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履痕:品读“天下第一江山”
原标题:【山川履痕】山东 徐发蕴‖“天下第一江山”
坐落在镇江东侧的北固山,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组成,后峰是为主峰。它横枕大江,石壁嵯峨,三面悬崖,地势险要,故名北固山。东向可看到焦山,西望金山近在咫尺。隔江相望,扬州平山堂群清晰可见,使人感到:金焦两山水,吴楚一江分。登临此山,确感天高地广,江山荟萃。令人心胸开朗,喜气洋洋者矣!
山上的亭台楼阁,山势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有关。国人妇孺皆知的甘露寺高居峰巅。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
相传其寺,始建于三国时东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后屡废屡建。
其寺名声不小,但规模却不大。大殿也就是一个三开间的殿宇,加一个小小的院落。感觉上还不如京剧《龙凤呈祥》中的气派。另有老君殿、观音阁、祭江亭等几个附衬景点,散布于它的周围。
相传,三国时,孙刘联姻在甘露寺。事毕,孙权领刘备来到北固山瞭望河山。这里大江滚滚,一望无际;远山蔼蔼,近山巍峨,层峦叠嶂,林木葱茏。刘备赞道:“此真乃天下第一江山也!”
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来到这里,登山观望,被这里的景色打动,他挥笔写下了:天下第一江山。
我却是对后峰的北固楼情有独钟。它建于后峰的北侧,矗临江边。是一座画梁飞檐的三层阁楼。登上楼顶,极目北望,浩瀚东逝的长江无际无涯,天水相连,令人心旷神怡!
北固楼,又称北固亭。亦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等。它是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武汉的黄鹤楼,洞庭湖畔的岳阳楼齐名。
此楼亦是屡废屡建。现今是座三层亭楼。匾额由毛主席亲手题字,黑底金字,洒脱苍劲:北固楼,更为这座亭楼增加了风采。楼的地板楼梯都是木制,游人登楼需穿鞋套。
我之所以对这座小楼敬仰有嘉,是与我们的一位山东老乡——辛弃疾有关。
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南宋朝廷正准备北伐收复失地。这年六月,启用了在家赋闲多年的主战派将领、一代词宗辛弃疾。第二年又改任镇江知府。他多次来到北固山,这里已是抗金的第二防线。他登上北固亭瞭望浩瀚东逝的长江北岸。
此时,大片的北方国土,已被金人占领,想到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能否得以施展,心潮起伏。这次虽然以抗战的名义启用了自己,但他也感到朝廷并不是那么积极主动;主战派人物韩侂胄也似乎别有用心。他既振奋,也担忧。振奋的是,朝廷又启用了自己,决心北伐,收复失地了;担忧的是,怕朝廷准备不足,再如宋文帝刘义隆的北伐遭受挫折;或者主战派不够坚定半途而废。他心情复杂。
镇江又称京口,也是东吴孙权的都城。
为此,他不由的想到了坐断江南的青年才俊——孙权和曾居此地的宋武帝刘裕。
宋宁宗开熙元年(1205年),他先后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北固亭有怀》两首词。在这两首词中,他既宛转地赞美了两位英雄人物:孙权和刘裕。特别是在《南乡子》中,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了孙权这位青年英俊的形象和业迹:少年万兜鍪,坐断江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这说明,他是多么祈一个英明的君主的出现啊!
词中他又宛转地规劝主战人物们,要以史为鉴,莫要草率行事;并坦诚地表白自己,愿为抗战不遗余力。
在这首词里,他有理有据,使用了多个典故,点明了当时的时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不论在说理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被杨慎称之为“压卷之作”。
他的担心很快被证实,在主和派和谏臣的攻击和弹劾下,他很快被迫免职,重回江西老宅闲居。之后虽然也重新启用了几次,但他大都未应职 。终于在开禧三年(1207年)秋,怀着忧国忧民的悲愤,溘然长逝。
辛弃疾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显示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是一个文武全才。
他21岁参加抗金。曾亲率50人闯金兵大营,抓回叛徒处死。“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之后又曾向朝廷进《美芹十轮》、《九仪》,分析敌情,提出强国之道,都是于国于民非常有意义的绝好建议。可惜都未被采纳。
在文学造诣上,其词是继苏轼之后,豪放派的又一个高峰。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说他的词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后人称之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诗曰:
梁帝挥毫第一景,辛公怀古北固亭。
孙刘联盟甘露寺,吴蜀交恶烧连营。
古今多少非与是,中外新旧恨及情。
浩浩长江鉴千古,巍巍崮山作何评?
作者:徐发蕴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山川履痕:品读“天下第一江山”
下一篇:山川履痕美文欣赏:捞沙巷