的路径,反而看问题有了一些新角度。刚好昨天访谈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对理解国内基层社会改革和创新转型有了一些启发,简要总结如下:
1.社会改革的中坚力量应该是中产阶层,因为"有恒产者有恒心"。中国的中产阶级薄弱,同时由于经济地位低、政治地位不稳定,导致中产信心不足,消费信心不足,同时存在中产阶层人才和资本大量外流现象,对改革是不利现象。需要在反腐之后继续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提高中产阶级,从而促进社会改革,借以巩固经济改革成果,为未来的政治改革提供基础。
2.中国道路不能单用西方的模式和理论解决,需要从中国现实出发提出中国命题。如乌坎事件并非官民冲突,而是自上而下的精英与自下而上的精英冲突的外显。需要从中国古代县域治理中借鉴团结社群和底层公共知识分子的智慧。
3.精准扶贫的价值理性是正确的,也是中国扩大中产阶层、缓和民粹主义、为社会改革提供长久社会基础的重要内容。但落实时"消除贫困率"的落实思路过于理想主义,工具理性出了偏差。即使发达国家也都存在10-15%的贫困人口。扶贫的目的在于提供社会阶层流动的希望,并为中低收入几层向上流动提供最低社会福利保障。目前的扶贫到了地方,大多变味成了"扶富":因为有指标考核,变成了锦标赛,基层官员出于政绩考虑只能对那些在2-3年内有脱贫希望的贫困群众进行扶住,这违背了政策的价值初衷。
4.社会领域改革不能单纯用经济领域改革的思维。房地产、教育、医疗改革属于社会改革领域,不能单纯我们经济改革的思维模式推动,也即虽然有必要引入市场机制,但不能完全商品化,否则会扭曲社会改革包含的公共物品的属性,对社会群众生活刚需品的供求产生扭曲。推动社会改革需要管理创新,探索将西方的市场化机制中国化,不能照搬,而应该优化和发展。这就需要中国的年轻学者提出中国命题,回答中国发展创新的挑战。这是我们的使命。
以下是访谈纪要和Q&A,与君共享,谢谢心雨奶奶的热心与耐心编辑,每一次与你探讨交流,都带来了巨大的增量幸福。
欢迎留言或来信一起学术讨论。
访谈纪要有6930字,大约需10分钟阅读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 西明爷爷
公众号:爷爷奶奶读书会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爷爷奶奶读书会”一个专注发布原创书评与生活随笔的读书共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