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苹果树下》影评:今天起,多买苹果多吃苹果
纪录片《苹果树下》影评:今天起,多买苹果多吃苹果
《苹果树下》跟踪纪录了大连瓦房店市东马屯村果农胡万增夫妇的真实生活。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反映农村生活的记录片,看得令人潸然泪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看完这部纪录片的感受吧。
我们一家是纪录片爱好者。
最近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纪录片《苹果树下》,看得人落泪,又异常感动。
该片历时一年,跟踪纪录了大连瓦房店市东马屯村果农胡万增夫妇的真实生活。
有人说,纪录片是一个生命陪伴另一个生命的过程,在陪伴的过程中,时间变化了、事件变化了、人物的情感和观念也在变化。
正是这些真实的、不断变化着的现实生活,以及转瞬即逝无法重现的细节,体现出纪录片独特的魅力。
纪录片《苹果树下》恰是因为有了时间的长度、季节的变化,我们才得以看到胡大哥一家在苹果树下,从剪枝、稀花、稀果、套袋、摘袋,一直到最后摘果、卖果的整个过程。
胡大哥是村里种苹果种得最好的种植户,他有300多棵苹果树。他有非常与时俱进的头脑,善于创新,特意去专家学习先进的剪枝技术,抛弃旧品种,换上新的树种,他种的苹果,个大,味甜,品相优,抗风能力强。中途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他的妻子王大姐同样是个吃苦耐劳的勤快女人,夫妻俩辛辛苦苦种苹果,原本可以过上很幸福的小康生活的。
可是,命运就是弄人啊!胡大哥夫妻俩的两个孩子都有精神分裂症!
大女儿胡爽17岁开始患病,小儿子胡强小时候就不对劲没有读过一天书。
一年到头,王大姐不断地带儿女出入医院,可是任何医生都开不出有用的药方。
明明看起来长得虎头虎脑,四肢强壮个头都比父母还高的一双儿女,不但帮不了父母反而成了夫妻俩的心头之患。
他们需要一边带着病孩一边马不停蹄地在果园里忙活。
疯孩子不能干活是小事,他们还要给你添乱,到处跑,破坏,惹事,甚至胡乱吃药。
而种苹果的全是细活。一年四季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
冬季要不断的剪枝,刮皮,每棵树每根枝条。
开花之前,一棵苹果树要浇2桶水。苹果树种在山上,要一担一担的挑。
苹果树开花了,要稀花,因为花开得太多,必须要去掉多余的苹果花,以确保苹果质量。
接着要给苹果花授粉。保证每朵花都授粉。
苹果树结果了,要稀果,每个枝头只留下一个长势良好的小苹果。
苹果稍微大了,要赶紧套袋。套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苹果不受损,光洁。
100天后,要赶紧摘袋。去掉纸袋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苹果被太阳光均匀照耀,从而变红。
苹果树喜水,这中间要不断地给苹果树灌水。
山上的水抽完了,要到山下去买水,一车5元钱。
灌水的时候,胡大哥要从凌晨2点开始忙碌,一直忙到晚上9点,吃饭靠王大姐或老母亲送。
由于胡大哥的特殊情况,没有劳力,几乎每个过程的活都需要请帮工。
帮工还不好请,每次都要打无数电话,求人。每个劳动力150到130一天,胡家还需要提供伙食。
摘苹果更是个细活,要轻拿轻放,一旦果皮受损,没有了卖相,就要当次果掉果卖了。
卖苹果就全考实力了!级别由专门的测量器而定。
村里那些苹果树种没有改良的农户,一遇到大风,苹果就被刮落在地上,这样的苹果只能卖0.15一斤了!
其他的果农的苹果1.55元一斤。
胡大哥种的苹果个大味道好,能卖到每斤3元。
他家种的苹果一年收成约15万。
但是成本大约要用掉6万。其中请人工就要用去了3万多。
与所有的中国农民一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胡大哥夫妻俩不辞辛苦地劳作着,也期盼着。他们很普通,却也不普通。一对患有精神残疾的儿女,让这个家庭与众不同。尽管日子过得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甚至苦难的东西更多,但是,这一家人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卖了苹果,王大姐又带着女儿四处求医。
胡大哥说,日子还得过,该怎么过,就还得怎么过。
他们在失望中又希望着。
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反映农村生活的记录片,看得令人潸然泪下!
只有你曾经在农村,亲历过类似的农活,才会感觉如此打动人心,引起强烈的共鸣。
老公看完了叹口气,以后,我们要多吃苹果多买苹果,不要讲价。
其实我们都不大喜欢吃苹果。
并且,作为个体,我们多吃一点苹果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那晚我们送我的托管学生回家,在路口遇见一辆开着卡车,来自外地的卖苹果的夫妻俩,他们说是自家种的,自产自销。他们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在车里吃住。他们的苹果一大袋大约30斤。
老公毫不犹豫地买一袋。我们扛着回家。
我想,这是作为一个并不喜欢吃苹果的人对《苹果树下》的致敬吧!
本文作者: 阿秋(公众号:青衣街的阿秋)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