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把灯光调亮》有感:我,想让书店活下来
小说《把灯光调亮》写的一个实体民营书店老板卢娜艰难维持书店的故事,作者看完后,不禁泪流满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读这本书的感受吧。
张抗抗的小说《把灯光调亮》写的一个实体民营书店老板卢娜艰难维持书店的故事。
这是一篇引起我强烈共鸣的小说,看完后,不禁泪流满面。
有两处细节非常触动我心。
一是故事开始,书店已经门可罗雀时来了一个陌生人买了20多本社科类图书。
还预定了一本不常见的书。当卢娜建议网购时,这个陌生人说:
我不在网上买书,我一向都在书店买书。
我,想让书店活下来!
还有一处是,书店面临关门的时候,卢娜的那个并不喜欢看书的老公说的话:
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有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
他还说:
秦始皇焚书,后世的骂名都留在书里。嬴政也没有赢过书去,他是输在书里头,最后还是书赢了、、、
人们越来越不喜欢读书和电子阅读的普及以及便宜的网购图书等等原因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几乎是毁灭性的,实体店特别是民营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更加严峻,目前全球都是一样,比如《岛上书店》的描写,不过中国应该更惨烈一些,因为中国人更不喜欢读书。
和小说的主人翁卢娜一样,我也有一段10年经营书店的经历。
虽然我的书店没有小说里卢娜经营得那么出色,不过起起落落十年里,我的感受也颇深。
和小说里书店老板卢娜一样,我们都没有上过大学,开书店,只是因为喜欢读书而已。
刺激我当年开书店是因为一次带年幼的儿子到城里看书返回时为了赶上公交车,拉着儿子拼命跑不慎摔倒。
在我们爬起来的时候,我就暗暗下决心,我将来要开一家书店,要让我有书读,要让我儿子有书读。要让喜欢读书的人都有书读。
二十多年来,我涉及过很多行业,在村小教过书,在社区做过志愿者,在超市做过营业员,在培训机构做过后勤等等,但是,但是,开书店那十年里,才是我一生中最惬意的工作。
我现在想起来,我再不可能遇到这样美妙的时刻了。
那时候,每天早上开门后,把音乐打开,泡一杯茶,再开始打扫卫生,整理书籍。
收拾完后,临窗而坐,听着音乐,喝着茶,翻开一本书,开始我一天的生活。
那时候,我通常是以一天一本书的节奏读书。
我读书一直由个习惯就是做笔记,写书评。
我会把自己读过的书写个书评,有时候写在门口的小黑板上推荐给读者。
更多的是写在笔记本上。
那时候我读了很多很多书,经常抬头就是中午了,再抬头又是晚上了。
有一年,我几乎没有看见过白天外面的样子——因为早上去的早,晚上回的晚。
有一天,我中午有事需要外出,外面的太阳光居然刺伤了的眼睛——我才晓得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到太阳了。
看书,做笔记,写作,是我开书店最喜欢做的事情。
相反,读者多不多并不关心,和读者的交流几乎是很少。
当然,即便我像小说里的卢娜那样非常尽心对待读者,我的书店也不可能维持。——大环境所致啊!
曾经还有当地报社记者采访过我——大约是关于读书。
在我记忆里,书店起初是勉强维持,很快的就是举步维艰。
后来的几年里不得不另做一份兼职。
坚持了十年,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照顾儿子当年读书。
因为临近学校。
更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
在书堆里长大的孩子明显异于其他环境长大的孩子。现在,长大成人的儿子,坚定了我这样的认识。
他的气质显得与众不同。
他的性格显得更沉稳坚定。
这是我这不成功的十年实体书店经历里最令人欣慰的地方。
书店在后期,几乎没有任何读者了。
有一天上午,来了一个老者。目测是个老教师,果然他自称自己是四川音乐学院的教授。
他要求我给他朗读。说是他眼睛不好。
这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读者。
完了后,他坚持付给我10元钱辛苦费。
那是我很长时间里唯一的收入。
他走后,我几乎都要哭了。
我一直记得他,因为也是像小说里的情景一样,老教授大约是为了帮助艰难维持书店的我。
想让书店活下来。
当我决定把书店关掉后,如何处置将近100平米的上万本图书成了我难言之隐。
舍不得卖,也舍不得扔。
家里又堆不下。
有一部分书架和图书搬至我新上班的地方,那家美术培训机构。
其实也没有人看,最后还不是变成废纸。
我只是延缓它们存活而已。
你没有亲手触摸过它们,你无法理解那份难舍之情。
你不喜欢读书,也理解不了对图书的特别情谊。
只有当我们的双手触及纸质图书时,我们的内心才如此静谧和美妙。
本文作者: 阿秋(公众号:青衣街的阿秋)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